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阿媽有咗第二個?其實從來得一個!【家.校.神隊友】

阿媽有咗第二個?其實從來得一個!—— 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情,適逢 Mameshare 日前舉辦五周年慈善放映會,我也進場湊湊熱鬧。我不是影評人,不打算評論主角演技或導演手法。我反而想聚焦於片中的母與子。以下內容含劇透,介意者慎入。

 

孩子喜歡甚麼?

片中第一個矛盾位,是美鳳(毛舜筠飾演)到兒童音樂中心求職,職員說:「你都可以帶你個仔嚟上堂㗎」,美鳳爽快回答:「我仔唔鍾意音樂」。下一秒,鏡頭轉到她兒子子軒(柳應廷飾演)在學校以導演身份跟同學排演音樂劇,投入地一邊唱、一邊指揮。

綜合全片,子軒是學霸,成績超好,目標是考完IB就入劍橋大學。在媽媽眼中,兒子是讀書人,暑假天天回校都是補課。

孩子喜歡甚麼?我們做家長的,都自以為一清二楚,「我生得你出⋯⋯我日日湊住你⋯⋯我點會唔知?」。對啊,美鳳也清楚知道兒子唸書成績好,並準備好讓兒子放洋英國,但她知道的只是片面,而不是全部。

我們對自己孩子的認知,會不會只流於今年幾歲、身高、體重、唸幾年級、在學多少樣課外活動⋯⋯?我們真的知道孩子喜歡甚麼嗎?

是誰口不對心?

有人會說,明明是十幾歲的大孩子「收埋自己」,不讓父母去了解,不是父母問題啊!

子軒沒有騙媽媽——成績好的確是事實,準備出國也是事實。用整個假期玩完Drama也能有完整功課借給同學抄,足證他沒有辜負父母對他學業上的期望。

他只是選擇瞞她——獲獎後把獎盃悄悄帶進睡房,睡房要吸塵也自己做,不讓媽媽進房。

同住一室,要隱瞞不是易事。可以直說的話,兒子不會想隱瞞。選擇隱瞞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因為媽媽太著眼於學業、成績、公開試、考大學。

反正你就只想我進大學,我考進了就好,其它事也不必提了,免得被日哦夜哦。

家長們,尤其在香港,經常都會口不對心。口裡說運動有益身心,藝術陶冶性情,心裡卻是只在乎多幾張證書,方便升學。甚至成功升讀心儀學校後,就將時間轉移到補習,拿掉孩子在乎的課外活動。

家長總喜歡上一句說成績不是一切,下一句就說成績總不能太差。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就是:「總之讀好書就可以,其它的不重要!」,反正不重要,就自動略去不提了。彼此的分岔路,也愈走愈遠了。

 

照顧太好?自理太差?

另一個令很多媽媽感觸的小情節,是美鳳覺得兒子自理欠佳,子軒回答說:「你唔照顧我,我咪照顧自己囉」。

我家小子正準備升中,同學家長群也就談起上學放學的問題。小學時,很多人都是乘校車或由父母接送。中學沒有校車服務,大家都預備讓孩子自行乘公共交通工具上學。有點可笑的是,其實小孩不可能在一個月暑假後就忽然長大,換言之,他們是從來都懂,只是父母不放心。

到底有多少事是因為我們不放心而扼殺了孩子的發展呢?有多少「照顧」是我們一廂情願呢?真正的「照顧」,就只是煮飯、買餸、熨衫、執屋、接放學?需知道,家裡不是服務式住宅,媽媽也不是傭人啊!

 

怎麼樣的身教?

電影裡有兩個爸爸角色,兩個都不是正面人物。一個跟自己老婆的閨蜜出軌,一個醉駕令自己老婆喪生。子軒跟爸爸的一段對話,子軒說自小就被爸爸教育成做錯事必須道歉,為甚麼爸爸自己做錯事就可以離婚一走了之?最後爸爸說了對不起,但子軒只能無言離去。

我們常說言教不如身教。孩子還小的時候,這個很簡單,因為孩子的世界也簡單。孩子愈大,他們覺得自己像成人,會要求更多的「一致性」。

當孩子有手機,我們開始很難要求孩子不玩手機,除非我們也不玩!爸爸媽媽通常會說:「我係做晒嘢,休息先玩」,子女就會反問:「咁點解我咁多嘢做?點解功課做唔完?」。我們自稱上班八小時已經很辛苦,玩手機是鬆一鬆。子女卻說他們上學也同樣是八小時,回家還有沒了沒完的功課和溫習。

疫情令很多人習慣「宅在家」。當疫情慢慢變成習慣,父母埋怨子女走動太少,都紛紛安排更多活動、外出、運動、放電⋯⋯在球場和playhouse,卻不難發現很多大人只是坐在一旁聊天、溜手機。我當然明白大人可以有自己的運動,不一定要和子女同步放電,但口裡喊著叫子女郁動,自己卻從不郁動的大人們,我相信看到這裡還是會心裡有數的。

一人一步!

故事的結局,是美鳳再一次放下事業,沒有以經理人身份跟藝人出國,然後和子軒攜手一起看他的獲獎話劇的第二次重演。這是媽媽放下自我,踏進兒子的世界。

子軒原本的計劃是去劍橋唸建築系,最後他選擇留在香港升學,這是他為媽媽而選擇的一步。

如果兒子願意留港,但媽媽跑去韓國繼續做紅星經理人,家也不成家了。如果媽媽放下工作,兒子堅持進劍橋,媽媽也只能獨守空閨了。

真正的溝通,是一人踏出一步。也許是有犠牲,也許是有不捨,但兒子只有一個媽媽,媽媽也只有一個兒子,其實從來不存在「阿媽有咗第二個」。阿媽可以有第二次事業,仔大女大後後可以有第二次人生,甚至失婚後他日再有第二春,但兒子就只一個。

電影長達兩小時,值得深思的對白和場景絕不止這些,其它的,留待大家發掘和感受,也歡迎讀者留言分享你的感想,將這些領悟帶進生活去。

———————

現任兩所中小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Kanris Lee
Kanris Lee

作者:Kanris Lee,退休中學教師,現任兩所中小學家長校董、一所小學校友會主席暨校友校董,榮任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常務理事。在中、小、幼都曾任家教會主席多年。現為全職媽媽,致力積極推動家校合作,為一對子女及師生同學們創建更佳學習環境。

更多Kanris的實例故事分享文章,請按【家・校・神隊友

想知更多親子教育資訊?請按【校園教育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