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320

在家抗疫都可以好好玩!兩個親子DIY小遊戲推介

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相信家長們都不夠膽帶寶寶出街,再一次在家抗疫。Playgroup、興趣班等等活動又再次暫停,不少家長都很頭痛,擔心寶寶在疫情後追不上學習進度。進退兩難,家長可以做啲咩呢?

親子遊戲好處多 一次滿足你三個願望!

不少研究顯示,5歲以下的小朋友每天最少應該花3個小時玩耍,因為透過遊戲,除了能感到愉快外,亦能強化肌肉力量和靈活度、骨骼發展、提升創意和學習能力。所以,多玩一些親子遊戲,除了能避免染病,又能放電,還對身體和智力發展有益,一次過滿足家長三個願望!不過,玩甚麼遊戲有很大的分別,以下就有兩個簡單又非常好玩的建議,讓家長們參考一下。

圖片來源︰小宥子+小兔寶的快樂園地

動物保齡球

利用平時飲完剩下的膠樽做小手工,激發寶寶創意和藝術天賦。保齡球遊戲則訓練寶寶手眼協調,對學寫字很有幫助。

步驟:

跟寶寶一起把包裝紙撕走,用水洗乾淨10個膠樽,訓練寶寶小手肌。

在樽上貼上白紙,畫上不同動物,學習不同動物的名字。

拿起球,把動物保齡球樽打倒吧!同時,讓小朋友說出未倒的動物名稱。

製作難度:⭐️⭐️⭐️/⭐️⭐️⭐️⭐️⭐️ 

身體訓練:⭐️⭐️⭐️⭐️⭐️/⭐️⭐️⭐️⭐️⭐️

智力訓練:⭐️⭐️⭐️⭐️/⭐️⭐️⭐️⭐️⭐️

創意訓練:⭐️⭐️⭐️/⭐️⭐️⭐️⭐️⭐️

紙飛機星球大戰

摺紙飛機是家長們小時候愛玩的小玩意嗎?教寶寶摺屬於自己的戰機,再進行一場轟烈的「星球大戰」吧!

步驟:

拿一張海報,剪出九個大小不一的洞。

讓小朋友在剪出來的圓形畫上八大行星和太陽,家長可以介紹一下不同行星。

畫好後,用一張膠紙把星球黏在原本的洞上,並在旁邊寫上星球的名字。

跟小朋友一人摺一架紙飛機,鬥快打中全部星球吧!

製作難度:⭐️⭐️/⭐️⭐️⭐️⭐️⭐️ 

身體訓練:⭐️⭐️⭐️⭐️/⭐️⭐️⭐️⭐️⭐️

智力訓練:⭐️⭐️⭐️⭐️/⭐️⭐️⭐️⭐️⭐️

創意訓練:⭐️⭐️/⭐️⭐️⭐️⭐️⭐️

這些親子DIY小遊戲,益智,好玩又放電,家長你仲等咩?


撰文:顧問mame 

BB都有青春期?發脾氣失控嚎哭 原來都有原因!

周不時都在街上見到一些家長,帶着一個大哭大鬧的寶寶,束手無策。為甚麼可愛的寶寶到了兩歲左右,便會化身小魔鬼,時常鬧脾氣、違反規矩呢?如果家長能夠瞭解寶寶成長時期的特質,就能夠避免這些煩人又令人苦惱的情況了。

BB版青春期

青春期是小朋友變成大人的一個短暫過渡階段。根據發展心理學家所講,人的成長其實是階段性的,就像毛毛蟲蛻變成蝴蝶一樣。除了青春期之外,由初生寶寶變成小孩子也是一個蛻變的階段,叫做「學步期」。

BB究竟喊乜嘢?

學步期大概在一歲半至三歲左右發生。這個階段的寶寶智力發展非常快,所以小宇宙裏會有很多想法,例如嘗試改變令自己苦惱的事物,而且會經歷很多情緒。可是,他們的語言能力和體能發展卻未追得上,所以便會時常感到挫折和不快,於是便大哭大鬧了。

爸爸媽媽這時候要明白,寶寶並不是故意鬧脾氣,而是因為自己的情緒波幅影響。家長要接受寶寶有自己的情緒,向寶寶表示明白和體諒,例如「媽媽知道你唔開心」「媽媽明白你嘅感受」。此外,家長也可以用重複、簡單的句子向寶寶說出他的心情。舉個例子,假如寶寶因為看到一個氣球但是得不到而大哭時,媽媽應重複跟寶寶說:「得不到氣球,所以不開心。」寶寶漸漸便會學懂如何同文字表達自己的感受,哭鬧的機會便小了。

BB扭計要抱?

除了哭鬧外,寶寶在學步期時也會可能更加倚賴爸媽。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在探索身邊的環境和事物時,有時候會感到害怕和不安,所以突然變得膽小、黏人。有些父母認為要寶寶學習獨立,所以便把他們推開,甚至責罵他們。這樣做不但不能夠培養寶寶自立,反而會導致更加沒有安全感,越罵越依賴。其實,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爸爸媽媽作為後盾時,家長應該令寶寶覺得安心和信任,才是最好的方法。

學步期就是寶寶的青春期。只要家長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避免不少育兒的辛酸了。


撰文:顧問mame

說出孩子心聲的繪本

《先左腳,再右腳》

《先左腳,再右腳》

作者/繪者:湯米.狄波拉

譯者: 柯倩華

出版社:維京

某晚跟孩子一起看這繪本,書中的內容跟我們的經歷很相似。一直照顧孩子的「爺爺病了,病得很嚴重,他的手和腳都不能動,他也不能說話」。

記得當爺爺大病初癒,終於能在醫院探望的一刻,小朋友的確感到害怕和陌生,即使大人的我其實也有同樣的感受。因為孩子不能到醫院探病,所以我們由意外到初癒期間已好幾個月沒有見面,也無法想像到爺爺的實際情況如何。當一位5歲小朋友第一次走進療養院,沿途看見不同病人的情況,他會有很多不明白,也感到害怕和徬徨。第一次見到熟悉的面孔因為疾病而有如此大的反差和變化,孩子實在需要一點時間消化和接受。若大人不明白孩子那種心情,可能會問:「爺爺平時咁錫你,你點解會驚…」。有時候,當大人的期望與孩子的行為反應有偏差時,便會忘記體諒和了解對方的感受。

繪本描述主角的感受和反應,正好幫助孩子明白,當面對如此大的變化時,有這種感受其實很「正常」。跟孩子看圖書能幫助舒緩情緒的原因是,兒童故事很多時與孩子生活和經歷息息相關。當看到相同的經歷時,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明白並不只是自己面對這處境,有同路人說出自己的心聲,這就是重要的幫助。

感恩今天爺爺的康復情況很理想,現在已經可以說話和走動。最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他願意決志信主,讓天父陪伴他走過生命的路。

延伸閱讀書目:

《妹妹住院了》

(1) 《妹妹住院了》

作者​:筒井賴子  

繪者​:林明子

出版社​:青林

故事簡介:惠惠放學回家,看到媽媽背著妹妹準備去醫院,心理有了很大的改變,從原本生氣妹妹轉變成關懷。

 

《小魯的池塘》

(2) 《小魯的池塘》

作者​:伊芙‧邦婷  

譯者​:劉清彥

出版社​:三之三

故事簡介:故事中小女孩面對好朋友死亡時內心真實的感受,讓感情適度宣洩並了解到死亡並不可怕,亡者仍在親友的記憶中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也讓我們看到另一種對生命的希望。

各大書局 或 網上書店:www.hkbookcity.com (中) / www.bookdepository.com (英) 有售。


Yoyo Bio

作者:丘成瑤,Yoyo Yau,美國註冊遊戲治療師,輔導學碩士,香港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親子共讀培訓及遊戲治療輔導工作,為家長提供支援,促進兒童在愛中快樂成長。

Facebook: Play Seed

「26週學前教育系列」輸入優惠碼即享 獨家4送1優惠!

三至六歲是孩子學習的黃金期,就算幼稚園無得上堂都可以在家準備好銜接小學,「26週學前教育系列」專為3-6歲幼兒而設計,包括語文、英語、數學。提供多元化學習,啟發學習幼兒學習,建立良好的學習基礎,編排銜接小學課程,為幼兒升學作最佳準備。

現購買「26週學前教育系列」均有75折,MameShare Fans只需購買過程中,結算時輸入優惠券編碼:🎉mamek1k2🎉或 🎉mamek3🎉即有買4送1優惠!


🎊🎊🎊🎊🎁🎊🎊🎊🎊🎁

購買「26週學前教育系列K1 或K2」任何4本,結算時輸入優惠券編碼:🎉mamek1k2🎉,即送「寫字基礎訓練」1本!

🎊🎊🎊🎊🎁🎊🎊🎊🎊🎁

購買「26週學前教育系列K3」任何4本,結算時輸入優惠券編碼:🎉mamek3🎉,即送「26週高階數學」2本(一上及一下各1本)

💻購買網址:https://bit.ly/3hYQ86d
⚠️*每張訂單只可使用一個優惠券編碼。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26週高階數學一上及一下」送完後將改送「26週進階數學一上及一下」,而不另作通知。
✅更多「26週學前教育系列」內容簡介:https://bit.ly/3fk7f0m

要小朋友乖乖食飯 父母只須改變三個習慣

以下三個情況,你遇過幾多個?

  1. 食兩個鐘都未食完⏰😪
  2. 夾走晒蔬果,只食鍾意的食物🥦❌🥕❌🍆❌
  3. 不斷玩食物和餐具🍽😒

據非正式統計,超過99.9%的家長都遇過最少一個!小朋友扭計不食飯的問題是所有家長想找方法解決的問題。與其找一百個方法,其實只要家長避免以下三個壞習慣,問題已經能迎刃而解了!

反客為主 唔食就唔食!

媽媽永遠都擔心小朋友不夠營養,所以總是出盡全力,又哄又罵,為求孩子多食一啖飯,一條菜。結果就是,拖拖拉拉兩個鐘,還未食完一餐飯。其實,在不斷請求小朋友吃飯時,家長不經意地在吃飯的主導權交給了孩子,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解決方法很簡單,家長只要定下吃飯的時間(例如:45分鐘)。過了定下的時間,便收拾飯桌。假如一開始仍然不肯吃,也不要發脾氣迫他吃。一來,孩子可能真的不餓。二來,孩子發現真的吃不夠肚子餓的話,下一次乖乖在時限內吃飽了。

哇!好好味呀!

模仿大人是孩子的天性,所以父母對食物的態度會影響他們進食的態度。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說:「唉,我最討厭食紅蘿蔔!」「咦,條魚好腥呀!」「哇,個橙咁酸,唔食喇!」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變得揀飲擇食。所以,想解小孩偏食的問題,要從家長的說話入手,多在孩子面前說:「哇!個蘋果好甜呀!」「啲蝦幾新鮮喎!」「喺我最愛嘅西蘭花呀!」小朋友聽了,自不然會吃多一點呢!

電視撈飯?NO!

如果家長為了氹小朋友食飯而打算用「電視撈飯」這一招,就大錯特錯了!開了電視後,你認為小朋友會專心食飯,還是專心看電視呢?另外,時常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東西,很容易會養成“couch potato”的壞習慣。所謂“couch potato”,是形容那些運動量低,長期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食薯片的人。不想小朋友長大後變成這樣,家長就要留意了。

家長們有沒有以上三個壞習慣呢?有的話便快點改掉,以後在飯桌上就輕鬆得多了!


撰文:顧問mame 

返Playgroup BB書包裏有甚麼?

之前同朋友和她的一歲半大BB去吃午餐,見BB手拿着小書包,原來她們剛剛去完上playgroup。我一直以為上playgroup都只是play,為甚麼要帶書包呢?

朋友參加的這個playgroup有完整的課程,涵蓋幼兒的語言、認知、體能、自理能力及社交發展,學習活動有雙語主題故事、主題探索活動、字母及詞彙學習、感統能力發展遊戲、雙語兒歌、小肌肉訓練遊戲、美勞活動及體能遊戲等。課堂內容以主題形式編排,每個主題兩堂,上完若干課堂後更可以參加學習進度評估。學校為學生準備小書包,並要他們每次帶書包上課,對BB的學習有很大幫忙,咁神奇?這個playgroup BB書包是百寶袋?裏面到底有甚麼?

 

手冊

這本playgroup手冊裏有學籍表、年曆、上課時間表,提醒家長上課日子和時間外,還有上課表現記錄部份。雖然很多家長帶BB上playgroup都認為只是讓BB聽聽故事、唱唱歌、跟其他人相處一下,其實這些活動不但能激發BB的學習潛能,也能從中觀察他們的能力發展進度。下課前,老師根據學生該堂的表現,如是否積極參與活動、能不能理解及跟從老師指令、有沒有主動嘗試口語表達等,記錄在手冊上,家長便可以更清楚了解BB的發展進程。

親子學習卡

這個playgroup班每堂都設有由外藉老師任教的英語樂園,教BB英文字母及簡單常用詞彙。不過家長應該都很有經驗,就是教BB事物,單靠短短幾十分鐘的課堂,一歲半人仔又怎會即刻學識呢。所以學校每堂都會派發該堂學習的字母及詞彙親子學習卡,讓家長可以回家和BB重複練習,加深記憶。

上Playgroup班是BB開展學習人生的很重要的一步,不要小看選對學校及一個小書包對BB成長發展的影響。

題外話:為BB拍照時,拿着個可愛的小書包絕對是很IG-able呢!

 

未戒片可以上N班嗎?

很多做幼稚園教師的朋友說,超過90%家長為寶寶查詢N班的資訊時,都會問以下的問題:「我BB仲未戒片,佢上唔上到N班架?我使唔使開學前就教識佢戒片,自己去廁所嗎?」 

N班,又叫兩歲班,正式的名字叫「學前預備班」(Pre-Nursery),故名思義是讓兩至三歲的寶寶為升讀幼稚園前作好身心準備的預備班。戒片、學識自己上廁所等等基本自理的能力,正正就是上學前作好準備的的其中一環,所以家長不用太擔心。除此之外,寶寶上學前預備班還可以學到甚麼呢?

建立生活常規及自理能力

學習生活常規及自理能力是N班非常最重的一部份。學前預備班讓寶寶能夠學習有禮貌和守規矩,例如跟老師同學打招呼、排隊入課室、與同學輪流玩玩具等等。學校亦會讓他們習慣各種活動有固定的時間及次序,如在固定時間上廁所,逐漸學習自行如廁。寶寶在沒有家人的幫助及同學仔的互相影響下,會自己換鞋子、收拾玩具、去廁所、甚至是幫忙分發茶點,照顧同學呢。

溝通能力發展

兩歲後的寶寶開始喜歡嘗試用文字表達自己,學前預備班着重培養寶寶口語和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根據兩歲寶寶的成長發展特質,設計不同有趣的學習活動,如聽說故事、兒歌唱遊、詞彙學習、日常會話等等,並提供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提升寶寶的聽説讀寫各方面的能力。

學習群體生活

學前預備班是一個讓寶寶與同齡孩子互動相處的平台。他們要學習排隊、輪流等待、情緒管理、與別人相處時的禮儀,讓寶寶日後能更快適應幼稚園的群體生活。

在增強各方面能力的同時,寶寶在N班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也是愉快的經歷。家長與其擔心寶寶是否已準備好上N班,倒不如快點着手選擇合適的幼兒園,讓寶寶為上學作好準備吧!


撰文:顧問mame 

幼稚園校長建議的幼兒揀書貼士

繪本選擇

繪本的種類繁多,家長應怎樣才能選出適合自己孩子的繪本呢?其實幼兒階段已經可以開始閱讀繪本,佛教真如幼稚園(東涌)葉寶珊校長建議可依年齡分級選擇:

2歲:圖像清晰簡易

3歲:連貫、與生活相關

4歲:重複閱讀、趣味性

5-6歲:多元化

 

 

佛教真如幼稚園(東涌)
Buddhist Chun Yue Kindergarten (Tung Chung)

地址: 新界東涌逸東商場二樓五號幼稚園校舍
電話: 24322088

 

手足口原來不是小朋友病 家長要留意 避免惹俾小朋友!

手足口原來不是小朋友病 家長要留意 避免惹俾小朋友!

近這半年,大家都十分擔心肺炎疫情,一聽到小朋友有幾聲咳、打個乞嗤,個心都離一離。可是,除了最近的肺炎之外,還有其他頗嚴重的傳染病要小心。手足口病便是其中一個五歲之下的小孩容易受感染的病了。家長們對手足口病了解幾多呢?

手足口病是小朋友病?

手足口病由腸病毒引起,在夏天和秋天最常見。跟很多人以為的不同,其實大人和小孩都會受到感染,只不過大人的病徵比較輕微,而小孩因為免疫力比大人差,所以症狀會嚴重得多。所以,除了提高小朋友的衞生意識之外,家長們也要小心一點,避免把病毒帶回家。

究竟是感冒還是手足口病?

感冒和手足口病有一些病徵很相似,包括發燒、喉嚨痛等等,而最大的分別,就是手足口病在一至兩日後,口腔會出現水疱。水疱初期是細小的紅點,隨着病情發展,會形成潰瘍,令患者感到十分疼痛,甚至影響吞嚥。除此之外,手掌和腳掌都會長出一些紅點。最後,有一個大部份人都不知道的病徵,原來是全身的肌肉突然收縮。如果留意到小朋友出現類似感冒的病徵,再加上食慾不振的話,就要留意是不是患上手足口病了。

水疱初期是細小的紅點,隨着病情發展,會形成潰瘍,令患者感到十分疼痛,甚至影響吞嚥。
手掌和腳掌都會長出一些紅點。

留意衛生常識 遠離手足口

看完關於手足口病的資料後,究竟怎樣才可以預防受到感染呢?手足口病並沒有疫苗接種,所以只能夠靠日常生活多留意衞生和增強免疫力來避免染病。其中一個十分有用的預防方式,是將出街衫和屋企衫分開。大人和小朋友回家後,應該馬上更衣和洗澡,避免穿着出街時穿的衣服坐在家中的沙發、椅子,更加不要攤在床上,減少將病毒帶回家的機會。另外,小朋友經常接觸玩具,而且又周不時放入口中,所以一定要定期清洗。最後,出現病徵就馬上求醫,並留在家中,防止群組爆發。

其實,經過今年的疫情後,相信大家都知道做好個人衛生有多重要。家長們記得要留意了!


撰文:顧問mame 

玩遊戲 手多多 同小朋友智商有關?

玩遊戲 手多多

同小朋友智商有關?

作為家長,當然希望小朋友越聰明越好。為了令孩子更加聰明,家長們都各出奇謀,報讀課程、買智力練習、甚至食「聰明藥」。其實,想更聰明不用這樣複雜,只要讓他們玩遊戲,手多多周圍摸就可以了!

玩遊戲 提升抽象思考能力

不少家長都希望小朋友多溫習、多上課外活動、多閱讀⋯⋯唯獨是不想他們花太多時間玩遊戲,因為總是覺得玩遊戲時腦袋處於休息狀態,浪費寶貴的時間。可是,這個想法絕對是大錯特錯!孩子在玩遊戲時,腦袋其實是在不斷處理複雜的抽象思考和想像,是一個很好的訓練。舉個例子,每個小朋友都有玩過「煮飯仔」等等角色扮演的遊戲。他們想像自己是廚師、顧客、侍應等等角色時,大腦不斷將抽象的想像和對話、情景等元素串連起來。看似簡單的小遊戲,其實已經是一個高階抽象思考的訓練。

除了訓練抽象思考能力和想像力外,玩遊戲成功達成目標時,也能夠提升他們的自信心,令他們在成長的時候更勇於嘗試挑戰難題和學習新知識,為未來的智力成長打下強心針。

手多多 落手落腳刺激腦袋

研究指出,寶寶出世時,腦袋已經擁有所有需要的神經細胞。令每個人智力不同的,是這些神經細胞之間的密度和強度。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接觸的事物都會在腦袋裏產生新的連結。他們親自接觸過的東西,比起只是從書本或電視上看到的東西,能產生密度和強度更高的神經細胞連結。到了九至十歲時,他們的腦袋便會開始把密度和強度較低的神經細胞剪掉。所以,讓小朋友盡可能落手落腳接觸不同事物,對於將來的腦袋神經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以上兩個小貼士都是簡單易做的小事情,家長們今天就試一試,令寶寶聰明又快樂!


撰文:顧問m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