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77

下筆如千斤重?父母教授小學生仔女中文作文的挑戰與對策 

中文作文

教孩子寫好中文作文是父母面臨的一個大難題。首先,語言環境可能不利於中文學習,尤其在非中文為主的社群。其次,中文的文法和詞彙與英文等其他語言迥異,使得理解和掌握變得更加困難。此外,許多父母可能自身的中文程度也有限,難以有效教導複雜的寫作技巧。為此,父母可以利用線上資源、中文書籍和寫作工具書輔助孩子學習,同時鼓勵孩子多讀多寫,逐步提升寫作能力。透過定期的練習和正確的引導,孩子可以逐步克服這些難題,提升中文寫作水平。

中文作文

教授小學生中文作文7大對策

教小學生寫中文作文是一個需要耐心和系統性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具體步驟和技巧,幫助你有效地引導學生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

1. 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

  • 多讀書:鼓勵學生閱讀各類書籍,包括故事書、散文、詩歌等。閱讀能幫助他們擴展詞彙量,了解不同的寫作風格和結構。
  • 精讀和泛讀結合:精讀一些優秀的文章,分析其結構和用詞;泛讀各類書籍,增加知識面。

2. 掌握基本寫作技巧

  • 詞彙和句型:教學生學習和使用豐富的詞彙和不同的句型,避免單調的表達。
  • 段落結構:教學生如何分段,每段落有一個中心思想,段落之間要有自然的過渡。
  • 文章結構:介紹文章的基本結構,包括開頭、正文和結尾。開頭要吸引讀者,正文要有條理地展開,結尾要總結或呼應主題。

3. 提供寫作範例和模板

  • 範文分析:選擇一些優秀的範文,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其結構和用詞,理解作者的思路。
  • 寫作模板:提供一些基本的寫作模板,如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的模板,幫助學生掌握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方法。

4. 逐步練習和反饋

  • 分步寫作:從簡單的句子和段落寫作開始,逐步過渡到完整的文章寫作。每次寫作後,給予具體的反饋和建議。
  • 同儕互評:組織學生互相評改作文,從他人的寫作中學習,並提高自己的修改能力。

5. 鼓勵創意和表達

  • 自由寫作:定期讓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寫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寫作興趣和創意。
  • 多樣化題材:提供多樣化的寫作題材,讓學生嘗試不同類型的文章,如記敘文、描寫文、議論文等。

6. 進行修改和完善

  • 自我修改:教學生學會自我修改,從語法、用詞、結構等方面進行檢查和完善。
  • 老師指導:老師在批改作文時,給予具體的修改建議,幫助學生理解和改進自己的不足。

7. 鼓勵和表揚

  • 積極反饋:對學生的進步和努力給予積極的反饋和表揚,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 展示作品:定期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和榮譽感。

中文作文

具體範例

假設題目是《美好的一天》,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教學:

  1. 開頭:介紹一天的開始,如「今天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早早地起床,開始了新的一天。」
  2. 正文:分段描述一天中的主要活動,如上學、課堂、課間活動、放學回家等。每段落要有具體的描述和感受。
  3. 結尾:總結一天的感受,如「這一天過得既充實又愉快,我期待著明天的到來。」

更多關於提升中文作文能力的文章:按此

萬聖節|率先睇5組星二代鬼馬打扮 陳柏宇幫囡囡畫鬼臉 朱慧敏囡囡超萌海盜造型

萬聖節造型

萬聖節即將到來,大人和小朋友都喜歡打扮一番,增添節日氣氛。最近不少星爸、星媽已經幫仔女打扮可愛鬼馬造型,各位家長都可以提早參考一下。

萬聖節5組星二代鬼馬造型率先睇

萬聖節|1.陳柏宇幫囡囡畫鬼臉造型

陳柏宇在早前分享了兩個囡囡參加幼稚園party的造型,大女陳羿辰(Abigail)扮演The Wiggles的Emma,細女陳星晴(Audrey)則扮可愛幽靈。他在IG帖文上寫道「家姐個造型唔係好多人知佢扮緊乜,阿妹個頭上邊嗰兩舊係紙巾嚟㗎。」之後,他更分享了幫囡囡畫鬼臉造型的照片,笑稱「你確定咁樣出街?」,以及Abi扮女巫、阿妹紅色魔鬼造型的照片。

萬聖節|2.朱慧敏囡囡Shera打扮成超萌海盜

朱慧敏在日前在IG上傳影片,分享11個月大的囡囡Shera打扮海盜,造型可愛度爆燈!在影片中,Shera穿著紅色海盜服裝,戴一頂印有骷髏骨頭的海盜帽,手上還玩住一串南瓜燈飾和女巫掃把。

萬聖節|3.林芊妤著新中式旗袍 翟德彥(翟伯伯)小傷口化妝

林芊妤(Coffee)最近分享了自己和仔仔翟德彥(翟伯伯)、朋友去海洋公園玩哈囉喂全園祭2024的打扮,當日的服裝和化妝都是由她一手包辦。Coffee身穿黑色的新中式旗袍,而翟伯伯則穿骷髏骨頭的衣服,用假血化出小傷口,增添驚嚇度。

萬聖節|4.岑麗香自製Pokémon服飾

不想和其他人撞衫怎麼辦?岑麗香近日在社交平台分享為Halloween自製Pokémon服飾的成果,只見她自己縫紉出兩個Pokémon精靈球和袋子,樣子十分可愛。

萬聖節|5.江若琳仔仔可愛小幽靈造型

江若琳早前幫仔仔蕭立鈞(bb包)打扮成可愛小幽靈造型,參加哈囉喂party、出街去拎糖果,網民大讚「BB包真係好得意啊!」

人每天要做超過3萬個決策 如何教養助孩子提升判斷力?

決策力

據估計, 一個成人每天需要做超過三萬五千個決定。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人每天光是在食物上就需要做超過200個決定。

人活著的每一瞬間都在選擇,從極微小的選擇到可以扭轉人生的重大選擇,都是不停地湧現和發生。但問題是,如果你不能為自己合理地作出判斷和決定,生活必然感到艱難和吃力。

人活著的每一瞬間都在選擇,從極微小的選擇到可以扭轉人生的重大選擇,都是不停地湧現和發生。(圖片來源:photoac)

但為什麼很多人較難作出適當的判斷,原因有三:

  1. 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和目光:事實上當一個人從細到大都以「聽話」的模式生活,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以別人的價值觀來替代自身想法的生活方式,「常等待」和「聽從別人想法就對了」就變成他們的價值觀,這樣就更加沒什麼有建立判斷力的需要,而這種方式,根據研究顯示,對刺激認知發展會造成傷害和長遠影響;
  2. 不想負責任,更不想被批評:做決定就必然連帶附上做決定的責任,但如果從細到大經常受到的是「被抱怨」、「被批評」和「受責備」,慢慢就會形成一種「我做什麼都是錯」、「不做或許更好」的價值觀;
  3. 注意力被過度消耗了:根據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Jean Twenge的研究顯示,意志力是有額度的,我們每做一個決定,便會耗損一點意志力。當一個人在日常學習和工作過度繁忙,這會導致身心俱疲而無法做出正確判斷,或乾脆放棄判斷,這個現象叫做「決策疲勞」。
孩子所需要培育的能力不再只是讀、寫、算,而是包括溝通、問題解決、理解能力。(圖片來源:photoac)

而根據美國教育學家McTighe 與 Schollenberger(1985)的研究指出, 人類在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不再只是讀、寫、算,而是包括溝通、問題解決、理解能力,和在各學習領域中解決問題和批判思考的能力。

而「判斷力」的定義是「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這種能力牽涉到確切的知識、實用的智慧和對人情事理的了解。有良好判斷力的人才會懂得運用思考能力去作判斷、定取捨。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具備良好判斷能力,請好好檢視平日裡引導孩子的育兒模式,讓孩子在一個具備自主感和歸屬感的環境成長,運用啟發式的溝通方式,我深信孩子判斷力將會隨之而提升。

孩子在一個具備自主感和歸屬感的環境成長,判斷力也將會隨之而提升。(圖片來源: photoac)

——————————————

作者:梁辰民(辰民爸爸),正向家長學院總監及香港兒童基金會名譽顧問,擁有豐富家庭教育資歷:兒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碩士、美國PDA正面管教協會家長及學校雙證講師、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兒童及心理發展講師等。致力推動正向育兒態度,曾任ViuTV、中央電視台節目嘉賓,多年間為250+所學校成立家長學堂並開辦家長講座和工作坊,累積超過1,000個輔導個案。

辰民爸爸主頁:【Facebook】【YouTube

更多辰民爸爸分享正能量育兒技巧,請按【育兒辰話

日本媽媽「3日減醣飲食法」產後3個月減37.5磅不反彈!5貼士不用斷食收肚腩

減肥是女士們畢生的作業,尤其是在生育後,身形不免會出現走樣情況!日本2女之母兼健身教練JUN在誕下第一胎後,試盡各種減肥方法,最終以「3日減醣飲食法」,成功在3個月內減掉了17kg(37.5磅),方法簡單易堅持,不用斷食也能輕鬆瘦下來,而且不復胖,立即看以下5招!

圖片來源:jjfitness44@IG

3日減醣飲食法貼士1:3天白飯進食法

坊間有不少減肥方法,需要斷食、節食,甚至不吃澱粉,但這樣做很易肚餓,即使能成功在短時間瘦下來,但在長遠而言就難以堅持,而且很易反彈。JUN實行的「3日減醣飲食法」,不用把白飯完全戒掉,JUN會以3日為1個循環,1碗白飯100g,換算成醣類就約為40g。第1天,可以攝取2碗白飯;第2天,攝取1碗;第3天,完全不吃白飯,以3日為循環,不斷重複,體重及身形就會慢慢出現變化。

圖片來源:jjfitness44@IG
圖片來源:jjfitness44@IG

3日減醣飲食法貼士2:把白飯冷藏以減低熱量

想照吃白飯得來又能減少熱量攝取,不妨先將白飯放入雪櫃雪藏1天,再把白飯整成飯糰,吃前不用加熱,精緻澱粉就會變成抗性澱粉,熱量會比白飯少5%。

圖片來源:jjfitness44@IG

3日減醣飲食法貼士3:避免吃高醣食物

白飯可以跟著以上公式照吃,但高醣食物如甜品、含糖分飲品、麵包等都要盡量避免。至於蔬菜,蔬菜都含有少量醣份,但膳食纖維的攝取不能缺少,建議每餐的蔬菜攝取量控制在10 – 20g。

3日減醣飲食法貼士4:蛋白質攝取換算法

每日都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理想的攝取量是體重 x 1.5g,以體重50KG的女生來計算,50 x 1.5g,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為 75g(一塊約300g重的急凍三文魚排,總蛋白質約63g)!

但不要一天只在其中一餐吃大魚大肉,請分散於三餐攝取蛋白質,讓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更好。

圖片來源:jjfitness44@IG

3日減醣飲食法貼士5:充足水分攝取

幾乎所有飲食減肥法,都要配合充足的水分攝取,每天至少要攝取1.5L至2L水分,幫助促進新陳代謝,令排便更順暢,對瘦身減肥有所幫助。

圖片來源:IG @ jjfitness44

立冬養生4大禁忌 避免過度進補+避免情緒波動

立冬養生宜忌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在每年的 11 月 7 日或 8 日。具體時間根據太陽到達黃經 225 度時確定。2024 年的立冬是在 11 月 7 日。立冬標誌著冬季的開始,是秋冬季節的轉折點。在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立冬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意味著農作物的收割基本結束,進入冬藏階段。這一節氣的名稱來源於「立」意為開始,「冬」意為冬季,表示冬天的正式來臨。

如何於立冬養生?

立冬時節,氣溫逐漸降低,天氣變得寒冷,人體的陽氣開始內藏,養生應以「養藏」為主,注重保暖和調養。

  1. 飲食調理
    • 補充熱量:立冬後天氣寒冷,應適當增加熱量攝入,多吃溫熱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等。
    • 滋補腎陽:冬季是養腎的好時機,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有助於補腎。
    • 多喝湯水:如羊肉湯、雞湯、魚湯等,不僅能補充營養,還能驅寒保暖。立冬湯水食譜:按此
  2. 起居調理
    • 早睡晚起:冬季應順應自然界的變化,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於養護陽氣。
    • 保暖防寒:穿著適當的衣物,特別注意保暖頭部、頸部和腳部,避免受寒感冒。
  3. 運動調理
    • 適度運動:冬季運動應以舒緩的方式為主,如散步、太極拳、瑜伽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出汗過多,損耗陽氣。
    • 戶外活動:選擇陽光充足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有助於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4. 情志調理
    • 保持愉快心情:冬季天氣寒冷,日照時間短,容易引發抑鬱情緒,應注意調節心情,保持愉快和樂觀。
    • 多與家人朋友交流:增強社交活動,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心理健康。

立冬養生宜忌

立冬有何禁忌?

  1. 避免過度進補
    • 適量進補:雖然冬季需要補充熱量和營養,但過度進補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和肥胖,應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
    • 忌過多油膩:避免過多食用油膩食物,以免增加胃腸負擔。
  2. 避免受寒
    • 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部、頸部和腳部,避免受寒感冒。
    • 忌冷飲冷食:冬季應避免食用冷飲和冷食,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3. 避免過度勞累
    • 適度休息:冬季應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助於養護陽氣。
    • 忌熬夜:熬夜會損耗陽氣,應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早睡晚起。
  4. 避免情緒波動
    • 保持穩定情緒:冬季應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大喜大悲,以免影響身心健康。
    • 忌煩躁抑鬱:冬季日照時間短,容易引發抑鬱情緒,應注意調節心情,保持愉快和樂觀。

立冬養生宜忌

通過以上方法,家長可以在立冬時節進行有效的養生調理,保持身心健康,順利度過寒冷的冬季。

圖片來源:freepik

盪鞦韆提升孩子身體協調能力+平衡感 留意3大警覺安全事項

盪鞦韆

鞦韆,這款遊樂設施為所有年齡層的孩子帶來歡樂之餘,更對他們的發展有所助益。從身體協調運動能力到情感管理,乃至社交技巧,鞦韆都可提供孩子們有效的學習場所。下文詳述盪鞦韆的好處、適合開始玩的年齡,及安全上的注意事項。

盪鞦韆對孩子發展的助益

  1. 柔軟技巧與身體協調性:盪鞦韆能訓練孩子的身體協調性,使他們了解如何控制身體的力道和平衡,還能增強身體的靈活度。
  2. 提升情緒管理:盪鞦韆可以提供一種放鬆與釋放壓力的方式,有助於情緒的管理。
  3. 培養社交技巧:在公園與其他孩子一同盪鞦韆,可以學習互相等待、分享和尊重,是提升社交技巧的好機會。

適合開始玩鞦韆的年齡

若是輕巧式鞦韆(即是最普遍單一塊板那款)一般從3歲開始,當然需要家長或監護人的陪同,並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

盪鞦韆

若是保護式鞦韆(兜型鞦韆),適合未坐穩、體型較細的小朋友,可以做到保護的作用,適玩年齡為歲半至5歲。

盪鞦韆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1. 確保鞦韆設施的安全:檢查盪鞦韆的設施是否穩固及無破損,鍊子和座椅是否牢固。
  2. 著裝安全:確保孩子穿著舒適並適合運動的衣物,避免配帶易纏繞配件的衣物。
  3. 持續監督:即使孩子熟悉溜滑梯也需要家長或監護人的持續監督,以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

盪鞦韆

總之,盪鞦韆是一種極佳的戶外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們鍛煉身體,而且還能協助提升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和社交技巧。只要注意安全,孩子就能愉快地在鞦韆上玩樂,並從中學習和成長。

圖片來源:photoac

動戲大地藝術節12月舉行大型沉浸式劇場+工作坊 一家大細享受自然環境 重建身心靈健康

動戲大地藝術節

都市人平日少接觸大自然,會影響到身心和精神健康。童迷香港藝術計劃將於12月14及15日在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舉行全港首個與大自然共融的大型沉浸式劇場「動戲大地藝術節 再翅飛飛」。是次活動邀請了著名演員唐詩詠擔任護鳥大使,歡迎大家參與不同形式的戲劇體驗、木偶巡遊、大地市集、大自然工作坊和專題講座等。一家大細盡情享受自然環境,重建心靈健康。

大型沉浸式劇場:動戲大地藝術節 再翅飛飛

由資深舞台藝術家甄詠蓓發起的童迷香港藝術計劃「動戲大地藝術節  再翅飛飛」,以「大地藝術x環境友善x沉浸式劇場」為概念,將於12月舉行大型沉浸式劇場,將大自然化身舞台,讓大家展開一趟結合自然玩樂與表演藝術的旅程。大家將會看到一個講述鳥族人小孩Sunya拯救神鳥Simurgh的主題故事貫穿整個體驗,帶領大家走進故事的世界,再參與不同形式的戲劇體驗和互動工作坊。護鳥大使唐詩詠表示:「很高興能以護鳥大使身份支持這個別具意義的親子活動!它既有我最喜愛的表演藝術元素,同時亦鼓勵參加者親近大自然,重建兒童的心靈健康和價值,與喜歡演戲與郊遊的我可謂一拍即合。」

動戲大地藝術節 | Let’s FLY High!大地市集

市集以「取自大地,用於生活」作為宗旨,有一眾熱愛大自然的檔主搜羅或親手製造生活用品及藝術品,讓參加者將源自大自然的禮物帶回家中。

  • 市集開放時間:12月14、15日(星期六、日) 上午10:00至下午4:30

動戲大地藝術節 | 大自然工作坊

各個不同主題的工作坊由獨立導師帶領,透過音樂、舞蹈、花藝、繪畫、手作及靜心等不同形式,從五感出發,引領大家親近自然,連結內心,關顧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綻放美好與和諧。

工作坊 導師 對象 名額 日期及時間 收費
「腳下的力量」行禪工作坊 唐詩詠 16歲或以上 25人 12月15日下午 1:30至2:15 $120/人
一粒鐘大自然散散步 葉曉文 成人 20人 12月15日上午10:30至11:30; 下午2:30至3:30 $100/人
木木之漫遊 葉麗兒 5至8歲孩子及其家長 10對親子 12月14日上午10:30至 11:30; 下午 2:30至 3:30 $150/組
山林觀察美學家 Koobe Koo@小星火創作室 6至12歲孩子 10人 12月14至15日上午 11:00至下午12:30; 下午2:00至3:30 $150/人
聖誕小花盆 Ashley So@花丸 HanaMaru 6至12歲孩子 10人 12月14至15日上午11:00至中午12:00 $150/人
親子聖誕小花環 Ashley So@花丸 HanaMaru 5歲或以上孩子及其家長 5組 12月14至15日下午3:30至4:30 $200/組
森林音樂深深鬆

*須自備瑜伽蓆

黑鬼HakGwa(劉俊豪) 9歲或以上 25至 30人 12月14至15日下午3:00至4:30 $180/人

動戲大地藝術節 | 專題講座

講座邀請到專家講者剖析都市人與大自然失去連結的前因後果,探討人與大自然本應與生俱來的密切關係,為成年人與孩子們創造機會,重建跟社群和天地萬物的珍貴連結。

講座 講者 對象 名額 日期及時間 收費
了解夢和動物意像的講座 何念慈 成人 60至 80人 12月15日中午12:00至下午1:00 $50/人
我在田裡見到孩子珍貴的東西 周思中 家長及兒童教育工作者 60至 80人 12月14日下午1:00至 2:00 $50/人

《動戲大地藝術節  再翅飛飛》

  • 日期:2024年12月14及15日
  • 地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票價:全票每位港幣 $380;優惠票每位港幣 $280(適用於全日制學生、60 歲或以上長者、殘疾人士及一位同行照顧者、接受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支援人士)
  • 對象:9歲或以上(18歲以下人士必須有成人陪同)
門票組別
上午9時15分至下午1時15分 穩步勇者
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1時15分 迅達勇者
下午1時30分至下午5時正 穩步勇者
下午2時45分至下午5時30分 迅達勇者
*參加者可考慮個人能力挑選合適場次和路線

圖片來源:童迷香港藝術計劃

過度教養3大特徵+5大壞處|爸媽如何避免過度教養孩子?

過度教養

過度教養(Overparenting)是指父母過度參與和控制孩子的生活,試圖為孩子排除一切困難和挑戰,從而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過度教養的父母常常會過度保護、過度干涉和過度控制孩子的行為和決策。

過度教養的特徵包括:

  1. 過度保護:父母不允許孩子面對任何風險或挑戰,試圖為孩子創造一個完全安全的環境,避免任何可能的失敗或挫折。
  2. 過度干涉:父母過度干涉孩子的學習、社交和日常生活,替孩子做所有決定,從選擇課外活動到安排社交活動。
  3. 過度控制: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和決策進行過度控制,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缺乏對孩子自主性的尊重。

過度教養

過度教養的壞處

過度教養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

  1. 缺乏獨立性:過度教養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主性和獨立性,無法自主解決問題和做決定,過度依賴父母。
  2. 自尊心低:過度教養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法勝任任何事情,從而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
  3. 缺乏應對能力:過度保護的環境讓孩子無法學習如何面對挫折和挑戰,導致他們在遇到困難時容易感到無助和焦慮。
  4. 社交困難:過度干涉孩子的社交生活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難以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5. 過度依賴:這些孩子在成年後可能會過度依賴他人,無法獨立生活和工作。

過度教養

爸媽如何避免過度教養孩子?

避免過度教養需要父母在愛與支持之間找到平衡,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責任,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自主學習和成長。

  1. 給予適當的自由

  • 方法:讓孩子有機會自主決策和行動,適當放手,讓他們學會面對和解決問題。
  • 步驟
    • 讓孩子參與家庭決策,如選擇晚餐菜單或計劃家庭活動。
    • 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讓他們獨立完成一些任務,如整理房間或完成家庭作業。
  1. 建立合理的期望

  • 方法:根據孩子的能力和興趣設立合理的期望,避免過高或過低的要求。
  • 步驟
    • 與孩子一起討論他們的目標和計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 當孩子達成目標時,給予適當的獎勵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
  1. 鼓勵自主學習

  • 方法:鼓勵孩子自主學習和探索,讓他們在試錯中成長。
  • 步驟
    • 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和機會,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內容。
    •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提供指導和支持,但不要替他們解決問題。
  1.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 方法:幫助孩子學會分析問題和尋找解決方案,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步驟
    •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與他們一起分析問題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 鼓勵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並在必要時提供建議和支持。
  1. 允許孩子犯錯並從中學習

  • 方法:當孩子犯錯時,給予支持和指導,而不是責備或替他們解決問題,這有助於他們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
  • 步驟
    • 當孩子犯錯時,與他們一起分析問題的原因,並討論可能的解決方案。
    • 鼓勵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並在必要時提供建議和支持。

圖片來源:photoac

情緒在乎於溝通與表達 3大原因令孩子無法釋放壞情緒

釋放壞情緒

每當有負面情緒時,你會如何釋放壞情緒?或者你的答案是「 看電影、睡覺、 做運動、 狂食……」但偏偏有一點, 很管用但大多數人都不會做或不懂得如何做,那就是:「講出來」。

孩子不開心時,我們會說:「寶貝別哭,有什麼事和我講」。

工作中壓力大感到焦慮,朋友會安慰:「沒什麼大不了,我陪你聊聊天」;

夫妻間出現矛盾,好的解決方式也是:「不要放在心上,我們好好溝通一下。」

「講出來」3個字,雖然簡單,卻很有效, 因為它可以:

釋放情緒;讓別人理解自己;讓自己產生被理解被支援的感受;修復關係,重建信心……

情緒在乎於溝通與表達【育兒辰話】

根據《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作者Dr. Daniel J. Siegel 的分享中,當我們能用詞語和句子準確地表達當時的情緒,可以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以及讓心情平靜下來。

然而, 為什麼不是所有人都能把痛苦的內心與壞情緒說出來?其中有3大原因,我們要理解:

第一,壓抑情緒的訓練

華人的社會總認為有負面情緒是不應該的,故此從細被訓練成壓抑情緒,例如我們家長會對孩子說:「不要哭,好小事的」、「少少問題,哭什麼呢?」、「不准哭,收聲!」 等語句語言句子導致孩子從細已經抗拒負面情緒,但情緒是沒有分好與壞,而當刻表達的情緒是孩子真真徹徹當刻的感受。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故此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學習擁抱情緒,學會與情緒溝通。

第二,情緒的表達方式

大部份人當有負面情緒時,我們總把焦點放在發洩情緒上, 例如「你知不知我很嬲」、「我現在很不滿意」、「我對你感到失望」等字句,但這些表達的方式往往只讓對方感到難受,最大的缺點是對方只知道你有負面情緒,而不知道你負面情緒背後的原因。

何謂有效的表達方式?關鍵在於我們能否讓對方同時知道我有什麼感受和我自己感受背後的原因,所以多善用「我感到⋯⋯,因為⋯⋯」這些字句, 慢慢協助我們提升表達情緒的語言能力。

第三, 擔憂說出來的不確定性

當一個人從小被滿有規條、指責、批評和限制的氛圍長大,大部份兒童都會害怕表達自己的情感,因而否定或壓抑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們能否為孩子提供一個開放、包容和輕鬆的空間,讓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是培育孩子自我表達的基石,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能否從小讓孩子感受到同理心,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有共鳴十分重要。

情緒在乎於溝通與表達【育兒辰話】

未來的世界變幻莫測,同樣我們的情緒也因為世界的變化而有所影響,從小培育與情緒溝通就變得十分重要, 鼓勵大家從今天開始有效地表達情緒,讓對方感受到的不再是發洩,而是同理。各位加油!

圖片來源:freepik

——————————————

作者:梁辰民(辰民爸爸),正向家長學院總監及香港兒童基金會名譽顧問,擁有豐富家庭教育資歷:兒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碩士、美國PDA正面管教協會家長及學校雙證講師、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兒童及心理發展講師等。致力推動正向育兒態度,曾任ViuTV、中央電視台節目嘉賓,多年間為250+所學校成立家長學堂並開辦家長講座和工作坊,累積超過1000個輔導個案。

辰民爸爸主頁:【Facebook】【YouTube

更多辰民爸爸分享正能量育兒技巧,請按【育兒辰話

醫生解構兒童哮喘5大惡化徵狀 小心流感病毒引起氣管發炎

兒童哮喘

兒童哮喘徵兆|秋意漸濃,雖然日間溫暖,但晚上天氣有時稍涼,寒冷乾燥的空氣容易刺激支氣管收縮,加上正值流感高峰期,容易因感染流感病毒引起氣管發炎,患有哮喘的小朋友亦會更易出現哮喘發作。

哮喘患者常見有「鳴、咳、喘」等病徵,而且病情一般比較反覆,時好時壞,於晚間或起床時會更明顯。不過,嬰幼兒往往未能詳細告知父母或醫生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哮喘發病歲數往往跟遺傳或環境有關,故家長更需要細心觀察相關的誘發因素;若嬰孩患有濕疹、鼻敏感等過敏病、或父母也是過敏體質的話,這些嬰兒患病風險會較高。全科醫生蘇勇柏醫生分享現時治療哮喘方法;若遇上小朋友哮喘發作,家長又要如何應對?

如何判斷小朋友哮喘病情惡化?

兒童哮喘常於4歲左右發病,亦有少數個案在1歲之前已出現病徵。若小朋友已被診斷患上哮喘,家長可留意以下徵狀,以判斷病情是否有惡化跡象:

1. 早上起床會喘鳴和咳嗽;
2. 晚上因咳嗽或喘鳴從睡中醒來;
3. 運動後喘鳴和咳嗽情況增加,或運動量減少;
4. 使用短效氣管擴張劑3、4小時後仍不太見效;
5. 氣管擴張劑的用量增多後,病情未有改善。

建議父母應記錄子女哮喘病發作情況及訂下應變計劃,並依時定期覆診,此舉有助控制病情。如發現有惡化情況,應盡快約見醫生作進一步治療。

治療兒童哮喘的藥物一般包括短效氣管擴張劑和長期預防藥物,兩者功效不同,大部分哮喘藥都使用吸入器,方便兒童使用之餘,亦務求藥物有效地直達肺部。

哮喘藥
哮喘藥:氣管擴張劑(圖片來源:Pexels@Luci)

成人也會患哮喘?

可幸患者於兒童時期哮喘徵狀輕微,或病情控制得宜的話,有機會在成年前「斷尾」;但成年後才患上此症則較難根治,需要後續小心護理。在成年期才病發的哮喘(Adult-onset Asthma),常見有職業性哮喘,源於在工作場所長期或大量接觸刺激物質。另外,亦有機會與呼吸道感染、藥物、劇烈運動或情緒波動有關,但與兒童期病發的哮喘相比,徵狀則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並較易削弱肺功能。

由於哮喘與多種疾病徵狀相近,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擴張等,一般人要分辨並不容易。特別是成人患者,除了醫生臨床診斷外,進行肺活量測試亦是斷症方法之一。

須長期監察哮喘病情

若被診斷患上哮喘,可跟從醫生處方,使用短效氣管紓張劑作應急或短暫紓緩之用;因治療兒童與成人哮喘的劑量略有不同,兒童需小心使用,不宜過量;同時亦需避免依賴短效氣管紓張劑,患者若因徵狀改善而誤以為病情受控,反可導致哮喘惡化。

哮喘患者應按醫生指示,定時及持續使用長期預防藥物(如吸入式類固醇)控制氣管炎症,而並非於哮喘發作時才使用,也不應因為徵狀受控而自行停藥,以免病情更為反覆。

受致敏原影響而病發的哮喘患者,則可按醫生指示嘗試脫敏療法,透過持續接觸適量的致敏原,令身體逐漸適應並改變過敏反應,惟過程可能需時2至3年。

哮喘

別以為哮喘於短期內無復發便算痊癒,哮喘病的特性是較為反覆,即使病情好轉,患者亦應定期覆診及自我監察病情。建議哮喘患者天氣寒冷時戴上口罩或圍巾,減少吸入冷空氣;另可每星期做 2 小時或以上的帶氧運動,如急步行、游泳、瑜珈等;平常保持家居清潔也能控制哮喘病情及減少病發的機會。

———————

蘇勇柏醫生

作者:蘇勇柏醫生為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

更多Dr. So的專業分享文章,請按【蘇勇柏醫生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