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37

頭暈目眩的隱形敵人:耳水不平衡|從發作症狀到治療的全面指南

耳水不平衡

耳水不平衡,也被稱為前庭失調或內耳失衡,是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健康問題。當它發作時,可能會讓人感到世界天旋地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惟早期干預和持續的自我管理是克服耳水不平衡的關鍵: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配合醫療建議,相信您一定能重拾平衡,享受穩健舒適的生活!

耳水不平衡發作時的症狀

當耳水不平衡發作時,患者可能會經歷以下一種或多種症狀:

  1. 突發性眩暈:感覺周圍環境在旋轉或搖晃
  2. 平衡失調:站立或行走時感到不穩
  3. 噁心和嘔吐:由於眩暈引起的不適感
  4. 耳鳴:耳內出現嗡嗡聲或其他異常聲音
  5. 聽力變化:可能出現短暫性聽力下降
  6. 眼球震顫:眼球不自主地快速移動
  7. 頭痛:可能伴隨頭痛或頭部壓迫感
  8. 出汗和臉色蒼白:由於不適引起的自主神經反應

耳水不平衡

這些症狀可能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耳水不平衡的成因

耳水不平衡的原因複雜多樣,主要包括:

  1.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內耳耳石脫落,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2. 梅尼埃病:內耳積液導致的慢性疾病
  3. 前庭神經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前庭神經炎症
  4. 內耳感染:如中耳炎引起的併發症
  5. 頭部創傷:因意外或運動傷害引起的內耳問題
  6. 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可能影響內耳功能
  7. 壓力和焦慮:長期壓力可能影響前庭系統
  8. 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長,內耳功能自然衰退

耳水不平衡治療方法

耳水不平衡的治療方法取決於具體原因,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醫療診斷和治療

  • 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
  • 專業的平衡功能測試和聽力檢查
  • 根據具體病因制定治療計劃,可能包括藥物治療或手術干預

2. 前庭康復治療

  • 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下的平衡訓練
  • 眼球和頭部協調運動練習
  • 漸進式適應性訓練,提高平衡能力

3. 生活方式調整

  • 避免突然的頭部移動
  •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作息
  • 減少鹽分和咖啡因的攝入
  • 戒煙限酒,保持健康生活習慣

4. 壓力管理

  • 學習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和冥想
  • 適當運動,如溫和的瑜伽或太極
  • 必要時尋求心理諮詢支持

5. 特定治療技術

  • 對於 BPPV,可使用 Epley 操作等復位手法
  • 梅尼埃病可能需要藥物治療或飲食調整
  • 前庭神經炎可能需要短期使用皮質類固醇

6. 輔助療法

  • 針灸或推拿等中醫療法
  • 使用助聽器或平衡輔助設備
  • 佩戴特殊眼鏡幫助減少眩暈感

耳水不平衡

預防耳水不平衡+自我管理

  1. 定期進行平衡訓練,如單腳站立或走直線
  2. 保持良好的頸部和肩部姿勢
  3. 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4. 適度補充維生素 D 和鈣質,強健骨骼
  5. 學會識別和管理壓力源

耳水不平衡雖然令人不適,但通過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緩解。如果您經常感到頭暈或平衡問題,請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幫助。

圖片來源:photoac

延伸閱讀:耳水不平衡即時紓緩頭暈穴位+中醫推薦減少發作茶療 經常發作而不治療或會影響聽力

新年煙花匯演|年初二維港夜空上演 逾2萬枚綻放大熊貓/牡丹花/紅心圖案

新年煙花匯演

農曆新年除了拜年、看花車巡遊,還可以看煙花!今個大年初二(1月30日)晚維港將上演新年煙花匯演,大家一定不可錯過機會去看煙花,一起感受熱烈的節日氣氛。

年初二維港夜空新年煙花匯演

今年的新年煙花匯演將大年初二(1月30日)晚上8時,在維多利亞港舉行歷時約23分鐘,發放煙花23,888枚。匯演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統籌,主題為「金蛇迎春慶豐年」,共分九幕。

新年煙花匯演焦點  | 綻放大熊貓/牡丹花/紅心圖案

第一幕《一元復始》掀起序幕,天上會綻放牡丹、菊花和穗花圖案的煙花,偶爾閃現象徵幸運的紅色8字。

新年煙花匯演

第五幕的《盛演世界》會有大量大紅色牡丹花、大銀光牡丹花和紅心圖案出現。

新年煙花匯演

第八幕《添福添喜》是匯演焦點,會有6個可愛熊貓頭煙花圖案,代大熊貓安安、可可、盈盈、樂樂和一對龍鳳胎,畫面溫馨可愛。

新年煙花匯演

農曆新年煙花匯演

  • 日期:2025年1月30日(星期四)年初二
  • 時間:晚上8時(歷時23分鐘)
  • 觀賞地點:維多利亞港(尖沙咀、半山、中區、灣仔、銅鑼灣、炮台山東岸公園、紅磡繞道等地方)

最佳免費觀賞位

1.尖沙咀海濱長廊/星光大道

  • 交通:港鐵尖沙咀站F出口步行約5分鐘;或尖東站J出口步行約5分鐘

2.灣仔金紫荊廣場

灣仔金紫荊廣場

  • 交通:港鐵會展站B2出口,沿行人天橋步行約7分鐘;或灣仔站A出口沿人行天橋步行約15分鐘;或金鐘站A出口向左轉至夏愨道,再沿人行天橋步行約10分鐘

3.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

  • 交通:港鐵九龍站E5出口步行約10分鐘;或柯士甸站D出口步行約10分鐘

4.北角東岸公園主題區

東岸公園
圖片來源:海濱事務委員會

交通:港鐵炮台山站A出口步行10分鐘

5.灣仔臨時海濱花園

灣仔臨時海濱花園
圖片來源:康文署
  • 交通:港鐵會展站A2出口步行約5分鐘

6.中環海濱

  • 交通:港鐵中環站A出口/香港站A2/金鐘站A出口出口步行約十分鐘

7.西環中山公園

  • 交通:港鐵西營盤站

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香港政府新聞網

點燃好奇心:培養小小終身學習家6大方案

終身學習家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裡,終身學習已成為每個人必備的技能。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更要培養他們對學習的熱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將我們的孩子培養成充滿好奇心、樂於學習的小小終身學習家。

1. 激發內在動機

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探險家。我們要做的是保護並滋養這份與生俱來的好奇心。

  • 鼓勵提問:每當孩子問 “為什麼” 時,給予耐心的回答,或者更好的是,引導他們自己尋找答案。
  • 讚美過程:不要只關注結果,更要欣賞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
  • 設立適度挑戰:為孩子設置略高於他們當前水平的任務,既有挑戰性又不會令人氣餒。

2. 創造豐富的學習環境

學習不僅限於課本和教室,生活中處處都是學習的機會。

  • 家庭圖書角:打造一個舒適的閱讀空間,定期添置新書。
  • 探索大自然:帶孩子郊遊,觀察植物生長,認識各種動物。
  • 動手實踐: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如烹飪、園藝等,學習生活技能。

3.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終身學習的基石。幫助孩子掌握這項技能,將受益終生。

  • 時間管理:教導孩子如何規劃時間,設定優先順序。
  • 目標設定:指導孩子設立短期和長期學習目標。
  • 反思學習:鼓勵孩子定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找出改進空間。

4. 利用科技輔助學習

在數字時代,善用科技可以大大提升學習效率和樂趣。

  • 教育類 APP: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學習 APP,讓學習變得有趣。
  • 線上課程:鼓勵孩子嘗試線上學習平台,接觸多元化的知識。
  • 數字工具:教導孩子使用思維導圖、筆記軟件等工具整理知識。

5. 以身作則,共同學習

孩子的學習態度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影響。讓我們以行動展示終身學習的魅力。

  • 分享學習經歷: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學習體驗和收穫。
  • 家庭學習時間:設立固定的家庭學習時間,一起閱讀或學習新技能。
  • 承認不足:當面對不懂的問題時,坦然承認並與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6. 培養跨學科思維

鼓勵孩子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聯繫起來,培養全面的思考能力。

  • 主題學習:圍繞一個主題,探索相關的各個學科知識。
  • 創意項目:鼓勵孩子開展跨學科的創意項目,如結合科學和藝術的實驗。

終身學習家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終身學習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培養一個優秀的學生,更是要培養一個終身學習者。通過創造豐富的學習環境,激發內在動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並以身作則,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成長為熱愛學習、充滿好奇心的個體。

圖片來源:freepik

常跟小孩「呻窮」?心理學研究:影響學習動機及能力+降低自尊心

呻窮-家庭財政

調查發現,經常向孩子「呻窮」(即抱怨家庭經濟困難),會對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賺錢養你好辛苦,唔該你好好讀書」、「今次旅行洗咗好多錢,你仲嫌三嫌四?!」這些近乎情緒勒索嘅話,爸媽有無沖口而出過?一項發表在《兒童發展》期刊上的研究指出,當父母對孩子說「家裡窮」等話語時,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智力和學習能力產生懷疑和不安,並且會降低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和自尊心。

研究人員對60名6歲至7歲的孩子進行了實驗,讓他們完成一個有挑戰性的遊戲,在進行遊戲之前,研究人員將孩子分為3組,並對每組孩子講了不同的語句:

對第一組孩子,研究人員對他們說「你們是非常聰明的孩子,你們能夠做得很好」。

對第二組孩子,研究人員對他們說「你們做得非常好,我相信你們會繼續做得好」。

對第三組孩子,研究人員對他們說「你們來自貧困家庭,這個遊戲對你們來說可能有些困難,但是你們盡力就好了」。

結果發現,對於第一組和第二組孩子來說,他們的表現相對穩定,並且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相比之下,第三組孩子的表現明顯不如其他兩組,他們表現出較低的自信心和學習動機,並且在遊戲中表現出明顯的挫折感。

學層動機

向仔女「呻窮」的負面影響

這項研究顯示,父母的話語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當父母對孩子說「家裡窮」等話語時,這種負面標籤可能會對孩子的學習動機、自信心,甚至是家庭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1. 引發焦慮和不安全感
    • 焦慮:孩子可能會因父母經常抱怨經濟困難而感到焦慮,擔心家庭是否能夠維持正常生活。
    • 不安全感:經常聽到父母抱怨經濟問題,孩子可能會感到生活不穩定,缺乏安全感。
  2. 影響自尊心和自信心
    • 自卑感:孩子可能會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感到自卑,認為自己不如其他同齡人。
    • 自信心受損:經常聽到負面的財務信息,可能會讓孩子對未來感到不確定,影響他們的自信心。
  3. 形成錯誤的金錢觀念
    • 消極金錢觀:孩子可能會形成對金錢的消極態度,認為金錢是壓力和問題的來源。
    • 過度節儉或揮霍:孩子可能會因為過度擔心家庭財政狀況而變得過於節儉,或者相反,因為缺乏正確的金錢觀念而揮霍無度。
  4. 影響親子關係
    • 責任感過重:孩子可能會因父母的抱怨而感到自己需要承擔家庭的經濟壓力,過早地承擔起不應該承擔的責任。
    • 親子矛盾:經常抱怨經濟問題,可能會導致親子之間的矛盾和不和諧。

呻窮-家庭財政

如何適當向子女透露家庭財政狀況?

  1. 選擇合適的年齡
    • 幼兒期(0-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不需要了解家庭財政狀況,只需要感受到安全和愛。
    • 小學階段(6-12歲):可以開始向孩子介紹一些基本的金錢概念,例如儲蓄、花費和簡單的預算,但不需要透露具體的財政困難。
    • 青少年階段(13歲及以上):可以適當地向孩子透露一些家庭財政狀況,讓他們了解家庭的經濟情況和重要性,但要保持正面和建設性的態度。
  2. 保持正面和建設性的態度
    • 避免抱怨:即使家庭經濟困難,也要避免向孩子抱怨,保持積極的態度。
    • 強調解決方案:與孩子討論家庭財政狀況時,強調已經採取的解決方案和計劃,讓孩子感到有希望和安全感。
  3. 教育金錢管理
    • 基本金錢概念:教導孩子基本的金錢概念,如儲蓄、花費、預算和慈善,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金錢管理習慣。
    • 實踐機會:給孩子一些實踐機會,例如讓他們管理零用錢或參與家庭購物,幫助他們理解金錢的價值和使用方法。
  4. 適當透露家庭財政狀況
    • 簡單明瞭: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用簡單明瞭的語言解釋家庭財政狀況。
    • 避免細節:不需要向孩子透露過多的細節,特別是涉及到壓力和困難的部分。
  5. 保持開放的溝通
    • 回答問題:如果孩子對家庭財政狀況有疑問,要耐心回答並解釋,保持開放的溝通。
    • 鼓勵表達: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感受和擔憂,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具體建議

  1. 設定家庭預算
    • 共同制定: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簡單的家庭預算,讓他們參與其中,理解金錢的流動和管理。
    • 目標設定:設定一些共同的財務目標,例如儲蓄購買某個家庭用品,讓孩子感受到參與和成就感。
  2. 使用故事和例子
    • 故事教學:通過故事或實例向孩子解釋金錢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則。
    • 實際例子: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例如購物和儲蓄,幫助孩子理解金錢的概念。
  3. 保持一致性
    • 一致的信息:父母之間要保持一致的信息和態度,避免給孩子混淆和矛盾的信息。
    • 持續教育:金錢管理的教育應該是持續的過程,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步深入和擴展。

父母可以在不給孩子帶來壓力的情況下,適當地向他們透露家庭財政狀況,幫助子女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和管理能力。這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圖片來源:photoac

延伸閱讀:迎財納福:年初五接財神的家庭智慧及正確價值觀

成長思維解鎖孩子無限潛能 不僅關乎學習和成就 更是一種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成長思維

成長思維是一種相信能力和智力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和堅持不懈而得到發展和提高的心態。這個概念與固定思維(Fixed Mindset)形成對比,後者認為能力是固定的、無法改變的。

成長思維的出處

成長思維的概念由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在其 2006 年出版的書籍《心態:新心理學的成功法則》(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首次提出,她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人們對自己能力和智力的看法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成功。

核心信念:

  1. 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來提升的
  2. 挑戰是成長的機會,而非威脅
  3. 失敗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而非能力的定義
  4. 努力是達成目標的必要途徑,而非無用功
  5. 他人的成功是激勵,而非威脅

成長思維

成長思維對孩子10大好處

  1. 提高學習動力:孩子更願意接受挑戰,不怕犯錯
  2. 增強抗逆力:面對挫折時更容易恢復和堅持
  3. 提升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通過努力改善
  4. 促進創新思維:更願意嘗試新事物,不怕失敗
  5. 改善人際關係:更能欣賞他人的成功,減少嫉妒心理
  6. 培養終身學習習慣:持續追求自我提升和成長
  7. 提高學業成績:更努力學習,不輕易放棄
  8. 增強問題解決能力:面對困難時更有耐心和創意
  9. 培養責任感:理解自己的努力與結果之間的關係
  10. 提高情緒智力: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

  1. 讚美過程而非結果:例如讚賞子女「你真努力!」而非「你真聰明!」
  2. 鼓勵接受挑戰:幫助孩子理解挑戰是成長的機會
  3. 正視失敗:將失敗視為學習的一部分,討論從中學到了什麼
  4. 使用「還沒」而非「不能」:例如告訴孩子「你還沒掌握這個技能」而非「你不會做這個」
  5. 設立過程目標:幫助孩子設立專注於學習過程的目標,而非僅關注結果
  6. 分享成長故事:與孩子分享自己或他人通過努力達成目標的故事
  7. 培養好奇心:鼓勵提問和探索,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
  8. 教導大腦的可塑性:解釋大腦如何通過學習和練習而成長
  9. 提供適度的挑戰:給予稍微超出孩子當前能力的任務,促進成長
  10. 鼓勵反思: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學習過程和進步

成長思維

父母如何做到成長思維?

  1. 以身作則:展示自己面對挑戰和學習新事物的態度
  2. 承認自己的錯誤:坦然面對失誤,展示如何從中學習
  3. 持續學習:主動學習新技能,展示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4. 接受反饋:積極聽取並應用他人的建議,展示成長的態度
  5. 調整語言習慣:使用反映成長思維的語言,如「這是個學習的好機會」
  6. 設立個人成長目標: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成長目標和進展
  7. 培養耐心:理解成長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和持續努力
  8. 反思和調整:定期反思自己的思維模式,努力轉向成長思維
  9. 尋求支持:與其他家長或專業人士交流,獲取支持和建議
  10. 慶祝努力和進步:認可並慶祝自己和孩子的努力和進步,無論大小

培養成長思維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通過實踐成長思維,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也能為他們的未來鋪平道路,使他們成為更有韌性、更富創造力的個體。成長思維不僅關乎學習和成就,更是一種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圖片來源:photoac

延伸閱讀: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影響個人學習、成長、人際關係、終身成就 人生道路的最重要關鍵

年初一國泰新春匯演|9架花車巡遊+55隊表演 韓團Kep1er+泰團LYKN+香港花式跳繩

年初一花車巡遊

花車巡遊|一年一度的「國泰新春國際匯演之夜」將於今年農曆大年初一(1月29日)晚上在尖沙咀登場,以「如意新春 喜樂連連」為主題,匯聚了55隊本地和海外表演隊伍,以及9架花車打造出動感十足的精匯演。

年初一花車巡遊 | 9架花車融入香港地道元素 大熊貓+特色美食+地標風貌

今年的年初一花車巡遊將有9輛花車登場,這些花車在設計上大多融入了香港的地道元素,例如近期大熱大熊貓主題,將熊貓聯乘香港特色美食奶茶亮相。此外,亦有花車以蛇的線條為靈感,以香港天際線為主題,勾勒出香港地標風貌。另外花車當然少不了節慶元素,不少花車亦用上了賀年字句、精美風車、揮春及繁花等向大眾拜年。

年初一花車巡遊 | 多元潮流表演 營造街頭派對氣氛

今年匯演演出團體多達55隊,陣容更勝去年,會有來自14個國家地區的表演好手參與,包括香港、内地、法國、阿根廷、奧地利等,當中更有來自環球選秀節目優秀隊伍,包括勇奪2020年《全美一叮》冠軍賽第一的印度舞團V.UNBEATABLE DANCE GROUP、2018年《全美一叮》亞軍的奧地利雜技表演團體Zurcaroh。內地方面則有第十四屆全運會開幕及閉幕式表演隊伍陝西表演藝術團。

此外,今年匯演為迎合年輕人的喜好,邀得泰國人氣男團LYKN及K-Pop女團Kep1er加入,以熱情歌舞在匯演主舞台登場。

本地表演隊伍同樣陣容鼎盛,涵蓋了流行舞蹈、啦啦隊、藝術體操和花式跳繩等元素,當中有曾於2019年和2023年World of Dance Hong Kong中奪冠的 Chestroll Dance Crew、於國際賽奪獎無數的中國香港跳繩總會,將與美國、法國、澳洲和日本等地的頂級選手一同切磋技藝。

2025國泰新春國際匯演之夜

  • 日期:2025年1月29日(星期三)大年初一
  • 時間:晚上8時至9時45分
  • 巡遊路線: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廣場->廣東道->海防道->彌敦道(以香港喜來登酒店為終點)
  • 沿路設免費觀賞位置,以及觀眾座席,門票分港幣480元、450元及300元,於旅發局九龍旅客諮詢中心(尖沙咀天星碼頭)發售。
首輛花車到達巡遊路線沿途各處預計時間
由香港文化中心出發 晚上8時15分
廣東道 晚上8時30分
海防道  晚上8時50分
彌敦道 晚上9時
以香港喜來登酒店外為終點 晚上9時45分

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5大中國象棋課程推介!透過對弈訓練擴闊思考方式/學習面對逆境!

中國象棋課程推介|中國象棋是一門傳統中國藝術,讓孩子學習中國象棋有助訓練他們的專注力及耐性,同時能透過對弈訓練,幫助擴闊學生的思考方式,以及學習面對逆境。以下介紹5大中國象棋課程推介,有興趣讓孩子接觸中國象棋的家長們,不妨參考一下!

5大中國象棋課程推介!

中國象棋課程推介1.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中心 中國象棋課程

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中心致力透過不同課程培養學員對傳統中國藝術的興趣,其中的中國象棋課程有助訓練及加強小朋友的專注力,並讓他們學習如何面對失敗。中心更設「網上互動教室,由中心導師進行網課,讓孩子們安坐家中也能學習到棋藝。

地址:香港銅鑼灣天后廟道3號地下

詳情:按此

中國象棋課程推介2.兵書館 中國象棋班

兵書館致力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提供的中國象棋班,希望透過對奕訓練,幫助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獨立解難能力、改善數理邏輯能力、及情緒管理等,對孩子的成長及學習都有非常正面的幫助。

地址:尖沙咀漆咸道南87-105號百利商業中心1108,1110, 1132室

詳情:按此

中國象棋課程推介3.周世傑棋院

周世傑棋院由象棋特級大師周世傑所創辦,校長創立出「思考程序」教學法,致力提升弈棋的意識形態,擴闊同學思考方式。校方希望學員能透過學習棋藝,提升個人技能外,還能讓學生懂得檢討人生,從而有助他們建構良好的生涯規劃。棋院提供的中國象棋課程,設有幼兒班、啟蒙班、入門班、進階班及高級班,適合不同年齡及程度的學生報讀。

地址:黃大仙睦鄰街8號現崇山商場1樓117號
杏花邨杏花新城1樓182號

詳情:按此

中國象棋課程推介4.中國香港棋院 中國象棋課程

中國香港棋院的中國象棋課程,由中國象棋特級國際大師兼2023年第19屆杭州亞運會象棋混合團體賽銅牌得主陳振杰教授!基礎課程「Starters」透過高互動的上課模式,致力培養小朋友對棋藝的興趣及激發生孩子的好奇心。

地址:

荃灣大河道100號海之戀商場3樓3020號鋪
太古康怡廣場辦公大樓11樓1101室
大角咀櫻桃街38號西九匯1樓105號舖
將軍澳唐俊街12號天晉匯G15號舖
九龍灣宏開道16號德福大廈5樓504室
馬鞍山鞍駿街1號馬鞍山中心A39A & A75號舖
屯門屯喜路2號屯門栢麗廣場15樓1508室

詳情:按此

中國象棋課程推介5.棋樂家 象棋班

棋樂家提供的課程致力啟發學生的另類思考,讓孩子們沉著面對逆境!棋樂家開設的中國象棋班從中國象棋的規則、棋形、基本殺法到布局技巧等,教授學生遵守遊戲規則,甚到是社交禮儀、互相尊重、面對挫折等。

學費:HK$180/1小時
詳情:按此

小S二女兒17歲Lily也喜歡「拍八虛」古法養生助排毒+排濕 掌握方法+禁忌

拍八虛

平日久坐不動、運動不足,會令濕氣積聚在體內,而變得容易疲倦、氣色差、浮腫。近年在網上流行「拍八虛」,來達到排毒、排濕、促進身體代謝的效果。就連小S的17歲女兒Lily許韶恩也分享Vlog,指自己起床後會做伸展運動和拍八虛,讓自元氣滿滿地迎接每一天。

小S女兒Lily許韶恩也喜歡拍八虛

小S的二女兒Lily許韶恩年僅17歲,也樂於用古法養生方法「拍八虛」,她指「伸展和拍八虛能讓我元氣滿滿迎接每一天,最後我會按摩我的小腿,因為它們總是很痠。」她分享,八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達到出汗排水、去除濕熱和排毒效果,手肘內側、腋窩、腹部、大腿後側等每個部位都要拍打5-10分鐘。

「拍八虛」的位置+禁忌

「拍八虛」是源於中醫理論的拍打療法,以拍打8個穴位來調理身體的氣血流通。八虛即8個凹陷處,包含兩邊的腋窩、肘窩、髀窩(大腿根部與腹部的交界處)及膕窩(膝後)。

雖然「拍八虛」好處多多,但也注意以下的事項:

  1. 避免過度拍打:拍至局部輕微發熱即可
  2. 循序漸進:應該從輕拍開始,逐漸加重力度
  3. 避免飯後直接拍打:在飯前或飯後間隔至少30分鐘拍八虛,避免影響消化
  4. 虛掌拍打:拍打時手掌稍微拱起,用虛掌來拍打

「平民燕窩」桃膠食譜大公開!即試桃膠粟米羹/桃膠薑蔥魚雲煲/杞子糖水

不少糖水、飲品都會加入桃膠,到底桃膠又有甚麼功效呢?桃膠有「平民燕窩」之稱,如果大家都入手你桃膠,但又不知道可以怎樣吃,今次就可以看看以下幾款食譜。

桃膠有甚麼功效?

  • 飽腹感增強,減少食物攝入
  • 高纖維,可幫助排便
  • 清熱止渴

桃膠食譜1.桃膠粟米羹

TVB的《流行都市》在「睇餸食飯」環節請到三姐蕭秀香,教大家整「桃膠粟米羹」,可以凍食,又可以熱食!

食材:

  • 粟米 2條
  • 桃膠(浸一晚) 2兩
  • 鹹蛋黃 2隻
  • 牛油 適量

調味:雞蛋黃 1隻、鹽 半茶匙、砂糖 1茶匙、胡椒粉 適量

做法:

  1. 桃膠浸一晚,加入砂糖蒸熟,置碗
  2. 雞蛋黃蒸熟後壓碎;鹹蛋黃切粒
  3. 粟米拆粒;將粟米鬚、粟米芯下鍋煲水後隔渣,連同粟米粒、雞蛋黃放入攪拌機打成粟米蓉
  4. 粟米蓉隔渣後下鍋,加入鹽、牛油、胡椒粉拌勻煮熟,置碗
  5. 再放入桃膠、鹹蛋黃

桃膠食譜2.桃膠薑蔥魚雲煲

TVB的《今晚食乜餸》曾教整「桃膠薑蔥魚雲煲」,一聽上去已經很想吃了!

食材:

  • 大魚頭一個
  • 豬腩肉四兩
  • 桃膠一兩
  • 雞湯一碗
  • 紅蔥頭四両
  • 蔥一兩
  • 京蔥一條
  • 薑二兩
  • 生粉三湯匙
  • 玫瑰露酒一湯匙
  • 紅椒一隻
  • 胡椒粉少量
  • 鹽適量
  • 砂糖適量
  • 豉油適量

做法:

  1. 桃膠先浸2日,蒸20分鐘
  2. 大魚頭上加入少少鹽、胡椒粉,醃一會兒
  3. 豬肉切條、把薑切成片、紅椒切條、京蔥切塊,備用
  4. 鍋中下油,落薑、紅蔥頭、豬腩肉,再加少少鹽炒好
  5. 大魚頭上加上生粉,倒入鍋中一齊蒸
  6. 先將炒好的配菜倒入鍋中,加入京蔥翻炒,放上大魚頭後,再倒入雞湯,蓋上鍋蓋,開小火煮10分鐘
  7. 倒入桃膠後,加入蔥花、豉油、玫瑰露酒,蓋上鍋蓋約1分鐘,完成!

桃膠食譜3.桃膠蓮子釀龍眼

TVB的流行都市在煮食環節中,Annie曾教大家做滋潤糖水「桃膠蓮子釀龍眼」。

食材:

  • 桃膠15克(室溫浸8至10小時至透身)
  • 龍眼20粒
  • 新鮮蓮子20粒
  • 杞子1湯匙
  • 冰糖80至100克
  • 水1公升

做法:

  1. 把龍眼剝好,用水浸1小時,然後小心把核取出
  2. 將新鮮蓮子煲5分鐘去衣及去芯
  3. 將新鮮蓮子釀入龍眼中
  4. 桃膠用室溫浸8至10小時至透身,清出髒物
  5. 桃膠放入水1公升中,煲至水滾後,加入冰糖、釀好的龍眼,最後加入杞子。完成!

桃膠食譜4.桃膠百合圓肉杞子糖水

肥媽都曾教煮桃膠,今次要講講「桃膠百合圓肉杞子糖水」,陸浩明 6號更在Facebook上公開了食譜!

食材:

  • 桃膠 200克
  • 杞子 30克
  • 桂圓肉 30克
  • 乾百合 30克
  • 雞蛋 2隻
  • 冰糖 適量

做法:

  1. 百合、桃膠洗淨後浸軟,桂圓肉、杞子洗淨後浸水備用
  2. 把雞蛋烚熟後,去殼備用
  3. 煲中注入適量清水,加入百合並煮至軟身
  4. 最後放入桂圓肉、杞子、雞蛋、冰糖和桃膠,再大火煮15至20分鐘

延伸閱讀:潤燥養顏的天然良方:桃膠的美容寶典

為什麼家中要使用公筷母匙和獨立杯子餐具?

公筷

在家中使用公筷母匙和獨立杯子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健康習慣。儘管家人之間關係親密,但這種做法可以有效預防疾病傳播,尤其是在流感季節。它不僅培養了良好的衛生意識,還體現了對每個家庭成員健康的尊重。這種習慣可以從小培養,有助於孩子適應不同的社交場合。然而,實施時需要耐心和溝通,讓所有家人理解其重要性。通過合理安排和持續實踐,使用公筷母匙和獨立杯子可以成為提升家庭生活質量的重要一環,為家人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貢獻。

家中使用公筷獨立餐具的原因:

  1. 預防疾病傳播
    • 即使是家人,也可能攜帶不同的細菌或病毒
    • 特別是在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流行的季節
  2.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 從小養成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衛生意識
    • 這種習慣可以延伸到家庭以外的社交場合
  3. 尊重個人衛生空間
    • 每個人,包括家庭成員都應該有自己的衛生空間
    • 這種做法體現了對彼此健康的關心和尊重
  4. 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 即使看似健康的人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無症狀攜帶者
    • 使用個人食具可以顯著降低家庭成員間的交叉感染風險
  5. 符合現代衛生標準
    •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個人和公共衛生的要求越來越高
    • 這種做法符合現代社會的衛生標準和期望

公筷

使用公筷獨立餐具的好處

  1. 健康保護
    • 減少家庭成員間傳染疾病的機會
    • 特別有利於保護家中的老人、兒童和免疫力較弱的成員
  2. 衛生教育
    • 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衛生習慣榜樣
    • 幫助孩子理解個人衛生的重要性
  3. 提高衛生意識
    • 增強全家人對健康和衛生的重視
    • 促進家庭整體衛生水平的提升
  4. 尊重個體差異
    • 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偏好
    • 使用個人食具可以更好地滿足這些個體需求
  5. 培養責任感
    • 每個家庭成員負責自己的食具,培養個人責任感
    • 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家庭分工合作關係
  6. 減少口腔問題
    • 降低口腔細菌在家庭成員間傳播的風險
    • 有助於預防口腔疾病
  7. 適應社交場合
    • 在家養成的習慣可以自然延伸到公共場合
    • 有利於孩子適應不同的社交環境

公筷

如何在家中實施使用公筷和獨立餐具?

  1. 購置適當的用具
    • 為每個家庭成員準備個人的餐具套裝
    • 選擇易於識別的不同顏色或款式,避免混淆
  2. 設置公共餐具
    • 在餐桌上放置公筷母匙,專門用於取用公共食物
    • 確保公共餐具明顯區別於個人餐具
  3. 教育和解釋
    • 向家人,特別是孩子解釋使用公筷母匙的原因和重要性
    • 強調這是一種愛的表現,而非不信任或疏遠
  4. 建立規則和習慣
    • 制定明確的家庭用餐規則,包括使用公筷母匙
    • 堅持執行,直到成為自然習慣
  5. 以身作則
    • 父母應該率先垂範,堅持使用公筷母匙
    • 通過行動展示這種做法的重要性
  6. 創造有趣的體驗
    • 為孩子準備有趣的個人餐具,增加使用的樂趣
    • 可以讓孩子參與選擇或裝飾自己的餐具
  7. 定期清洗和消毒
    • 建立定期清洗和消毒餐具的習慣
    • 教導孩子如何正確清潔自己的餐具
  8. 靈活應對特殊情況
    • 在特殊場合(如生日聚餐)可以適當放寬規則
    • 但要解釋這是例外,不是常態
  9. 鼓勵和表揚
    • 當家人,特別是孩子,正確使用公筷母匙時給予表揚
    • 強化這種良好行為
  10. 漸進式實施
    • 如果家人(尤其老一輩)不習慣,可以從簡單的步驟開始,如先使用獨立杯子
    • 逐步引入公筷母匙,給予適應的時間

使用公筷母匙和獨立杯子不僅是一種衛生習慣,更是一種體現家庭成員互相關心和尊重的方式。通過合理的實施方法,這種做法可以成為提升家庭生活質量的重要一環。它不僅有助於預防疾病傳播,還能培養良好的衛生意識,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在實施過程中,重要的是要耐心、持續,並通過教育和溝通讓所有家庭成員理解其重要性。最終,這種習慣將成為家庭文化的一部分,為家人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貢獻。

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