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家・校・神隊友】恐懼蠶食心靈

如果孩子問你:Daddy / Mami,點解我地要勤力讀書?
你會怎樣回答呢?

A. 讀好書就會有好工作、有爸媽俾嘅獎勵、有老師錫你⋯⋯

B. 讀好書就唔會冇工做、唔會一世窮、唔會冇人鍾意你⋯⋯

C. 唔讀好書,阿媽會打你!

D. 唔讀好書,冇得睇電視、打機、打波⋯⋯

E. All of the above

增強理論 Reinforcement Theory

我的重點,不是討論大家應該如何演繹「為甚麼要讀書」這個題目,而是大家用哪一個方向去教養孩子,和誘導孩子做出好行為。

選A的朋友,是用一種正面和獎勵性的手段,去鼓勵孩子有好行為。例如當我們想鼓勵孩子練琴,我們可以提出練完琴就買玩具、練完琴就去玩、練完琴有自由時間打機⋯⋯

選B的,是一種「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的手法。意思是,我們強調做了好行為就可以避免某些不良後果。例如我兒子喜歡踢足球,但吃正餐太少,身型輸蝕,我就會跟他說:「你食多啲嘢,練大隻啲,先至唔會俾對手撞飛」。

選C的比較直接,是用直接懲罰來管教。打、罵、責備、日哦夜哦⋯⋯都在此列!

選D的,和直接懲罰不一樣。選D的,是用「拿掉孩子的心頭好」,來激發孩子不要出現負面行為。

在心理學,以上四種,被稱為「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

用恐懼教仔

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總會用不同的處理。請注意,我不是要說,正面和獎勵就一定好,用懲罰就一定差。

早前出席一個講座,講者提到,中國人做父母,總喜歡用「恐懼」去教仔。

我們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會聽過長輩說「唔讀書,第時就做乞衣」。用恐懼去教仔,其實是work的——至少,我們因為怕要乞食,都被「嚇」到乖乖去讀書。

索性躺平

要小心的是,用「恐懼」去教仔,可能出現另一種後果,不是「嚇到個仔去乖」,而是「嚇到佢乜都唔做」。

如果我跟孩子說:「不好好吃飯,踢球時會被撞飛」,我需要掌握的是他對足球到底有多熱愛。

熱愛程度夠,當然沒問題。但如果熱情褪減,他可能會想:「我乾脆不去踢球就行了」。這樣,我不但沒有成功激發他多吃飯、多操練體魄,反而令他索性不踢球,索性躺平。

恐懼蠶食心靈

成年人因為經驗累積,自以為比孩子看高一點、望遠一點,然後就會想事事「提點」孩子。

兩歲時——跑得太快要小心仆倒;
十歲時——學習入廚可能會切傷、燙傷;
十八歲——在大學選某某學科會很難找工作;

我們明明想小孩走路小心,但當說成「跑得太快會仆倒」,被「恐懼」教出來的孩子可能選擇不走、不跑,單純要父母抱著就好了。因為不做便不會錯!

借用一位女歌手的新歌歌名,《恐懼蠶食心靈》,正好描述這意思。

恩威並施

不同方向的reinforcement,各有各的功效。

我明白不可能無時無刻都在獎勵和稱讚,適量、適時的處罰也是必須的。如何做到恩威並施,實在是為人父母要終身學習的功課。

在一年之始,謹與大家互勉。

現任兩所中小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Kanris Lee

Kanris Lee

作者:Kanris Lee,退休中學教師,現任一間中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一間小學校友會主席暨校友校董,並榮任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常務理事。在中、小、幼都曾任家教會主席多年。現為全職媽媽,致力積極推動家校合作,為一對子女及師生同學們創建更佳學習環境。

更多Kanris的實例故事分享文章,請按【家・校・神隊友

想知更多親子教育資訊?請按【校園教育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