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痛經)是許多女性每月必經的煩惱,月經準時來報到時疼痛難耐,遲到又讓人心慌意亂。讓我們跟隨中醫觀點,一起調養好這位「每月訪客」,讓你每個月都能順利度過,生活更暢快。
你屬於哪類經痛?適合吃什麼、該避開什麼?
經痛大致分為兩類:原發性和繼發性。
- 原發性經痛
這類主要是因為體內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導致的。月經期間,子宮內膜脫落會釋放這些物質,造成子宮強烈收縮而疼痛。多見於年輕女孩,生產後往往會改善。 - 繼發性經痛
這是由其他婦科問題引發的,例如:- 子宮內膜異位:內膜組織跑到不該去的地方,引起疼痛。
- 子宮腺肌症:內膜侵入子宮肌肉層,痛感強烈。
- 子宮肌瘤:腫瘤干擾子宮正常收縮。
- 骨盆腔發炎:感染造成炎症,經期痛上加痛。
經痛時的飲食指南:多吃這些、少碰那些
正確的飲食能幫助減輕經痛不適。以下是推薦的進食和忌諱項目:
適合吃的食物(宜食)
- 補氣養血類:
溫性食材如紅棗、桂圓、當歸、枸杞子、黑糖和黃耆,能促進血液循環。
高鐵食物包括菠菜、紅豆、紫菜、黑芝麻、瘦肉和蛋類,幫助補充流失的營養。
優質蛋白來源:魚類、豆漿和堅果,提供身體修復能量。 - 緩解肌肉緊繃類:
富含鎂的食物如香蕉、堅果和燕麥,能放鬆子宮肌肉。
Omega-3 來源:鮭魚、亞麻子、核桃,具有消炎效果。 - 暖身驅寒類:
薑茶、桂皮茶、黑糖薑湯,或熱騰騰的湯品(如雞湯或羊肉湯),幫助溫暖體內。
該避免的食物(忌食)
- 寒涼食物:
冰淇淋、冷飲、西瓜、梨、苦瓜和冬瓜等,會阻礙氣血流通,加劇疼痛。 - 刺激物:
咖啡、酒類和辣食,可能刺激子宮更劇烈收縮。 - 高糖高脂品:
精製甜食(如蛋糕、汽水)和油炸食物,會促進炎症反應,讓痛感更糟。
這些飲食建議參考自中醫養生原則,例如在暖宮調理中,多攝取紅棗桂圓茶或生薑紅糖水,能補氣血並避免生冷食物。
中醫調養與日常保健技巧
中醫視經痛為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或氣血虛弱所致。治療可透過藥膳、針灸、艾灸和泡澡等方式。
- 藥膳調理(依個人體質選用)
- 氣滯血瘀型(痛得厲害、經血不順、悶悶的):
用川芎、丹參、紅花和桃仁來活血散瘀。
推薦茶飲:玫瑰茶。
泡法:取5-8朵乾燥玫瑰花蕾,用400ml約80°C熱水沖泡5分鐘。
飲用:經前3-5天起,每天1-2次,經期也可繼續。 - 寒濕凝滯型(痛伴手腳冷、怕冷):
選艾葉、肉桂、當歸和桂枝溫經驅寒。
推薦茶飲:黑糖薑茶。
泡法:15g老薑加500ml水煮沸後小火續煮10-15分鐘,關火加15-30g黑糖攪勻。
飲用:經前3-5天起,每天1-2次,經期內適合。 - 氣血虛弱型(經量少、顏色淺、易累):
以黃耆、當歸和熟地黃補氣養血。
推薦茶飲: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
煮法:各取適量(當歸9g、川芎6g、白芍9g、熟地9g),洗淨加1000ml水煮沸後小火煎至剩400-500ml,濾汁。
飲用:經期結束後1-3天內開始,每天一劑,連喝3-5天。
- 氣滯血瘀型(痛得厲害、經血不順、悶悶的):
- 針灸及艾灸
- 針灸重點穴位:
三陰交(小腿內側):調月經、減痛經。
關元(肚臍下約四指寬):暖腎經、緩解不適。
氣海(肚臍下兩指):平衡氣血。 - 艾灸:
針對關元、命門和三陰交穴,溫熱子宮,減輕痛楚。
- 針灸重點穴位:
- 泡腳與熱敷
經前一週,每晚用艾草或薑水泡腳10-15分鐘,促進循環。
用熱水袋敷小腹或腰際,快速舒緩痠痛。 - 生活習慣調整
保持規律睡眠,避免晚睡。
適度運動如瑜伽或散步,能改善經痛。
管理壓力,維持心情平穩,以免影響荷爾蒙。
經痛常因前列腺素過量或子宮疾病引起。從飲食入手,多選溫補如黑糖薑茶或紅棗桂圓飲,避開冰冷和咖啡。結合中醫方法,如四物湯、玫瑰茶,加上針灸或泡腳,能調和體質、緩解症狀。
別忘了保暖下腹和腳部、養成運動習慣,並學會放鬆身心,這些都是日常防痛關鍵。如果痛經嚴重到影響正常生活,請盡快諮詢醫師,排除潛在問題!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