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由抗日紀錄片說起【家・校・神隊友】

家長角度看抗日紀錄片風波 —— 很多家長都期望子女能夠入讀直資學校,因為學校的資源、自主性等各種因素都比官津學校好,但教育者應有的專業及道德操守,卻無分私立、官立學校。中小學家教會主席兼家長校董Kanris Lee就著近日學校播放南京大屠殺紀錄片的事件,以家長的角度分享看法。

這個週末,城中熱話之一,是新界某直資小學向初小學生播放抗日歷史紀錄片引發軒然大波。本文不想討論誰是誰非,只想由這件事,淺談教育當局、學校、家長的三角關係。

很多年以來,幾乎由我們這些中女家長還是小孩的時候,香港的教育制度已被冠名為「填鴨式教育」,死背、強記、一試定生死、精英制度、優勝劣汰⋯⋯一大堆負面的keyword,總跟在「香港教育」四個字後面。

我們都是這檨長大的。然後,又這樣把我們的子女送進制度裡——甚至我們都愛說:「有得揀咪走囉,冇得揀就係咁㗎啦⋯⋯」

一切,充滿著質疑和不信任,卻又透著無奈⋯⋯

圖片來源:Pixabay@jatocreate
圖片來源:Pixabay@jatocreate

家長將孩子送進學校,朝八晚三,有些連同舟車時間可能八、九小時(疫情之下只有半天上學,減一半)。孩子每天的24個小時,差不多有三份一在學校,還未算上做功課溫習補習等等。

初小生,多還願意將校園生活點滴跟爸媽分享,但隨年歲漸長,高小或者初中生,未必每個都願意分享。寫到這裡,忽然想起朋友的故事。

她的中一兒子有點cool,蠻有性格那種。
某天放學,媽媽很隨意地問:今天在學校如何?
兒子答:媽咪,上學不是電視劇,不會每天都有精彩情節可以告訴你啊⋯⋯

童年,有三份之一的時光都與學校相關,家長能做的,只能將孩子交給學校,是完全地交托、依靠。學校當然不是上帝,但家長向學校交托了心愛子女的三份之一童年,這種信賴,絕不遜色於信徒向上帝貢獻一生。

我們信賴學校,其實是信賴教育工作者的「專業」。香港的父母,大部份只生育一個、兩個小孩,有能力生三四個的不多。教育工作者,一年教幾百個孩子,而且一教教幾年,甚至幾十年。用廣東話一句就是:「我地唔信老師,信邊個?」

抗日歷史紀錄片事件,令家長驚覺「點會咁㗎?」、「乜原來學校會咁做?」,家長對學校的信任簡直跌到谷底。

教育良心無分官津直資
圖片來源:Freepik@pressfoto

事件發生在直資學校,我相信也是另一個令家長強烈失望的原因。直資學校,一般都擁有更完善的校舍設備硬件,又有更吸引的英、普語境培訓,而且收生和課程都具自主性,課外活動都比官津校多⋯⋯家長一直以來都願意掏錢付學費,對直資學校有種額外的期望和認同。我絕對認同直資學校比官津校具某些優勢,但原來在「專業」這個層面、在教育的「良心」兩個字面前,誰都是平等的。

紀錄片事件曝光後,教育當局回應指局方只是提供教材,沒硬性規定學校要無差別地播放。答案了無新意,卻又是當局一貫風格。校本管理的背後,就是隨時「將個波交俾學校」啦!作為家長,我也沒覺得奇怪。反正,教育制度下的無奈、教育制度下要「硬食」的,又豈止今次呢?

———————

現任兩所中小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Kanris Lee
Kanris Lee

作者:Kanris Lee,退休中學教師,現任兩所中小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一所小學校友會主席暨校友校董,榮任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常務理事。並為全職媽媽,致力積極推動家校合作,為一對子女及師生同學們創建更佳學習環境。

更多Kanris的實例故事分享文章,請按【家・校・神隊友

想知更多親子教育資訊?請按【校園教育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