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開學季傳染病防範:流感、手足口病10月恐爆小高峰

新學期開始,小朋友重返校園,帶來活力。但需注意健康風險。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監測,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手足口病正逐漸活躍,尤其秋季天氣轉涼,學校傳染機會增加。中心提醒,家長、老師和小朋友需共同行動,維持校園衛生。本文參考衞生防護中心的建議,以實用角度整理開學防疫措施,讓小朋友安心上學。

為何開學後需加強防疫?

中心數據顯示,季節性流感從7月中旬開始上升,呼吸道合胞病毒6月起跟隨,手足口病在夏末已見高峰,預計10至12月有小波動。開學頭幾天,校園流感樣病例從8月底的4宗增加至9月初的14宗,涉及幼兒園至中學。近期有嚴重案例,如一名10歲男童感染甲型流感和新冠,導致肺炎和呼吸問題;另一名17歲男童甲流引發休克,需要入住深切治療部。

校園人多,病毒傳播容易。但透過預防措施,可降低風險,讓小朋友健康學習。

家長、學校、小朋友共同防疫的5項措施

  1. 接種流感疫苗:建立第一道防護 為何重要?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佳方法,能減低重症和併發症。數據顯示,接種疫苗的小朋友缺課較少,學習不受影響。 如何實施?
    • 家長可帶小朋友參加學校疫苗活動,或到家庭醫生接種2024/25季流感疫苗。
    • 有慢性病或免疫力較弱的小朋友,應補種新冠疫苗。 提醒: 今年錄得14宗兒童流感重症個案,其中10宗未接種疫苗。建議及早安排。
  2. 個人及環境衛生:日常習慣防範 個人衛生:
    • 經常以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飯前、如廁後或接觸公共設施後。
    • 無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80%酒精的搓手液消毒。
    • 避免觸摸眼睛、嘴巴和鼻子。
    •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蓋口鼻,用後丟入有蓋垃圾桶並洗手。 環境衛生:
    • 學校定期消毒教室、活動室和公共設施,如桌椅和門柄。
    • 保持室內通風,適當開窗。
    • 避免共用毛巾或餐具。 提醒: 小朋友出現發燒、咳嗽、腹瀉、嘔吐或皮疹等症狀時,勿上學,應求醫並在家休息。
  3. 佩戴口罩:基本防護措施 何時佩戴?
    • 有輕微呼吸道症狀時,戴外科口罩以防傳播。
    • 高風險小朋友在校巴、教室或公共交通等擁擠地方,也應戴口罩。 正確佩戴:
    • 確保口罩緊貼面部,覆蓋口鼻。
    • 佩戴前後洗手。 提醒: 選擇合適尺寸的口罩,尤其是兒童款,以確保舒適和效能。
  4. 學校防控:及早監測 監測與報告:
    • 學校每日檢查師生體溫,有症狀立即隔離並通知家長。
    • 疑似傳染病爆發時,如手足口病或流感,立即報告衞生防護中心。 校園管理:
    • 減少跨班或跨級活動。
    • 確保校園清潔,重點如洗手間和飯堂。
    • 提供足夠洗手設施和消毒用品。 提醒: 截至8月底,已有79宗校內手足口病爆發個案。學校需嚴格執行衛生指引。
  5. 健康生活習慣:提升抵抗力
    • 均衡飲食: 多攝取蔬果,補充維生素。
    • 適量運動: 每日進行跑步或伸展運動。
    • 充足休息: 保證睡眠時間。
    • 壓力管理: 保持心情愉快。 提醒: 健康習慣有助防病,並讓小朋友更有精力應付學業。

額外注意:手足口病及蚊傳疾病

手足口病: 預計10至12月有小高峰,留意小朋友發燒、口腔潰瘍或手腳皮疹。及早隔離處理。 蚊傳疾病: 天氣仍暖,蚊蟲活躍。學校清除積水並安裝防蚊設施,小朋友可使用驅蚊劑。

開學是新開始,透過疫苗接種、衛生習慣、環境清潔和生活管理,可有效降低傳染風險。家長、學校和小朋友合作,為小朋友創造安全學習環境。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