小時候時常聽外婆說中秋之後天氣開始轉涼,晚上要多穿件外套免著涼,飲多點水吃個雪梨生津潤燥,一直都跟着做,只是到了當媽媽後看過中醫才知道入秋要保養是對的,但不同體質吃的食物也不同,好像我脾胃虛寒原來雪梨不太適合!
秋季氣候乾燥,身體水份減少使身體不同部位例如嘴唇、喉嚨,鼻腔、皮膚等都會感到不適及乾燥,秋燥時候應避免食煎炸辛辣食物,多喝暖水,每天起床後喝一杯暖蜜糖水。夏天不少人也會吃不少冰涼的食物,令脾胃功能變弱,入秋後一些對脾胃有益的食物不妨多吃。
從中醫養生角度看,不同體質可有不同養生食療,但有些比較平和的食材什麼體質也適合。入秋養生食療中,可重點於去除秋燥、滋陰潤肺及健脾養胃這三方面。用以下10種健脾養生黃色食物來烹調食療,做法簡單,老少皆宜:
淮山 – 乾淮山能健脾補虛,鮮淮山能生津補陰
蓮子 – 補脾益腎、益胃安神
百合 – 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南瓜 – 增加食慾、補中益氣
栗子 – 補腎養髪、祛寒活血
腰果 – 養顏美容、抗氧防老
合桃 – 潤腸通便、補腦減肥
花生 – 暖胃益血、抗癌延壽
雪耳 – 滋陰潤肺、美顏潤膚
蕃薯 – 益氣生津、補中和血
將這些食材混合打碎加入少許白米及黑糖做出不同味道的健脾養生糊,例如淮山蓮子百合糊、栗子花生糊、雪耳合桃南瓜糊,加入黑糖除了健脾暖胃,更有補血作用,對女士身體非常有益。
——————
Sea Sea Mama —— 兩子之母,喜愛分享自己有笑有淚、有血有汗嘅「湊仔經」同「煮婦經」,交流生活點滴,講生活、講健康、講養生。
想知更多熱話,請按【城中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