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高敏兒4大特徵+心理學檢測表 過來人媽媽雨僑為同路人打氣

高敏兒(Highly Sensitive Child)因為天生對聲音/觸覺/視角等感官特別敏感,這是美國精神分析專家 Elaine N. Aron 博士在1996年所提出的概念,她認為高敏感是與生俱來的特質之一,根據Dr. Aron的研究,她認為全球大概有20%的人有高敏感特質,並非少數,只要環境有些微轉變,都有機會觸發高敏兒的「敏感」反應而哭鬧不停。正因如此,不了解「高敏兒」的人或會認為孩子難湊、甚至冠上「無家教」的標籤。藝人雨橋早前亦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作為「高敏兒媽媽」的心聲,引起眾多高敏家長的共鳴。

雨橋直言所有新事物、新環境都有機會觸動2歲大女兒Harper的敏感神經:「她的comfort zone只有在家每天以同樣的routine生活,對她來說,去主題樂園是恐怖的懲罰,一隻杯一條行車路線一套新衣服隨時成為當日的導火線。」而且女兒從嬰兒期開始便對周遭環境特別敏感:「換片、洗臉會哭;換老師、messy play、不能穿校服都會哭到崩潰,當年最高紀錄15小時non- stop哭。」雨僑更直指與高敏兒相處步步驚心,但縱使女兒是與別不同,「她也是我最寶貴的女兒。」,雨僑亦跟各位高敏兒的媽媽說聲:「辛苦你了。」

高敏兒
雨橋與大女兒Harper(圖片來源:雨橋IG

高敏兒心理測驗

相較於自閉症等特殊兒的早療評估在臨床上已經有嚴格的標準,高敏感特質屬心理學理論的一種,根據Dr. Aron所著的《高敏感是種天賦》書中,也有「高敏感檢測量表」可以測驗。題目共 23 題,若「是」的選項若超過 13 個,表示孩子的確可能是高敏兒;如果在 13 題以下,但程度非常誇張,也有可能是高敏兒!

請以直覺回答下列問題。若認爲小孩目前的狀況還算符合或是過去符合,答「是」;若認爲完全不符合或是幾乎不符合時,就回答「否」。

  1. 容易受到驚嚇。
  2. 抱怨衣服粗糙扎人、襪子縫線不舒服、衣服標籤磨得皮膚癢。
  3. 一般而言,不喜歡意外驚喜。
  4. 用溫柔的勸說比嚴厲的處罰有效。
  5. 好像可以讀我的心。
  6. 語言能力較同齡小孩成熟,會使用超齡的詞彙。
  7. 會注意到最微小的不尋常味道。
  8. 幽默機智。
  9. 直覺強。
  10. 經過興奮的一天後,難以入睡。
  11. 遇到重大改變有適應困難的問題。
  12. 如果衣服濕了或弄髒了就想要換衣服。
  13. 有問不完的問題。
  14. 是完美主義者。
  15. 會注意到別人的不開心。
  16. 會安靜的玩耍。
  17. 會問深刻而需要思考的問題。
  18. 對痛苦非常敏感(例如襪頭太緊也顯得很痛苦)。
  19. 在吵雜環境中會顯得焦躁不安。
  20. 會注意到細節 (例如家裡擺設改動過、換了髮型)。
  21. 爬高之前會先考慮是否安全。
  22. 沒有陌生人在場時表現較好。
  23. 對事情有深刻的感受。

計分方式:

  • 若回答「是」的選項超過13個,表示小孩應該是高敏兒。
  • 比起以上的心理測驗,父母自己觀察的感覺會更精準,即使答「是」的選項只有1、2個,若程度非常誇張,仍顯示孩子有可能是高敏兒。

Dr. Aron解釋,這份問卷並不是為了標籤孩子或將孩子分類,而是希望幫助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平常有這麼多的敏感和不適,表示孩子情緒暴走,或是有特別堅持時,並不是故意跟爸媽唱反調,故家長應對孩子多一點理解。

高敏兒

高敏兒的4種特徵

在Dr. Aron的研究中,歸納出高敏兒的4種特徵:

1.感官容易受刺激

高敏兒的感官接受外界刺激的強度和廣度,要比一般人來得多,因此高敏的孩子若處在一個充滿刺激的場合中,像是生日派對、喜宴上,大量的聲音、色彩、嗅覺和觸覺的感受一次湧現,可能讓高敏兒無法消化,無法做出任何反應或只會哭鬧。亦因為感受多且廣,孩子會比較容易疲累。

2.情緒反應大、同理心強

因為對外在刺激敏銳,情緒的反應也比較強,且容易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比如在街上看到其他孩子跌倒了在哭,高敏的孩子會感同身受,甚至跟著一起哭。

3.能察覺細微改變

爸媽換了髮型、同學穿了新衣或家裡的擺設改變了,這些日常小事,高敏兒通常能第一時間察覺。

4.能深度處理資訊

透過研究高敏感族接受刺激的反應時,觀察高敏感族群腦部活動情形,發現高敏感型的人會觀察圖片上更多細節、大腦運作更活躍,意指能更深度處理資訊。這點在高敏感的兒童身上,會發現有些孩子比較「早慧」,比同齡孩子更早理解抽象的概念,甚至能跟大人談論夢想、人生意義等話題,所用的詞彙也比較艱澀。

高敏兒

總結

雖然Dr. Aron歸納出以上4個特徵,但每個高敏兒的狀況不同,爸媽亦千萬不要去判斷優劣,應以用欣賞、好奇的角度看看孩子先天的特質,擺脫「孩子好難服侍」的負面想法。

Dr. Aron強調,孩子是否為高敏感並不重要,重點是孩子的人格特質如何被評價,這也是她提出「高敏感」觀點的原因,目的就是替常被視為「愛找麻煩」的孩子撕掉標籤,讓成年人能夠看到這些孩子在強烈情緒、對環境高敏等行為之下的特質,給予孩子需要的回應和接納。

她亦提醒,父母別吝惜認同與讚美孩子,讓仔女知道那些高敏特質可以是他們珍貴的資產。不同的孩子性格會面臨不同的挑戰,爸媽記得要因材施教,讓子女明白爸媽的愛。

圖片來源:freepik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