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家長小心言語羞辱影響孩子心理健康!醫生分享真實案例及管教建議

言語羞辱及影響|子女逐漸長大,家長可能多了不少擔憂,擔心子女學業成績,怕他們不如從前乖巧。家長憤怒或失望時,容易衝口說出傷害孩子的說話。如果小朋友長期受言語羞辱,或會影響心靈發展。香港瑪麗醫院精神科部門主管陳國齡醫生分享家長經常不自覺說出的實例,並分享一宗真實病例,教家長用「靜觀教養」的方式管教孩子。

常見的言語羞辱例子

有時家長受情緒牽制,會不自覺做出「言語虐待」的行為。小朋友惹家長生氣時,很多時家長都會作出即時的慣性反應,受情緒影響而衝口說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說話,例如子女成績差,令家長非常生氣,家長或會大罵孩子「蠢」、「無用」、「讀極都唔識」等侮辱性字句,或將小朋友與「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言語羞辱

長遠而言,小朋友會潛移默化地內化這些負面說話,導致日後缺乏自信、自尊心低下。缺乏自信的小朋友往往難以踏出安全區,不敢探索新環境或懼怕新挑戰,更會因沒有信心、缺乏學習動機而影響表現,令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小朋友更有機會患上焦慮症和抑鬱症,嚴重或導致破壞性或反社會行為。

了解行為的背後成因

陳國齡醫生分享現時不少高小學生都失去學習動機,家長應該先了解背後原因,對症下藥。學生要長時間學習,即使在家也要做功課、溫習,缺乏休息和玩樂的時間,因此逐漸厭惡學習。

如果小朋友失去學習動機,家長應該嘗試鼓勵子女,每次為他們訂立簡單的小目標,讓他們從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成就感,引導子女發掘學習的興趣並持績進步。

真實病例

陳國齡醫生分享一宗真實病例,有位小朋友讀書成績差,有自閉傾向,不受朋輩歡迎,被人欺負時也不懂得應對。媽媽經常會到學校投訴,更會指責老師沒有教好兒子。回家後會怪責兒子,不斷拿兒子與他人比較。後來兒子升中後不願上學,因為上學會被同學欺凌,回家又要做功課,更會被母親責罵。

後來在醫生、社工的介入和幫助下,情況才逐漸好轉,並解決與同學的磨擦。家長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如果不斷向他們施加壓力,或會令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言語羞辱

如果小朋友符合以下描述,影響到日常生活,家長又無法改善問題,便需要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1)疑似過度活躍
2)經常焦慮
3)專注力不足,甚至無法專心做5分鐘功課,影響成績
4)在不同環境都會出現以上徵狀,並已經持續一段時間

如果子女經常出現對抗性行為,令家長十分無助、壓力大,家長可以嘗試向學校老師或社工尋求建議及支援,了解應該如何管教子女,而且可以多參加相關議題的學校講座。

以「靜觀教養」管教孩子

家長平日可嘗試以「靜觀教養」的方式管教孩子,即是接納孩子的限制,明白他們有強項和弱項。父母也應調節自己的期望,為子女訂立與他們能力相符的小目標,並施加適當壓力。

在管教孩子時,應避免作出慣性的負面反應。如果做到以上幾點,家長能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理解子女的感受並協助他們解決難題,教導他們疏導負面情緒。

家長及照顧者應該用正面的言語與孩子溝通。家長不應低估羞辱性言語對孩子的情感傷害,正面管教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圖片來源:freepik

————————————

陳國齡醫生

作者:陳國齡,陳國齡醫生是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的專家,她於2017年至2021年間擔任瑪麗醫院精神科部門主管及醫院管理局港島西聯網的臨床服務統籌,曾任香港瑪麗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及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及心理治療的主管,是香港精神科醫學院的副院長以及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想知更多教養資訊,請按【親子教養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