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Travel

Explore

Enjoy

Latest Articles

不少家長見到子女經常頂嘴、足不出戶,或抗拒上學,常以為這只是青春期的正常行為,待子女長大後自然改善。然而,這些行為可能並非單純的「反叛」,而是子女發出的求救訊號。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每六名10至19歲青少年中,便有一人正面臨心理健康問題。家長切勿將其視為小事,否則可能錯過及早介入的機會。 數據揭示:青少年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世界衞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全球10至19歲的青少年中,每六人便有一人正經歷心理健康挑戰。在香港,青少年求診的常見原因包括拒絕上學、人際關係衝突或感情問題。這些表面行為背後,往往隱藏著未被察覺的內心掙扎。若家長僅視之為「正常現象」,可能延誤適切的支援時機。 青少年情緒波動的三大成因 青春期常被形容為一場「情緒風暴」,其原因可從以下三方面分析: 生理因素:大腦控制失衡 青春期荷爾蒙劇烈變化,刺激大腦的「邊緣系統」,使情緒反應強烈。然而,負責理性思考與行為控制的「前額葉」尚未完全發育,導致青少年難以抑制衝動,情緒容易失控,猶如汽車僅有油門而無煞車。 心理因素:成長中的多重壓力 青少年面臨同輩關係的變幻莫測、社交媒體的無止境比較、對自我身份的迷惘,以及獨立與依賴之間的矛盾。這些挑戰令他們的情緒如過山車般起伏不定,難以穩定。 環境因素:無力感與困惑交織 青少年常有想法卻難以被理解,尋求專業協助又擔憂被標籤為「異常」。這種無力感與困惑加劇了他們的情緒困境,使問題進一步惡化。 「長大便好」的迷思:及早介入至關重要 許多家長認為青春期的問題會隨年齡增長自然消退,但研究顯示,未妥善處理的心理問題可能長期影響子女,於日後的婚姻、職場及人際關係中重複出現。若能在早期提供適切支持,青少年往往能展現出色的心理韌性,學會自我管理,甚至在應對壓力時表現得比成人更出色。 家長可採取的五項行動 家長無需成為心理學專家,亦能有效支持子女的心理健康。以下五項建議可供參考: 從小培養心理健康意識:如同教導子女保持口腔衞生,心理健康亦需從小培養,教導他們識別及表達情緒,預防問題惡化。 理解而非責備:青春期的反叛行為多源於荷爾蒙與大腦發育,家長應以理解代替批評,與子女建立信任。 鞏固親子關係:透過共同活動如運動或閒談,增進與子女的聯繫,奠定影響力的基礎。 尊重與同理:尊重並不等同認同,而是接受子女的獨立想法,並同理其感受,鼓勵他們表達內心。 及早尋求專業支援:心理治療並非僅限於藥物,個人或家庭諮詢亦是有效方式。若子女希望獨自與專業人士對話,家長應給予信任。 家長穩健,子女方能自信前行 研究顯示,當青少年感受到與他人相處的舒適、明白他人的期望,並對生活具備一定掌控感時,其性格發展將更為正面,情緒更穩定,行為更具責任感。子女成長過程中,並不需要完美無瑕的家長,只需願意傾聽與陪伴的成年人。當家長成為子女的「安全港」,他們便能放心探索世界,遇到困難時亦願意主動求助。 家長的身心健康同樣重要,因為健康的家長是子女的最佳榜樣與力量來源。家長與子女共同努力,定能助力青少年在青春期健康成長,迎接更光明的未來。(參考心理健康研究)
隨著孩子逐步成長,家長們開始為子女的小一入學做準備。香港的小一入學申請分為官立及資助小學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以及直資和私立小學的獨立招生程序。本文將為您整理2026/27學年小一入學的申請流程、重要日期及注意事項,幫助您順利為孩子申請心儀學校。 官立及資助小學: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香港的官立及資助小學透過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錄取小一新生,該機制分為兩個階段: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以下為2026/27學年的重要資訊: 申請資格 適用對象:2020年12月31日或以前出生的本港兒童,且尚未入讀小學及未曾獲派小一學位。 申請對象:官立或資助小學的小一學位。直資、私立小學及國際學校不在此統籌辦法內,需自行向學校申請。 重要日期 根據教育局及相關網站資訊,以下為2026/27學年小一入學的主要時間表: 2025年9月1日至26日:派發「小一入學申請表」、「填表須知」及「小一入學資料單張」。家長可於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民政事務處、教育局區域教育服務處或學位分配組索取。 2025年9月18日至26日(電子申請):透過「小一入學電子平台」遞交自行分配學位申請,需使用「智方便+」綁定帳戶。 2025年9月22日至26日(紙本申請):將填妥的申請表及證明文件親身或委託他人遞交至心儀學校。 2025年11月24日:學校公布自行分配學位結果,獲取錄的家長需於11月26至27日到學校辦理註冊手續。 2026年1月19日至25日:遞交「統一派位」選校表(電子或紙本)。 2026年6月3日至4日:公布統一派位結果。 備註:以上日期參考教育局,具體日期以教育局最終公布為準。 申請方式 電子申請: 家長需預先註冊「智方便+」(https://www.iamsmart.gov.hk/tc/reg.html)。 透過「小一入學電子平台」(https://epoa.edb.gov.hk)遞交申請及查閱派位結果。 申請日期:2025年9月18日至26日。 紙本申請: 家長可於9月1日起索取申請表,於9月22至26日將填妥的申請表及證明文件遞交至學校。 如無法親自遞交,可書面授權他人代交,需附上家長身份證明文件副本及「代交申請表授權書」(可於教育局網站下載)。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 不受學校網限制:家長可為子女申請任何一所官立或資助小學的自行分配學位(約佔學校小一學額的50%)。 兩類學位: 「世襲制」學位(約30%學額):有兄姊在該校就讀或父母在該校就職的申請兒童必獲取錄。若申請人數超額,學校會動用統一派位學額「超收」。 計分制學位(至少20%學額):按教育局的計分準則分配,計分方法如下: 父母全職在同一校址的幼稚園/中學工作:20分 兄姊在同一校址中學部就讀:20分 父母為該校校董:20分 父母或兄姊為該校畢業生:10分 首名出生子女:5分 與學校辦學團體相同宗教信仰:5分 父母為學校主辦社團成員:5分 適齡兒童(2026年9月開課時年滿5歲8個月至7歲):10分 備註:家長只能在上述第1至5項及第6至7項各選一項申報,且需提供證明文件。 注意事項: 每名學童只能申請一所學校,否則申請將作廢。 提供虛假住址可能導致申請作廢,甚至面臨刑事責任(如監禁)。 統一派位階段 自動進入:未獲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童自動進入統一派位,無需另行申請。 選校表分甲、乙兩部: 甲部(10%學額):不受學校網限制,可選最多3所學校。 乙部(90%學額):受住址所屬學校網限制,建議填滿30個選校選擇。 派位機制:根據家長選校次序及學童的隨機編號分配,系統優先處理甲部選擇,再處理乙部。 注意事項: 乙部可重複甲部的學校選擇。 若所有選擇學校學額已滿,系統會分配至其他有學位的學校。 《小學概覽2025》 發布日期:2025年9月1日。 內容:收錄全港500多所小學的設施、教師資料、班級結構、學習評估等,供家長參考。 獲取方式:幼稚園會向K3家長派發印刷本,亦可於教育局網站、公共圖書館或民政事務處查閱。 直資及私立小學申請 直資及私立小學自行招生,申請時間通常早於官立及資助小學,家長需直接向學校查詢。 注意事項 直資及私立小學的申請程序、面試及開放日安排由學校自行決定,建議家長提前查詢學校網站。 若學童接受直資小學學位,將無法參與「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派位;私立小學學位則可能因參與統一派位而被取消,需謹慎考慮。 其他資源 教育局網站(www.edb.gov.hk):提供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詳細資訊、短片及簡報。 小一入學電子平台(https://epoa.edb.gov.hk):電子申請及查詢派位結果。 小學概覽:了解學校詳情,助您做出明智選校決定。 智方便+:註冊以便使用電子申請服務。
新學期開始,小朋友重返校園,帶來活力。但需注意健康風險。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監測,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手足口病正逐漸活躍,尤其秋季天氣轉涼,學校傳染機會增加。中心提醒,家長、老師和小朋友需共同行動,維持校園衛生。本文參考衞生防護中心的建議,以實用角度整理開學防疫措施,讓小朋友安心上學。 為何開學後需加強防疫? 中心數據顯示,季節性流感從7月中旬開始上升,呼吸道合胞病毒6月起跟隨,手足口病在夏末已見高峰,預計10至12月有小波動。開學頭幾天,校園流感樣病例從8月底的4宗增加至9月初的14宗,涉及幼兒園至中學。近期有嚴重案例,如一名10歲男童感染甲型流感和新冠,導致肺炎和呼吸問題;另一名17歲男童甲流引發休克,需要入住深切治療部。 校園人多,病毒傳播容易。但透過預防措施,可降低風險,讓小朋友健康學習。 家長、學校、小朋友共同防疫的5項措施 接種流感疫苗:建立第一道防護 為何重要?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佳方法,能減低重症和併發症。數據顯示,接種疫苗的小朋友缺課較少,學習不受影響。 如何實施? 家長可帶小朋友參加學校疫苗活動,或到家庭醫生接種2024/25季流感疫苗。 有慢性病或免疫力較弱的小朋友,應補種新冠疫苗。 提醒: 今年錄得14宗兒童流感重症個案,其中10宗未接種疫苗。建議及早安排。 個人及環境衛生:日常習慣防範 個人衛生: 經常以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飯前、如廁後或接觸公共設施後。 無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80%酒精的搓手液消毒。 避免觸摸眼睛、嘴巴和鼻子。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蓋口鼻,用後丟入有蓋垃圾桶並洗手。 環境衛生: 學校定期消毒教室、活動室和公共設施,如桌椅和門柄。 保持室內通風,適當開窗。 避免共用毛巾或餐具。 提醒: 小朋友出現發燒、咳嗽、腹瀉、嘔吐或皮疹等症狀時,勿上學,應求醫並在家休息。 佩戴口罩:基本防護措施 何時佩戴? 有輕微呼吸道症狀時,戴外科口罩以防傳播。 高風險小朋友在校巴、教室或公共交通等擁擠地方,也應戴口罩。 正確佩戴: 確保口罩緊貼面部,覆蓋口鼻。 佩戴前後洗手。 提醒: 選擇合適尺寸的口罩,尤其是兒童款,以確保舒適和效能。 學校防控:及早監測 監測與報告: 學校每日檢查師生體溫,有症狀立即隔離並通知家長。 疑似傳染病爆發時,如手足口病或流感,立即報告衞生防護中心。 校園管理: 減少跨班或跨級活動。 確保校園清潔,重點如洗手間和飯堂。 提供足夠洗手設施和消毒用品。 提醒: 截至8月底,已有79宗校內手足口病爆發個案。學校需嚴格執行衛生指引。 健康生活習慣:提升抵抗力 均衡飲食: 多攝取蔬果,補充維生素。 適量運動: 每日進行跑步或伸展運動。 充足休息: 保證睡眠時間。 壓力管理: 保持心情愉快。...
隨著2026/27學年即將來臨,許多家長正為孩子的幼稚園入學做準備。本文為家長提供一份詳盡的報名指南,涵蓋申請資格、報名時間、面試安排及所需文件等,助您順利完成報名流程。 入學資格與年齡要求 香港教育局對幼稚園入學年齡有明確規定,以下為2026/27學年的要求: 幼兒班(K1):申請者需於2023年12月31日前出生(即2歲8個月至3歲11個月,約為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出生)。 小組班(PN):部分幼稚園設小組班,適合1歲10個月至2歲11個月的幼兒(約2023年9月至2024年10月出生)。 非本地學童:非本地兒童需獲香港入境事務處批准居留,方可入讀本地幼稚園。 家長應仔細查閱目標幼稚園的年齡要求及是否接受非本地學童。 報名時間表 2026/27學年的報名通常於2025年秋季展開(具體日期以各校公佈為準): K1報名:2025年9月8日上午10時至2025年10月27日下午5時。 PN報名:2025年9月15日上午10時至2025年12月15日下午5時。 面試安排: K1第一次面試:2025年11月8日(星期六)。 PN第一次面試:2026年1月9日或10日(星期五或六)。 第二次面試(部分申請者):K1為2025年11月18日至24日,PN為2026年1月19日至26日(星期六及公眾假期除外)。 結果公佈: K1:2025年12月5日(星期五)。 PN:2026年3月4日(星期三)。 其他幼稚園的時間表可能不同,家長應定期查閱學校網站。 申請流程 大多數幼稚園採用網上申請系統,家長可按以下步驟操作: 1. 網上申請 填寫申請表:選擇校舍、級別及學制,並按優先次序排列(例如1為首選)。每位申請者一般可選3至6個選擇。 上載文件:需提交以下文件的電子版(格式為JPG、PNG或PDF,建議解析度200dpi,檔案大小不超5-10MB): 幼兒近期證件照片(例如5cm x 4cm,白底)。 幼兒出生證明或護照副本。 疫苗接種記錄副本。 如有親兄姊在校就讀或畢業,需提交相關證明(如學生證或成績表)。 繳交報名費:費用介乎HK$40至HK$1,570。報名費通常不退還。 提交申請:提交後會收到電郵確認及申請編號,建議檢查垃圾郵箱並將學校電郵加入安全聯繫人。 2. 面試安排 K1及PN面試:通常由幼兒及一名家長參加,形式包括家長對談及幼兒參與簡單活動(如故事時間、音樂遊戲或感官活動)。K2及K3申請者可能需單獨面試。 海外申請者:若無法親身參加,可提交幼兒生活片段影片,具體要求會在面試前7-10天以電郵通知。 特殊安排:部分學校若申請者有親兄姊在校就讀,可豁免第二次面試。 3. 結果與註冊 獲錄取者將收到電郵或書面通知,需在指定日期內完成註冊並繳交首期學費。 若決定轉校,需書面通知原校並完成退學手續(包括掃描電子註冊證/申請表上的QR碼)。註冊費一般不予退還。 費用 幼稚園費用因學校類型(直資、私立或非牟利)及學制(半日或全日)而異: 具體金額需查閱各校公佈。部分幼稚園參與教育局的「幼稚園教育計劃」,提供免費或資助學額。詳情可瀏覽教育局網站(https://www.chsc.hk/kindergarten)。 重要提醒 「一條龍」學校:香港的「一條龍」幼稚園(與小學連繫的學校)不保證直升,升學比例因校而異,家長應參考官方資訊。 電子註冊證(e-RC/AP):教育局要求家長在統一註冊日期內提交e-RC/AP以完成註冊,否則可能影響學位。 提前準備:申請競爭激烈,建議家長提前準備文件,並參加學校資訊日或公開日以了解課程及環境。 如有疑問,可瀏覽教育局網站(www.edb.gov.hk)。 總結 為孩子挑選合適的幼稚園是一項重要決定。2026/27學年的報名涉及多個環節,從網上申請到面試及註冊,家長需提前規劃並關注各校最新資訊。建議家長妥善準備文件及面試,確保孩子順利入讀理想幼稚園。祝您報名順利!
隨著現代醫學與替代療法的結合,太赫茲光波脈衝電磁場療法(Terahertz Light Wave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rapy)逐漸成為健康領域的焦點。這項非侵入性療法利用太赫茲頻率的電磁波與脈衝電磁場(PEMF)技術,旨在激活人體細胞,促進自然修復與健康維持。雖然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但初步證據顯示其在疼痛管理、血液循環改善及整體健康提升方面具有潛力。以下將介紹這項療法的原理及其對人體的潛在好處,並參考現有科學資料與臨床應用。 太赫茲光波脈衝電磁場療法的核心原理 太赫茲光波是指頻率範圍在0.1至10 THz的電磁波,這種波長能深入人體組織,與細胞內的水分子和生物結構相互作用。脈衝電磁場則透過間歇性電磁脈衝,模擬人體自然的電磁信號,改變細胞膜電位,從而促進細胞修復與能量代謝。這兩者的結合被認為能增強細胞活力、改善氧合狀態並減輕炎症反應。 例如,太赫茲波可影響細胞內的水分子,促進水分子的流動性,進而幫助修復受損組織。與傳統醫療方式不同,這種療法無需藥物或手術,僅依靠專業設備發射特定頻率的電磁波。研究表明,太赫茲波能深入骨髓,改善血液循環並增強免疫功能。此外,在神經科學領域,這項技術還被探索用於緩解神經系統疾病的症狀或修復相關病理變化。 對人體健康的潛在益處 根據現有文獻與臨床觀察,太赫茲光波脈衝電磁場療法在多方面展現了健康益處,以下為其主要優勢: 減輕疼痛與炎症 這種療法可影響神經細胞,降低疼痛信號傳導至大腦的強度。對於關節炎、肌肉疼痛等慢性疼痛問題,它提供了一種無需藥物的緩解方式,且無明顯副作用。此外,療法能有效減少全身性炎症,特別是壓力相關的慢性炎症。 促進血液循環與氧合 透過刺激血管擴張與細胞氧合作用,這項療法能改善血液流動,確保組織獲得充足的氧氣與營養。這對心血管健康尤其有益,可能有助於燒燙傷癒合或支持心血管疾病的治療。研究顯示,它能促進循環系統的自然修復,甚至在某些案例中顯示出減小腫瘤或治療皮膚癌的潛力。 加速細胞修復與再生 脈衝電磁場能激活細胞生物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這對於傷口癒合、骨折恢復或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治療尤為重要。同時,它能提升細胞能量水平,幫助身體抵禦外部壓力與毒素。 增強免疫力與排毒功能 療法可刺激骨髓與淋巴系統,增強免疫反應並促進毒素排出。這有助於提升身體的自然防禦能力,改善整體解毒過程。此外,它還能幫助身體進入副交感神經狀態,緩解焦慮並支持心理健康。 支持神經系統與心理健康 在神經科學應用中,太赫茲療法顯示出改善神經退化疾病症狀或提升大腦功能的潛力。結合PEMF技術,它能優化身體的能量流動,從而促進整體身心健康。 結論 太赫茲光波脈衝電磁場療法代表了電磁技術在健康領域的創新應用,從疼痛緩解到細胞再生,它為人體健康提供了多方面的潛在益處。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這項療法有望成為主流醫學的輔助工具,為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們提供新的選擇。 圖片來源:freepik

About the author

I’m GEORGE SANDERS, a passionte traveler, photographer and writer. I want to take risks, meet interesting people, go hard, challenge myself and explore the world.

Follow me

16,759FansLike
7,692FollowersFollow
13,134SubscribersSubscribe

Weather

spot_img

Popular articles

Recent Comments

Popular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