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入鄉要隨俗,入校要尊重【家・校・神隊友】

中國人有句老話:「各處鄉村各處例」,無論幼稚園升小學、小學升中學、香港移民英國、大陸移居香港⋯⋯都是由一條「村」去另一條「村」。現任中小學家教會主席兼家長校董Kanris Lee分享4個真實遇過的個案,從故事中家長的行為去分析「入鄉要隨俗,入校要尊重」的重要性,教大家如何做到家校合作,互利共贏。

[真實個案一]

家長張太(化名,下同)育有一對孿生子。派中學時,哥哥去了名氣和成績都較佳的A校,弟弟只獲派稍遜的B校。

張太積極參與A校的家長活動,然後抓住機會問校長:「學校有甚麼需要的沒有?我可以捐出啊,贊助金錢我也願意,只要你替我家弟弟留一個明年中二的學位就行。」

[真實個案二]

某官立小學的聯繫學校是神校官中。小六家長王先生拿到成績表後,怒氣沖沖地找視藝科老師說:「你知不知道你給我兒子B級,會令他進不了神校官中的啊?他全科都A啊,就你一科視藝是B!」

老師努力解釋視藝有特定的評分標準,不是任意評分。

王先生說:「我才不理,總之你替我改A啦!」

[真實個案三]

中一分班試後,編班都塵埃落定。

李太不滿兒子進不了精英班,回家把小四至小六所有成績表,並所有校外的奧數、英語、普通話證書等,都帶到中學,然後質問班主任:「我兒子成績很好啊,名次又好,為甚麼不是精英班?」

[真實個案四]

楊太因為不滿幼稚園的某種安排,直接走到校務處跟職員理論。楊太以普通話大發牢騷,校務處職員只以廣東話回應。

楊太很不滿,說:「(普通話)你這是看不起我?還是歧視我們大陸來的?」

升學校要尊重老師
圖片來源:Freepik @pvproductions

這些個案都呈現了家長對學校政策或安排的不同應對方法。有人覺得派位機制欠人性化,孿生兄弟怎麼不能進同一所中學?但又回心一想,十幾歲的孩子即使在同一家庭成長,性格、能力、興趣的分別都會慢慢彰顯出來。真的很想唸同一學校,就憑實力去考插班吧!家長願意支持學校籌款活動、贊助物資、做家長義工等,學校當然無任歡迎,但都不會成為取錄你家其他孩子的加分條件!

沒有一所學校是完美的,因為「人」本來就不完美。有錯漏,有修正,有改良,有失誤,才是人生。老師評分一定是對嗎?看科目而定吧!若是數學科,算出來1就是1、2就是2,評分標準如果有錯,家長當然要去指正。但如果是視藝科、語文科(尤其作文、作句),主觀評分是一定有的。學校一般會以多於一位老師評卷,來減輕主觀評分的不公平性。如果幾位老師都給你B級,又怎能三言兩語升grade呢?

中一編班試就更加明顯了。小學升中學,本來就是一場重新洗牌再玩的game。編班試考出來不夠優秀,可能是失手,也可能是對手太強,再把小學的成績表和證書羅列出來都證明不了甚麼。倒不如中一加把勁,中二再考進精英班才是皇道。

最後由個案四的粵、普之間,談一則舊事。

六、七年前我在幼稚園擔任PTA主席。PTA內有幾位普通話家長,口音有南有北,看樣子都是來香港不太久的。她們每次看見我都稱呼我「主席」——其實我總覺得直呼名字比較中聽,這是後話。

我很欣賞她們,不但因為主席這個尊稱,更是因為她們不恥下問,愈知道自己不熟悉香港教育制度,愈願意虛心提問和聆聽。我跟她們的相處,比起對著某些有機心的港媽更舒服。

題外話寫一個小笑話。有一位口音比較重,把「主席」唸成了「JU屎」,於是那三年我被改了花名叫「豬屎」,暈!

從前我們很尊重幼稚園老師,覺得老師比自己更懂孩子。老師說一,我們不說二。老師要我們做親子勞作,我們心裡無論覺得多麻煩,都不會去學校指罵老師為甚麼要我們做功課。老師在行為評估表說孩子專心不夠、坐得不好,我們只會反省和注意孩子的不足,不會反問老師為何評得差。老師說孩子很乖,我們都驚嘆為甚麼老師能有馴服家裡的大魔王、小喊包。

孩子長大了,我們都由懵懂的幼稚園家長,變成自覺很熟手的小學、中學家長了,倒忘記了曾經很尊重幼稚園老師那份初心。

這個專欄命名為「家.校.神校友」。但願「家」與「校」的合作,由我們願意入鄉隨俗,尊重學校做起!

———————

現任兩所中小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Kanris Lee
Kanris Lee

作者:Kanris Lee,退休中學教師,現任兩所中小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一所小學校友會主席暨校友校董,榮任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常務理事。並為全職媽媽,致力積極推動家校合作,為一對子女及師生同學們創建更佳學習環境。

更多Kanris的實例故事分享文章,請按【家・校・神隊友

想知更多親子教育資訊?請按【校園教育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