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爸媽要戒怒吼|研究:生氣謾罵聲會令孩子大腦萎縮智商降低 3本情緒管理教養書推介

父母的教養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價值觀發展、甚至生理結構!仔女總有頑皮、「唔聽話」嘅時候,爸媽總會有理智線斷裂的一刻、忍唔住大聲責罵孩子,有研究指出,父母的怒罵聲會對孩子大腦造成損傷,甚至降低孩子的智商。

國際期刊《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中的一篇研究〈Prefrontal cortex and amygdala anatomy in youth with persistent levels of harsh parenting practices and subclinical anxiety symptoms over time during childhood〉指出,長期對孩子生氣咆哮,也會對兒童的大腦造成傷害。

這項研究是由蒙特婁大學及史丹福大學共同執行,他們引用魁北克的CHU Sainte-Justine兒童醫院從2000年就開始監測的數據,每年對2-9歲幼童進行評估,記錄他們接受的教養方式及焦慮程度,並進行腦部掃描。當這些兒童進入12-16歲時,研究人員會透過磁力共振,掃描他們的腦部。

研究結果發現,吼叫雖然沒有實質上的身體接觸,長期下來也會嚴重傷害兒童腦部發展。這些受到父母嚴厲教養的兒童,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和「杏仁核」較小,這兩個區塊,主要是人體調節情緒和焦慮的關鍵中樞。若該部位萎縮,會增加青春期罹患憂鬱、躁鬱的機率。

因此,研究人員提醒父母,與孩子互動時,盡量採取不謾罵的教養方式。

另外,哈佛大學的精神病學副教授 Dr. Martin A. Teicher 亦曾發表一項研究,語言暴力會對小朋友大腦造成損傷,影響到大腦中的胼胝體、海馬迴和前額葉,這些區域負責傳遞感覺及認知訊息、控制情緒、產生思考和決策,導致語言理解能力變差,甚至可能會降低智商。

戒怒罵

當孩子長期處於語言虐待的環境下,壓力荷爾蒙會過於分泌,使得孩子經常處於警戒狀態,任何一個風吹草動都會有很大的反應,漸漸地,孩子的大腦結構會發生變化。若大腦的反應比邊緣系統(是演化過程中留下來,人性最原始、超越理智判斷的機制)來得慢,孩子可能會出現激烈行為、痛哭等情形,未來容易發展出精神疾病,像是神經質、焦慮、憂鬱甚至暴力行為。

當父母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小朋友容易感到壓力,為了適應壓力,小朋友會轉換為「求存模式」,變得謹慎膽怯,並傾向討好父母以減低壓力。當小朋友長大後,這種思維模式亦會持續下去。而父母常發脾氣除了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亦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亦會失去信心,從而容易自我放棄。

爸媽如何控制情緒?

教導孩子管理情緒之前,爸媽定要先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延伸閱讀:情緒紅綠燈助父母平息怒火,先冷靜後思考助建和諧親子關係

其實很多父母都很想做個溫柔而堅定教養的好父母,但孩子難免總有令人瘋狂的瞬間,這個時候,不妨多看幾本書:

  1. 《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

曾以為自己可以溫柔堅定的教養,但真實育兒戰場卻是大小衝突不斷,面對自己偶爾失控的情緒,總是陷入愧疚懊悔中……韓國媽媽公認最強教養軍師──崔旼俊老師,陪伴30萬名媽媽走過育兒之路,以十多年的教學現場觀察,列出了本書9大教養方案,解救無所適從、心累崩潰的媽媽。詳情:按此

2. 《戒吼媽:挑戰21天不生氣的教養提案》

華人媽媽經常處於「以小孩為中心」或「過度付出」的處境,長期能量超支,總覺得被虧欠,動不動就把責任攬在身上。長此以往,面對自己形成幽怨自虐情緒,面對孩子則缺乏覺察練習,擺脫不了常對孩子大吼,事後卻又百般懊悔的無盡循環。

書中21篇文章,分別從自己、另一半與孩子的不同角度,引導讀者為情緒把脈,也為讀者從文章中挑出「情緒處方籤」,當自己處於一秒氣爆邊緣時,潛藏於書頁之間的「處方籤」隻字片語,將可提供不一樣的正向力量與情緒出口。書中附上挑戰21天不生氣「心情記錄表」,可貼於冰箱或每日必經之處,提醒每日預留寵愛自己時間,並每晚為自己的情緒把脈。詳情:按此

3. 《父母的理性動怒情緒教養書》

本書作者為日本情緒管理專家,也曾因為面對育兒教養常常出現心累、易怒、疲憊、焦躁的各種感受,第一次接觸到源於美國的「憤怒情緒管理法」才發現原來焦躁情緒是可以控制的。
對孩子生氣時,請遵守3大守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孩子自尊心、不破壞物品:
  【步驟 1】生氣前先等待6秒,緩和怒氣
  【步驟 2】決定「生氣及不生氣」的事
  【步驟 3】讓孩子了解媽媽的生氣界線
  【步驟 4】決定生氣時的「管教方法」
  【步驟 5】 培養「溫柔說」的溝通方法
作者建議透過「生氣SOP」,讓「理性動怒」成為親子溝通重要的一環。詳情:按此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