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家長或會讓子女看串流平台、玩遊戲機放鬆一下。開學在即,不少家長關心子女能否看清楚黑板上的字影響學習,是否有需要配戴眼鏡呢?可多留意小朋友遙望物件時會否瞇著眼睛,甚至把頭湊近才看清物件。全科醫生蘇勇柏醫生指若家長察覺上述情況,就要留意子女有機會患上近視。
近視特徵及成因
近視是因眼球變長或晶體變厚,導致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方,而非視網膜之上;最明顯症狀為看得清近事物,但看不清遠事物。近視成因主要包括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
- 遺傳因素:如果父母有近視問題,子女患有近視的風險就較高。
- 環境因素:
- 電子產品普及,導致兒童過早接觸電子屏幕產品。
-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如長時間看書、補習、使用電子產品等。
- 不良用眼習慣,如睡前關燈後在床上使用手機
- 缺乏戶外活動及日曬,導致維他命D攝取不足。
家長可留意子女有否出現看遠處物體模糊、眼睛疲勞、頭痛,以及在強光下出現視覺不適等情況。
預防近視方法
隨著近視程度加深,視力問題可能進一步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若沒有及早處理,近視容易持續加深,令眼球越變越長,有可能增加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等風險。
家長可從改善子女的日常習慣開始減低他們患上近視的風險,例如:
- 與子女在周末進行戶外親子活動,多曬太陽增加攝取維他命D;
- 督促子女在長時間用眼後需稍作休息,如看書30分鐘後休息10分鐘,並與書本保持適當距離(約30-40厘米),避免趴著或躺著看書;
- 應每年定期帶子女檢查視力,以便及早發現並處理近視問題。
改善近視方法
即使小朋友已患上近視,最重要先控制近視度數加深,避免視力進一步減退。家長可諮詢家庭醫生意見,子女是否適合採用以下方法:
- 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建議10歲以上的兒童才配戴隱形眼鏡)矯正視力;
- 採用由眼科醫生處方的低劑量阿托品眼藥水,抑制近視加深;
- 另可進行角膜塑形矯視(最適合的年齡為9-18歲),在夜間配戴俗稱「OK鏡」的隱形眼鏡,通過「OK鏡」的壓力漸進地改變角膜弧度來暫時矯正近視,白天取下鏡片後也能保持一段時間的清晰視力。
———————————–
作者:蘇勇柏醫生為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