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287

媽媽親述歲半兒子患新冠肺炎經歷!6大入院必備物品+陪診貼士

媽媽親述歲半兒子患新冠肺炎經歷-6大入院必備物資-陪診貼士

兒童感染新冠入院準備 —— 最近出現多宗幼童染疫的個案,令廣大家長都為孩子而特別憂心,如果子女不幸染病應如何處理?近日有位媽媽YouTuber分享兒子感染新冠肺炎後入院的經歷,家長不妨參考她的住院物資清單及建議的注意事項,萬一不幸染疫都能冷靜應對!

凌晨突然氣促需緊急送院

媽媽KOL「家媛」於2月16日在YouTube頻道上分享最新短片,內容簡述她的兒子由發現染上新冠肺炎到入院的經歷和情況,指自己經歷了「畢生難忘的情人節」。

她在日前凌晨發現18個月大的兒子突然呼吸急促,於是立即召緊急救護車。她本來以為是注射四合一疫苗後的副作用,但在等候期間為小朋友做新冠肺炎快速測試,結果呈陽性。到達醫院後,她在車內等待了約30分鐘就被安排入急症室見醫生,最後需要入院治療。

她複述救護員的建議,在等候期間盡量不要讓小朋友進食或飲用任何東西,同時要確保小朋友保持清醒。

幼童染疫入院物資及貼士
兒子出現氣促症狀(圖片來源:YouTube@家媛)

6項入院必備物資

由於醫院只准許1位家長陪同小孩入院,所以這個媽媽也分享了入院必備物資清單,提醒切勿帶過多物資,以免手忙腳亂:

1)小朋友的出世紙或身份證
2)針咭
3)曾服用的藥物清單及服用時間
4)尿片
5)濕紙巾及盒裝紙巾
6)奶粉(醫院亦會提供指定品牌的奶粉)

幼童染疫入院物資及貼士
在救護車內等候了半小時(圖片來源:YouTube@家媛)

入院診斷過程

診斷期間媽媽需要在病床上抱著小朋友,讓醫生作檢查。診斷項目包括照X光(檢查肺部狀況)、抽血、監測血氧濃度,並讓小朋友吸入支氣管擴張劑。最後診斷出小朋友感染了新冠肺炎,受病毒感染引致支氣管發炎。小朋友要獨自入住隔離病房,進入隔離病房後父母就要離開。

如何得知子女身體狀況?

雖然家長不能留在醫院陪小朋友,但醫院有機會為家庭安排視像通話。現時人手短缺,如果小朋友沒有大礙,醫院未必會定時致電家長交代狀況。事主提醒家長,如果想了解子女的身體狀況,可致電醫院並告知自己是哪位小朋友的家長,表示想知道孩子的狀況,待醫院安排人手回覆家長。事主不建議直接致電病房詢問小朋友的狀況,因為醫院需要保障患者私隱,不會隨便透露病童的情況。

幼童染疫入院物資及貼士
事主希望是次分享能幫助其他家庭(圖片來源:YouTube@家媛)

預防措施及其他貼士

事主亦分享避免小朋友染病的預防措施及其他貼士,她提醒家長不要過分自責,應保持正面態度,盡快康復,準備迎接小朋友回家。

1)家中應預早準備快速測試套裝、感冒藥及糧食。
2)家庭成員只要有輕微病徵都應戴上口罩,並做快速測試。
3)如果小朋友出現呼吸困難、氣促等狀況,應立即到醫院求醫。
4)發現染病後,要多休息、多曬太陽,沖熱水涼。

觀看原片>>按此<<

——————————————————

疫情消息:【確診新冠肺炎孕婦29週入院迫簽開刀同意書:眼淚不自覺流出來!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請按【生活健康

北京冬奧選手承繼父親意志奪冠!成為首對滑雪金牌父子檔

北京冬奧選手承繼父親意志奪冠-成為首對滑雪金牌父子檔

冬奧滑雪金牌父子檔 —— 北京冬奧進入白熱化階段,每名獲獎選手背後都有不同的感人故事。其中高山滑雪男子全能賽的冠軍Johannes Strolz更達成夢想,與父親多年前一樣,在高山滑雪項目中贏得冠軍,他的獲獎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幸好他一直堅持,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29歲奧地利選手Johannes Strolz日前於高山滑雪男子全能賽,以2:31.43總成績奪得冠軍。Johannes除了有亮眼的滑雪成績之外,他的背景和經歷也是大眾關注的焦點。

冬奧滑雪金牌父子檔
圖片來源:IG@johannes_strolz

金牌之子背負壓力

Johannes的父親Hubert Strolz原來也是一位運動員,而且曾經在1988年卡加利(Calgary)冬奧高山滑雪比賽中贏得冠軍!這位爸爸除了是Johannes的好榜樣,同樣帶給他無限大的壓力。

幾經波折終能參賽 踏上父親之路奪金圓夢

Johannes的滑雪之路並沒有因為爸爸身份的關係而比別人順暢,反而經歷過幾番波折。他曾在去年因表現不佳而被國家代表隊淘汰,不過在家人、教練和女友的鼓勵下,他決定繼續苦練,甚至當上交通警察賺錢以應付滑雪開支。後來他在1月的瑞士阿德爾博登(Adelboden)世界盃奪得迴轉賽冠軍,終贏得冬季奧運會的通行證。

今次成功奪得冬奧冠軍,令他們父子成為史上首對奧運高山滑雪「冠軍父子檔」,Johannes坦言這一直都是他的夢想:「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很感恩終於能實現夢想,像父親一樣奪得金牌,是的,夢想成真了,金牌對我而言有重要的意義!」

冬奧滑雪金牌父子檔
圖片來源:IG@johannes_strolz

雖然Johannes出生於滑雪世家,但他沒有因此驕傲自大,反而將父親的努力贏來的榮譽視為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憑著努力為自己在歷史上留名。家長管教子女時,除了灌輸子女不同的道理和價值觀,也能以良好的言行或性格特質為子女立下榜樣。

想知更多親子資訊,請按【親子教養

醫生教新冠肺炎快速檢測包使用方法!驗出陽性處理5步曲

快速檢測包使用方法 —— 為慳排隊檢測的時間,大家有機會網購快速檢測包來使用,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接受鄭丹瑞網台《健康.旦》訪問時分享檢測包正確使用的方法以及不幸確診後的處理方法。

《曾祈殷醫生示範 如何使用自我檢測包 不幸染上Omicron該如何處理?》截圖

快速檢測包正確使用方法

在進行自我做快速檢測前,要先清潔雙手並將檢測包內的工具拿出。醫生亦建議在洗手間內面對著鏡做,先取出鼻拭子,而手指不要觸碰到鼻拭子有絨毛的部份。

  1. 鼻孔微微向著鏡,頸要向後仰30度
  2. 將鼻拭子末端放進鼻腔四分三吋至一吋左右
  3. 放入後貼著鼻孔的黏膜壁打圈,維持五次以上,大約10至15秒
  4. 於另一邊鼻孔重複以上動作
  5. 完成後將鼻拭子放入滴管瓶內,將鼻拭子絨毛部份混合到緩衝液中,維持30秒,按一按瓶身兩邊
  6. 把蓋關上,並將蓋上的塞拆掉,拿出測試顯示器,向下面那格滴兩至三滴,等待15至20分鐘
  7. 若正確完成後會出現一條線在C字,若是確診者,則會各自有一條線在C和T字
《曾祈殷醫生示範 如何使用自我檢測包 不幸染上Omicron該如何處理?》截圖

出現陽性結果後處理5步曲

1. 立即配戴口罩
2. 情況許可下長留在自己的房間
3. 替家居及個人物件消毒,要分開使用
4. 開對街的窗保持空氣流通(不要開洗手間或天井的窗)
5. 通知衞生防護中心

資料來源:健康旦 HiEggo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請按【生活健康

冬奧花式溜冰選手陳楷雯摘銀!靠母親溫暖牌戰衣加持

冬奧花式溜冰選手陳楷雯摘銀!靠母親溫暖牌戰衣加持

北京冬奧陳楷雯故事 —— 每位奧運獎牌得主成功的背後,都有人一直默默支持並給予無限的鼓勵。冬奧花式溜冰運動員陳楷雯穿著由母親親手縫製的戰衣比賽,表演淒美動人的「梁祝」一曲,最後憑完美的三周跳及優美姿態奪得團體賽銀牌,為溜冰場帶來無限溫暖!

為美國隊奪分贏得銀牌

美藉台裔選手陳楷雯(Karen Chen)現年22歲,早前在花式溜冰團體賽自由滑賽事中代表美國出戰,以「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為主題,完美完成了三周跳,以131.52分取得第4名,為美國隊贏得7分,最後以65分的總成績完成團體賽贏得銀牌。

台母縫製溜冰戰衣
圖片來源:Freepik@karebearsk8

母親親手縫製戰衣

陳楷雯比賽時穿著一襲華麗精緻的戰衣,原來這件比賽服飾並非一般制服,而是由她的台灣媽媽親手縫製,每針每線都載滿母親的祝福:「我的花式溜冰裙是媽媽為我縫製的,她完成了九成的工作,我大概幫忙完成了一成吧,我只是在她身邊一直說:『喔,那樣好』」。陳楷雯表示賽前她穿上賽服,想像「自己會是一隻美麗的蝴蝶,享受這個時刻」。

衣服上有由閃石組合而成的蝴蝶圖案,與表演曲目互相和應:「我最喜歡這隻蝴蝶,媽媽精心挑選寶石,排列成蝴蝶的形狀,因為我的比賽曲目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所以我只想成為冰上漂亮的蝴蝶。」

台母縫製溜冰戰衣
圖片來源:Freepik@karebearsk8

陳楷雯因為有扁平足,所以在花式溜冰路途遇到更大困難,但是她都能戰勝壓力,穿上充滿母親巧手製作的賽衣在場上奮力比賽,最終得到理想成績。相信在家人的支持下,她能一直堅持,為自己創下更多佳績。

想知更多親子資訊,請按【親子教養

居家隔離必知:新冠肺炎病徵、5大照顧需知、抗疫產品推介

居家隔離必知-新冠肺炎病徵-5大照顧需知-抗疫產品推介

居家隔離需知 —— 現時公營醫療系統超負荷,有確診者需於家中等候安排,如果有家人不幸染疫,大家應該如何處理?4大香港兒科組織就分享了兒童染疫病徵,教導家長照顧病童的注意事項。小編再推介3大消毒產品,以備居家抗疫之需。

兒童染疫病徵 Omicron主要徵狀不同

根據由香港兒科醫學會、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香港兒科護理學院及香港兒科護士學會聯合發表的資料所示,兒童有機會於接觸新型冠狀病毒後的2至14日出現染疫病徵。主要病徵是發燒、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發熱發冷、作悶、嘔吐、腹瀉、四肢乏力及頭痛。部分患者更會出現呼吸困難、氣促的徵狀,嚴重更會引致肺炎或嚴重呼吸系統感染。

如果感染Omicron變異病毒株則會較常出現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痛、頭痛和四肢乏力等病徵。

兒童病徵及照顧需知
圖片來源:Freepik@peoplecreations

在家照顧病童5大需知

現時每日有多宗新增確診個案,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超出負荷,很多患者都未能入院診治,需在家中等候安排。家長或照顧者在照顧染疫的兒童時,可留意以下注意事項:

1)記錄發病日期:家長應記錄小朋友出現病徵的日期和時間。

2)觀察並記錄身體狀況:家長如果懷疑小朋友發燒,可以每隔4小時檢查小朋友的體温,留意他們的進食量和大、小便次數及排泄量是否正常。每天觀察及記錄小朋友有否增加不同症狀,例如喉嚨痛、流鼻涕及嘔吐等。

3)維持健康生活習慣:維持健康生活習慣是提升身體免疫力的關鍵,以及對抗新冠病毒最好方法。家長應確保小朋友多進食新鮮的蔬菜、生果,保持適量活動,以及有充足睡眠。

4)注意個人衛生:照顧者和病童儘可能留在同一個房間並關上門,儘量避免與其他家人接觸。即使一同在家隔離也應戴上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家長應教導小孩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或勤用酒精搓手液。如果未能安排小朋友專用的洗手間,各家人的毛巾及個人衛生用品應拿走,即使不用時也不要放在洗手間,亦應教導小朋友如廁後要先蓋上廁板再沖廁。

5)保持家居衛生:應常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病童不應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如餐具、水杯、漱口杯、牙刷和毛巾。家長也應確保廁所去水渠 U 型隔氣長期儲水,防止病毒散播,可以每日倒清水到地渠的去水位。

兒童病徵及照顧需知
圖片來源:Freepik@prostooleh

如出現嚴重病徵應召緊急救護車

現時緊急救護車服務超負荷,家長毋須過份憂慮,大多數病童不需服用抗病毒藥毒,患者大多數會慢慢康復。不過家長要時刻留意小朋友的病情有否惡化,一旦出現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口痛、心跳加速、神智模糊或突然轉變、持續發高燒、有抽筋跡象或有進食困難等徵狀,應該馬上召緊急救護車送院。

家庭必備抗疫產品達3重保障

1)抗菌防護貼

可將抗菌貼直接貼到衣物、口罩的適當位置,最佳使用時間大約6小時。抗菌防護貼加入草本精華,成分天然,有效殺滅空氣中的大部份病菌,並有助紓緩鼻敏感徵狀。

兒童病徵及照顧需知

「尚芳」抗菌防護貼(24個裝)
售價:$24(原價$30)
購買連結:Magicsky

2)鋁罐装殺菌噴霧

可以直接噴灑殺菌噴霧於室內空氣中,比起普通噴霧,霧化效果更微細,能發揮更強大的殺菌功效。產品同樣加入草本精華配方,是在家防疫必備的殺菌產品。

兒童病徵及照顧需知

「尚芳」鋁罐装殺菌噴霧(200ml)
售價:$60(原價$80)
購買連結:Magicsky

3)小童抗菌口罩(24片)

尚芳小童抗菌口罩,加入了草本配方,有效殺滅94至99%細菌病毒。其中3種草本植物成分包括丁油香、荊芥油及連翹油,更可以祛風解疼,令氣血流通,有效紓緩鼻敏感症狀。口罩有淡淡水蜜桃或茉莉花香味,更容易得到小朋友歡心。尚芳亦有推出多款成人口罩,可到Magicsky了解詳情。

「尚芳」小童抗菌口罩(24片)
售價:$96(原價$118)
尺碼:中童14.5×9.5cm
規格:PFE>95%,BFE>95%
購買連結:Magicsky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請按【生活健康

人壽保險保障額幾多才足夠?專家建議計算方法

人壽保險保障額幾多才足夠?專家建議計算方法

人壽保險迷思 —— 很多家長都會為子女準備不同的儲蓄計劃,但也會因此忽略了自身的保障。萬一遇上意外,除了加重家庭負擔,儲蓄計劃更可能化為泡影。特許財務策劃師陳國基分享一宗真實案例,並分析人壽保險的保障額計算方法及不同保費計劃的分別。

到底人壽保障額需要幾多才足夠?

建議保障額=20年 x [家庭支出+負擔(按揭)+身故開支(殯儀及法律費用)]

萬一不幸身故,賠償都可以支付20年的家庭支出,住屋或負債都不受影響。順帶一提,身故時資產會被扣減稅務和債項才給承繼人。

最少保費的人壽保險VS保費較高的儲蓄人壽

同樣的保障,在同一間公司都存在高低不同的保費計劃,最主要分別在於計劃是否包括儲蓄,視乎持有人是否需要以儲蓄方式用來分配資產,是否預備退休或者按意願直接分配遺產。

人壽保險
圖片來源:Freepik@tirachardz

Titus分享真實故事

十多年前,一位年輕客户執意只為小朋友安排教育儲蓄,後來客戶因交通意外而撒手人寰,除了悲傷、家庭、身後事的開支,甚麼都沒有留給太太和小朋友,而且原有的教育儲蓄計劃亦因為家中失去了經濟支柱而無力承擔。

為人父母都願意把最好的留給兒女,因此不少父母會在孩子剛出生時安排足夠保障,以便未來遇到健康風險時能獲得賠償。很多父母更會為兒女設立教育基金,但父母經常將孩子放到首位,因此忽視了作為家庭收入來源、家中頂梁柱的自己的保障。

以我自己為例,兒子在去年3月出世,理財規劃就要改變!成為爸爸前財政比較自由,每年可以去數次旅行,就算不經意花費多了,或者生病影響工作及收入,都對生活不大影響,反正未來數個月努力一點就可把錢掙回來。但是當成為了爸爸,就希望兒女得到最好,所以就要為兒女的未來發展準備更多。除了改變用錢習慣減少奢侈品消費,也自己規劃好保障,預防自己出現嚴重疾病等意外而引致的財政危機。我會擔心若沒有事前做好周全準備,家人就像以上的案例事主一樣,因失去收入而影響兒女教育甚或被逼搬屋!

有人形容保險是一封情書,因為規劃好,可以做到「在生,我養你;過身,我都養你!」繼續照顧心愛的家人。

——————————

醫療住院計劃選擇因素
特許財務策劃師陳國基

作者:陳國基Titus,特許財務策劃師、專業理財顧問。2007年加入保險行業,先後多次成為全公司Investment & MPF Top10 Producer,連續多年成為MDRT百萬圓桌會員及考取FchFP特許財務策劃師資格。2021年正式加入爸爸行列,希望透過自己經驗及正確的理財思維,幫助年輕家庭在理財上實踐目標。

Facebook:Titus Chan 陳國基

更多Titus Chan的專業分享文章,請按【陳國基理財資訊

想知更多理財資訊,請按【親子理財

碧咸嘴對嘴親吻女兒惹爭議!作出溫馨回應堅持做暖爸

碧咸愛女熱話 —— 著名球星碧咸與妻子Victoria Beckham於婚後育有三子一女,碧咸經常盡顯暖爸一面,疼愛女兒Harper Seven的行為更加高調,不時在社交媒體上「放閃」,分享父女甜蜜的親子時光,不過這些關愛的動作卻惹人非議。

大家親吻小朋友時,會吻他們的臉部還是嘴唇?碧咸經常在社交平台上貼出與女兒嘴對嘴親吻的合照,惹來網民正反兩邊的爭議。有反對者認為其女兒現已長大,不應該再親吻女兒的嘴唇,網民更留言表示「親吻你的女兒不好」、「停止親吻照片,這很奇怪」。

不過亦有支持的網民,認為碧咸的舉動沒有什麼不妥,這只是父女之間甜蜜的舉動,留言表示「我只看到父女情深」。而碧咸亦在2017年回應過自己親吻女兒一事,他指自己對每個孩子都是這樣,而這亦是他與妻子向兒女們展現愛、保護、支持的方式。

來到2022年情人節,他的最新貼文就反映了他的心意。貼出和太太的甜蜜舊照,同時貼上愛女與他的合照,向「2位美麗又堅強的女人」送上祝福,一視同仁,代表一樣是他心中至愛的兩個女人!

davidbeckham
davidbeckham

想知更多熱話,請按【城中熱話

投委會兒童理財比賽「錢家小導遊大挑戰」參加即可獲頒證書

投委會兒童理財比賽-錢家小導遊大挑戰-參加即可獲頒證書

錢家小導遊兒童理財比賽 —— 新年是開始教小朋友理財的好時機,可以教導子女定下理財目標,但是要灌輸正確金錢觀,需要配合實踐經驗才能令小朋友有具體概念。推介參加由政府投委會舉辦的「錢家小導遊」大挑戰,小朋友只要免費參加比賽即有證書,透過計劃本地遊行程學理財,更有機會贏走千元書券!

錢家小導遊大挑戰

由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簡稱:投委會)主辦的「錢家小導遊」大挑戰,幼稚園生及小學生都可以參加。計劃為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特設2大項目,分別是親子繪畫比賽及理財任務比賽,孩子可以學習訂立目標、制定預算及實踐計劃,父母亦可以從家庭旅行中向子女灌輸正確的金錢及消費觀。

兒童理財比賽

「錢家小導遊」親子繪畫比賽(適合幼稚園學生)

家長和子女合作發揮創意,一起構思並畫出小朋友想一同遊玩的人,以及想到訪的香港景點。家長可以透過活動引導子女認識香港的特色景點,並教育子女在旅遊途中應有的好習慣,例如保管物品、不亂花金錢等。

兒童理財比賽

「錢家小導遊」理財任務比賽(適合小學生)

由小朋友做資料搜集,構思一日遊的行程,小朋友需要計劃目的地、預算開支及實踐計劃。小朋友可以藉此活動認識香港的特色景點,了解一日行程的開支,考慮如何運用積蓄之餘,亦要想想有何慳錢妙計,珍惜用錢。

兒童理財比賽

證書及獎項

投委會將向所有遞交作品的參賽者頒發證書,是次挑戰設冠、亞、季軍及優異獎,得獎者可獲最高$800書券及獎盃。學校組亦設有「最踴躍參與學校獎」。學生可以個人身份參加公開組挑戰,或透過學校參加學校組。

互動e故事學理財

投委會推出錢家小導遊e故事,各位小朋友可以觀看一共4集的互動理財故事,與錢妹和阿錢一起計劃露營旅行,為錢媽慶祝生日,過程中小朋友會學習正確的消費態度,為錢家兄妹作出抉擇,增加理財能力!

錢家小導遊大挑戰
截止日期:2022年3月18日
報名及提交作品:活動主網頁

想知更多理財資訊,請按【親子理財

【繪本童心】 親子共讀技巧與熱情之間

繪本童心-親子共讀技巧與熱情之間

坊間有許多不同的團體和組織推動親子共讀,他們在推廣親子共讀時各有不同的取向,有些著重實證研究、有些提供說故事技巧、有些焦點放在燃起家長對伴讀的熱情、有些將共讀與培養品格或認字連在一起。面對眾多做法和取向時,家長偶然會在工作坊中前來提問:「某某閱讀專家建議這樣那樣,我是否應該要⋯⋯」,他們除了感到疑惑和迷茫,也擔心自己做錯或做得不夠好。而我的回答是「親子共讀」其實並沒有特定的標準做法,重要是大家在過程當中投入和享受。正如管教一樣,坊間有很多不同的理念和做法,最重要是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式。

對朗讀的「熱情」和伴讀「技巧」哪一樣較重要呢?

我相信家長熱情的投入是最具感染力吸引孩子,但知識和技巧也同樣重要。因為認識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需要,能幫助我們明白孩子,作出適當的互動和回應。擁有「熱情(Passion)」能成為實踐及追求進步的動力,但有時候空有熱情沒有對策吸引孩子一起閱讀,也會令人感到挫敗和泄氣。因此對伴讀的知識和技巧能幫助家長更得心應手,但若果只有技巧而沒有熱情,恐怕未能感動人心,所以在我看來兩者不但沒有矛盾,而且是互相補足。

在親子共讀中,家長的角色就好像一個「推銷員」,推銷你喜愛的好書或閱讀的樂趣。你試想像一個成功的推銷員擁有哪些特點?除了態度積極、對產品熟悉,其實最重要是樂意與你互動。每次分享親子共讀時,我總會將焦點放在「以兒童為本」,因為親子共讀的對象是孩子,家長願意花時間與孩子一起共讀,培養親子關係才是最有意義和價值的地方。在不同的親子活動中,親子共讀能建立一個彼此分享和深度交流的平台,透過共讀的時間能增進關係、互相了解。如果想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親子共讀,你可看看今次介紹的兩本家長讀物。

延伸閱讀書目:

1)《和爸爸一起讀書/Reading with Dad》
作者:理察.喬根森
繪者:華倫.漢生
出版社:維京
故事簡介:小女孩長大後,憶述與爸爸最快樂的時光,就是一起閱讀的日子。「書」是父女溝通的橋樑,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一本又一本的經典名著,享受著奇妙的閱讀旅程。最後,到了父親滿頭白髮躺在床上,輪到女兒為爸爸講故事。父女共同閱讀的經歷,從爸爸說故事開始,直到女兒做了媽媽之後,承傳親子共讀的習慣,是何等美好的回憶!

《和爸爸一起讀書》
《和爸爸一起讀書》

2)《鳥有翅膀,孩子有書》
作者/繪者:大衛.貝羅(David Barrow)
譯者:謝靜雯
出版社:台灣東方
故事簡介:為甚麼我們需要閱讀、音樂和藝術?因為它們就像陽光、空氣、水。法國兒童詩人阿朗.賽赫透過本書向全世界的書和作家們致敬!對孩子來說,一本書是一個面向世界的窗口,它提供一個嘗試,讓孩子透過閱讀探索自己的感情,面對自己的恐懼和歡樂,它也是一個讓孩子更認識自己和世界的地方。最後,我想提醒大人,千萬不要低估小孩,小孩絕對有思考想像和藝術感受的能力!

《鳥有翅膀,孩子有書》
《鳥有翅膀,孩子有書》

3)家長讀物推介:《The Read-Aloud Handbook/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
作者:Trelease, Jim(吉姆.崔利斯)
原文出版社:Penguin Books
內容簡介:「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愛書人」是每位家長和老師的期望。本書從朗讀對於兒童的意義、功效、方法、環境營造,甚至網路媒體的閱讀效應著手,不只提供「朗讀」最新研究做為堅實基礎,也佐以美國的朗讀教學案例和趣聞軼事。

《The Read-Aloud Handbook》
《The Read-Aloud Handbook》

4)家長讀物推介:《親子共熬一鍋故事湯》
作者:幸佳慧
出版社:天下文化
內容簡介:這是一本深入討論零到四歲的嬰幼兒閱讀專書,並且從學理、實務與範例這三個面向,讓父母可以更清楚掌握親子共讀的精神與技巧。作者在書中不斷強調,父母應該更加用心的從嬰幼兒的角度去思考,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伴讀方式,以及如何樂在其中。這重「換位思考」能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轉譯給大人,在認知上奠定「共與(共同參與)式注意」(joint attention)能力的基礎,並著重在雙方情感連結上的「同步式互動」(synchronizinginteraction)。

《親子共熬一鍋故事湯》
《親子共熬一鍋故事湯》

部分翻譯圖書可選購英文版,各大書局或網上書店有售。
(中) www.hkbookcity.com ; www.books.com.tw ; www.cite.com.tw
(英) www.bookdepository.com; www.amazon.com
(簡體中文) book.douban.com ; book.jd.com ; book.tmall.com

———————

作者:丘成瑤,Yoyo Yau,美國註冊遊戲治療師 (T4182),輔導學碩士,香港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親子共讀培訓及遊戲治療輔導工作,為家長提供支援,促進兒童在愛中快樂成長。

Facebook:Play Seed

更多丘成瑤的精心推介,請按【繪本童心

想知如何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請按【親子共讀

兒童厭食症易於14歲發病!4大特徵可知子女是否高風險?

兒童厭食症易於14歲發病!4大特徵可知子女是否高風險?

厭食症高風險特徵 —— 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後,容易因在意他人眼光而節食減肥,有機會患上飲食失調的問題。香港瑪麗醫院精神科部門主管陳國齡醫生分享厭食症高風險人士的4大特徵,以及一宗真實病例,家長可以多加留意子女有否符合描述。

4大高風險特徵

厭食症、暴食症等飲食失調等病症皆屬於兒童精神病,當中厭食症佔最大比率。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厭食症,大多於14至15歲發病,有4大因素會增加罹患厭食症的風險。

  1. 家族有飲食失調病史
  2. 家庭成員節食減肥或有情緒問題
  3. 對自我要求高
  4. 長期處於競爭壓力大的環境

如果符合上述描述便屬於高風險人士!這類小朋友長大後一旦開始節食減肥,便會容易患上厭食症,有機會達到目標也不願停止節食,就算BMI標準或過低都依然堅持節食,像是失了控一樣。如果BMI已經達17.5仍堅持節食,很大機會患上了厭食症,思維、情緒都會受到影響,不能自制。

厭食症高風險人士
圖片來源:Freepik

厭食症真實病例 因學業壓力過大引致

陳國齡醫生分享以往治療厭食性患者時,都會為他們提供情緒支援,協助患者克服進食焦慮,並教導家長觀察孩子進食的狀況,同時與營養師合作,幫助患者制定合適的飲食方案,使患者可以逐步回復正常體重。曾經有名患者在學期間成績優異,她對自我要求極高,為自己施加不少壓力。患上厭食症後,患者在醫生的幫助下逐漸康復,但後來準備大學面試時,因壓力太大而病發,最後要入院醫治。

自我要求高、不斷為自己施加壓力是患上厭食症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如果子女是自我要求極高的人,家長可以教導子女適時放鬆,毋須事事做到一百分,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健康的身心靈比成績、成就更為重要。

————————————

陳國齡醫生

作者:陳國齡,陳國齡醫生是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的專家,她於2017年至2021年間擔任瑪麗醫院精神科部門主管及醫院管理局港島西聯網的臨床服務統籌,曾任香港瑪麗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及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及心理治療的主管,是香港精神科醫學院的副院長以及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想知更多教養資訊,請按【親子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