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中醫教你兩大指壓保健穴位 在家常按助強身防病

【問問醫生先】中醫透過在關鍵穴位以手指施壓,來促進身體的氣血循環,調節臟腑機能養生防病。中醫師許懿清博士介紹兩大保健穴位,大家只要在家常按,就能有助於強身防病。

助強身防病的穴位:血海穴

是足太陰脾經的一個腧穴。《金針梅花詩鈔》血海條曰:「緣何血海動波瀾,統血無權血妄行」。可見血海穴在功能上有引血歸經,治療血分諸病的作用。

【血海穴位置】血海穴位於兩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

《循經考穴編》:「以虎口按犢鼻骨,取中指點到是。」大家可用簡便取穴法來確定,方法是坐在椅子上,伸直腿,在膝蓋側出現一個凹陷之處,在凹陷處之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該肌肉的頂端就是血海穴。另一取穴法:被按穴者端坐,用對則掌心蓋住膝蓋骨(即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位於膝上,手掌自然張開,大拇指端所點之處就是此穴。

快速取穴:屈膝90°,手掌伏於膝蓋,拇指與其他四指成45°,拇指緊貼股內側肌,指尖處即是。(圖片來源:被訪者提供)
按摩方法:用雙手拇指以順時針方向交替按摩。(圖片來源:被訪者提供)

【血海穴之功能】血海穴是治療血症的一個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引血歸經的作用。

中醫認為人體內四海,分別是髓海、氣海、血海、水穀之海。血海是氣血匯聚的海洋,是足少陰脾經上的穴位。血海穴是脾經上的穴位,脾與血關係密切,脾經統血如果出現問題,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血不潤膚而出現皮膚乾燥;氣血瘀阻於面部就會出現黃褐斑、雀斑;按摩血海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運行通暢,皮膚血運充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的程度,減輕黃褐斑、雀斑等問題。

臨床上針刺血海穴可治療:海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帶下,產後惡露不盡,貧血;睾丸炎,小便淋澀;氣逆,腹脹;風疹,癮疹,濕疹、皮膚瘙癢、神經性皮炎,丹毒;股內側痛,膝關節疼痛等疾。

常按摩此穴作日經常保健,有助養膚潤燥,防止皮膚瘙癢;調節氣血,預防黃褐斑、雀斑、皮膚色素沉著等;更可改善血氣運行,有助維持健康。

【按穴位之操作方法】用拇指腹以陰力分別在兩則穴位上按揉15秒,停10秒,再重覆按揉23回,每日1-2次。

助強身防病的穴位:足三里

是足陽明胃經的一個腧穴,是胃經的合穴,也是胃下合穴、回陽九針穴之一、強壯要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中醫典籍《靈樞》記載:「 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里。」

(圖片來源:被訪者提供)

【足三里穴位置】膝關節彎曲成直角,在外側膝蓋骨下方的凹陷,再往下4橫指處便是本穴。

【足三里之功能】本穴善於補胃氣不足,除寒消脹、降逆和胃、利濕導濁。有助改善下肢麻痺或疼痛,下肢活動困難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等。也用來治療胃痛、嘔吐、腹瀉、便秘、消化不良以及其它腸胃功能紊亂或不適等,臨床上一般針刺此穴來治療各種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病症疾病。對於改善下肢腫痛、遺尿、哮喘、中風癱瘓、蕁麻疹、高血壓、坐骨神經痛等,皆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常按摩此穴作日經常保健,有助增強身體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預防疾病及強健消化系統。

【按穴位操作方法】用拇指腹以陰力分別在兩則穴位上按揉15秒,停10秒,再重覆按揉23回,每日1-2次。

作者:註冊中醫師許懿清博士,常於各大報章、雜誌及專欄分享中醫美顏及養生資訊,並著有19本中醫養生食療書藉。近年創立中醫養生美顏品牌「懿 YI BEAUTÉ」,結合中藥護膚概念及超過10年的行醫經驗,親自設計及監製一系列的中藥護膚品及養生茶包。

Facebook:許懿清中醫師懿 YI BEAUTÉ

更多許醫師的專業分享文章,請按【許懿清中醫師健康資訊

想知更多兒童、孕婦健康資訊?請按【生活健康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