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246

兒童焦慮症|精神科醫生解釋香港學童疫後復常的情緒壓力

兒童焦慮症

兒童焦慮症|疫後復常,但年青人或小童相繼出現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甚至對除口罩正常生活也產生不安全感,加上之前不能與其他小朋友見面玩樂,對社交層面上同樣出現障礙等問題。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 – 陳君訥醫生分享更多青少年及小童因恢復恆常活動時,家長或年輕人的情緒管理意見。

Q1:疫情對青少年及小童最常出現什麼情緒問題?

在疫症這幾年之間我所接觸到學生,在生活及學習都面對不少的挑戰。因疫情及檢疫原因需要在家學習及網上授課,學童是需要作出很多轉變來適應。因為長時間需要以電子儀器上網及學習,他們都表示都有專注的困難,而且會影響到他們學習的動力。

由於網上學習在技術上有一定的困難與限制,例如未能與老師作即時直接的交流,不清楚功課的要求,未能順利地於網上提交功課等等,影嚮了他們學習的質量及進度。另外,面對經常改變的防疫措施及復課安排,他們亦感到難以掌握及適應。因此他們在疫情下感到了不少壓力,並於情緒及行為上表現出來。

香港大學在2020年的對幼兒及學童精神健康的研究指出,相較疫情前,疫情中他們出現更多操行行為、專注力過度活躍及社交問題,而有利社交的能力表現亦有所下降。SEN學生受到的影響比非SEN的學生更大。

另外,係英國一份 (COSPACE study in UK, the lancet.com/child-adolescent, Vol 5 August 2021)包括了10036位 4-16 歲學生的研究,封城期間學生有較多情緒、專注力問題。解封後,所有病徵均有減少。疫情前大約有22.3%的學生被認為有情緒問題而需要作進一步跟進,疫情後上升到24.2%。另外,疫情前大約有28.6%的學生被認為有專注力問題而需要作跟進,疫情後數字則上升到29.4%。SEN學生的行為,情緒,專注力問題較嚴重。但他們的問題於解封後並沒有下降。

德國的一個研究指出,無論在情緒問題的癥狀上,如情緒低落、易怒、頭痛及胃痛等的出現情況,在疫症時期有明顯的上升。

其他國家亦有研究指出,無論在焦慮或抑鬱指數(澳洲)、疑似個案數字(加拿大)、有可能被視為精神健康問題個案(英國)或情緒病癥出現的普遍率(中國),數字都有顯著的提高。

宏恩基督教學院及晉峰青年商會於2022年7月13日發表了「香港學童情緒健康問卷調查」。該項研究於疫情期間以問卷訪問了1,501名介乎9至17歲學童,調查顯示有約兩成學童壓力指數高於正常水平,逾一成多學童感到抑鬱(13.4%)及焦慮(12.5%)。報告亦指出,21.9%學童「發覺自己很容易被觸怒」,23.9%學童「感到很難自動去開始學習/工作」,以及有34.7%約學童「憂慮自己恐慌或出醜」。

Q2:為什麼會在抗疫時段患上情緒問題?

在抗疫時有情緒問題出現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 在疫情期間,學童會擔心他們自己或家人會患上新冠肺炎,因為當時仍未知這個病的嚴重性,亦不清楚是否有有效的治療。另外,由於學童未能客觀分析,坊間對重症的過度報導,亦會增加他們的憂慮。
    • 日常生活規律因疫症與檢疫措施而被打亂,本來規律的生活,例如早起、上學、飲食習慣、功課學習及戶外運動都受到影響而變得混亂無序。
    • 不能適應網上學習。專注力冇咁好,冇咗同老師互動,冇聽得咁明,尤其係一些復雜抽象的概念。用電子方法交功課,亦可能出現問題,你已為交咗但原來冇,冇得睇住黑板抄功課,多咗甩漏。尤其是愈高年級,學習內容轉趨複雜,他們適應情況更為困難。
    • 社交隔絕:與其他朋友同輩互動的機會因檢疫措施而大大減少,小朋友不能從與人真正的相處中練習社交技巧,亦不能從觀察其他同伴中學習社交技巧,社交能力有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 運動減少,課外活動及消閒活動差不多完全停止,沒有渠道去減壓,生活的開心滿足感也可能因此下降。
    • 因疫症及檢疫原因,學童留家的時間增加,或許會因為與家長接觸較多,會有更多機會產生摩擦争執
    • 家庭經濟環境轉差,家庭收入減少甚或家長失業,因此對家庭及家長所造成的壓力,也會使學童感到憂慮不安。

兒童焦慮症

從一些研究中可能歸納多項可能導致兒童及青少年於疫症期間出現情緒問題的高風險因素:

  1. 女性比男性以乎出現較多情緒問。
  2. 較年長的學童表現出較多的情緒問
  3. 孤立,社交支援度低的學童
  4. 低收入的家庭
  5. 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
  6. 家長本身的壓力及心理健康問題。

研究並歸納出一些減少學童於疫症期間出現情緒問題的保護因素:

  1. 運動
  2. 飲食營養均衡
  3. 建立健康的親子互動關係
  4. 增強社交支援與網絡
  5. 建立面對生活能力的強韌性,如提升抗壓能力、解難能力及調節情緒的能力等。

Q3:焦慮症、社交焦慮症及抑鬱症嗎? 當中分別是什麼?

青少年及小童有機會會患上焦慮症及抑鬱症,抑鬱症主要病徵是情緒低落。

焦慮症的主要病徵是覺得過份驚慌,緊張,焦慮,有部分病人同時會出現兩種抑鬱及焦慮病徵。

抑鬱症病徵:

情緒低落,沒精打采,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勁,失去興趣,很「頹」。睡眠,胃口出現問題,對自己及將來充滿負面、悲劇的想法。嚴重者更有自殺的念頭。專注力及記性下降,神不守舍等。

焦慮症病徵:

當面對危險、壓力時,有驚,焦慮,惶恐的感覺是很正常的,就好似火災時警鐘響起,提醒我們要逃生。焦慮的身體和情緒反應,其實是大腦給我們的訊號,提醒我地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面對。當危機在前,情緒上會感到焦慮、害怕,思想上會覺得「有麻煩」,容易「往壞處想」想像最壞的情況,甚至會怪責自己,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

身體亦會有反應,出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繃緊,手謄腳震;有時亦會出現輕微肚痛、頭暈頭痛等,甚至會因為擔心和緊張影響胃口和睡眠。

在大部分情況下,以上提到的焦慮反應會隨着危機壓力的減退而消除。但係當警鍾失靈,在沒有壓力危險下出現焦慮情緒或身體反應在,並持續一段時間,以及開始影響正常生活,以及帶來情緒的困擾,則是焦慮症。

焦慮症的種類,分類視乎焦慮的焦點即驚怕甚麼

廣泛焦慮症:持續地、過量地對所有野都擔心。沒有固定驚或擔心甚麼,遇到、諗到就會擔心 ( 家庭、經濟、健康、安全、表現、犯錯、天災人禍)。經常坐立不安、容易忟憎、肌肉繃緊、難以集中精神沒原因下周身唔舒服、難以入睡。

社交恐懼症:過份擔心及逃避需要社交、表現自己的情境。過份擔心、恐懼於社交情境下出醜、被批評、不被接納

分離恐懼症:極度擔心、不能接受與依賴的對象分開。擔心自己或依賴的對象的安全,健康,擔心自己或他們生病、有危險。分離時,明顯的表現非常不安(發脾氣、不能獨自睡覺、沒原因下周身唔舒服、拒絕上學、拒絕讓依賴的對象離開自己)

恐懼症:對某樣生物/物件/情況心感恐懼 (例如: 血、畏高、蛇)

驚恐症:沒有觸發點下,恐慌特襲重複地突然出現。恐慌特襲:突然間極度慌張、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心慌慌、頭暈眼花、手震腳震,漂汗。經常擔心恐慌特襲的出現、或因此而出醜而逃避外出

強逼症:重複出現的強逼思想 (Obsession)和強逼行為 (Compulsion)。

Obsession:重複,令人不安而又不能控制的觀念、畫面、念頭、衝動、擔心

Compulsion:不能自已、依固定方法,程序的重複動作與行為常見主題:擔心污染、感染、出錯;重複檢查,數數,清潔,洗手

Q4:香港多青少年及小童患有情緒問題?

各國對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問題的研究中,兒童及青少年焦慮症的發病率大約為6-20%。而抑鬱症於兒童的發病率大約為2%,青少年則為4-8%。在2008年一個於香港的研究指出,中一至中三的青少年焦慮症及抑鬱症的發病率為6.9%及1.3%。

Q5:家長應如何留意及察覺什麼症狀,青少年及小童可能有情緒問題?

除Q3列出的病徵外,青少年及小童亦可出現以下情況:

  • 沒心機玩
  • 逃避上學
  • 逃避社交
  • 封閉自己,非常退縮
  • 睡眠出現問題
  • 行為倒退到好似bb咁,明明自己做到都要人餵,要人抱,要人幫手換衫沖涼,非常黏人
  • 少少唔如意,就大發脾氣,哭泣不停。
  • 經常呢度唔舒服、嗰度唔舒服,特別係腸胃不適,頭痛頭暈。

兒童焦慮症

Q6:如發現小朋友有情緒問題症狀,應如何處理?

  1. 保持冷靜,不要過度緊張。一緊張,就不能耐性聆聽,亦不能好好分析問題及找到解決辦法。有唔開心同情緒低落唔一定係有抑鬱症,有擔心,緊張,焦慮亦唔係一定係焦慮症。所有負面情緒表現,都係大腦俾我地嘅訊號,提醒我地小朋友出現咗困難,要幫手同處理。
  2. 反映俾小朋友知,我地留意到佢有d 唔妥當,問下佢地有冇野需要幫手。耐心地引導小朋友表達正在面對的困難,家長於問嘅過程中,自己都要清楚理解同解構到小朋友的困難和問題在那裡。問嘅過程要柔和同保持中立態度,適當時要俾空間,不要令子女你係度質問緊佢。
  1. 多聆聽,多了解,多表達共鳴及支持。
  2. 分析問題,引導子女想出解決方法。表達意見時留意語氣,用詞,避免令子女感到受怪責或做得不夠好。表達建議切忌“ Push too hard”,時不時要了解對方對你提出的建議嘅睇法。最好是提出適量的引導後,俾d空間對方沈澱消化一下。唔好急進地要子女改變。
  3. 得到子女同意後,可以找老師,社工了解情況,或幫助提供解決方法

Q7:需要觀察多久才找醫生?

當病徵持續數星期或數月,家長、老師或社工嘗試同小朋友傾及解決問題,但不成功時,就要搵專業人士幫手。若小朋友出現自殺的念頭,就要盡快搵專業人士幫手。

Q8:如小朋友出現焦慮症或抑鬱症,會帶來什麼影響? 最嚴重者可引致什麼問題?

可能會影響正常學習、社交及課外活動的參與,繼而影響身心發展,引起持續到成年後的身心精神健康問題。最極端但罕有的情況是,承受不了身心煎熬而傷害自己。另外,亦有機會影響到家庭的氣氛,增加其他家人的壓力。

Q9:精神科醫生可如何醫治? 需要藥物治療嗎? 什麼情況需要入住醫院?

藥物及心理治療。冥想、靜觀治療適合小童或年青人嗎?如不適合,小朋友可有非藥物治療及訓練嗎?

有多種因素導致抑鬱與焦慮症。生理因素包括主管負責情緒控制腦部區域「失靈」,或腦神經傳遞物質的不平衡,生理因素可以是由於遺傳或由壓力所引致。心理因素則包思想謬誤(cognitive bias)如非黑即白的極端思想模式、災難化思想,以偏概全,過份武斷,選擇性留意負面訊息等等。環境的因素如生活壓力,童年逆境或虐兒經歷等也可以是原因之。

因此,完整的治療方案需要針對以上因素來處理。藥物主要幫助改善腦部“失靈“及腦神經傳遞物質的不平衡,幫助改善癥狀。心理治療主要處理心理認知及環境因素而起的問題,例如認知行為治療幫助改善思想謬誤。身心放鬆練習 (如漸進式肌肉鬆弛練習)及靜觀訓練則能幫助病人紓緩焦慮負面情緒反應及學習接受負面情緒,與它和平共存。

學童亦可以得益於社會生活能力訓練,如解難能力訓練、學習能力訓練等,可以使他們更有效去面對日常會面對的壓力,以及更有自信去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使他們不會因為生活中的困難而容易感到沮喪。

當一般門診治療效果不理想,患者仍有顯著的抑鬱或焦慮癥狀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又或患者表現出嚴重的暴力行為對他人人身安全構成風險,或有嚴重的自殘行為及自殺念頭,對自身生命安全有重大風險,這些患者都有需要入院接受治療。

Q11:藥物會有副作用嗎? 家長需要如何協助?

抑鬱症,焦慮症第一線藥物治療為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通常簡稱為血清素。

大致上,大部分病人於服食後並沒有大問題。副作用通常是短暫而輕微,或於服食高劑量時才出現。副作用包括: 腸胃不適,胃口改變,頭痛,睡眠受到影響,性功能障礙等等。

有極少數的病人於服藥後會多咗自殘自殺行為,但出現呢個情況是非常罕有,係大部分情況下,藥物能幫助抑鬱焦慮病徵減退而令自殘自殺念頭及行為減少。不一定每個病人都有副作用,亦不應該有可能出現副作用而不選擇用藥,詳細可以再向醫生查詢。

Q12:經治療後,小朋友長大後會復發嗎?

大部分病人經治療,病徵會大為改善,生活亦可回復正常。長遠來說,是否復發,視乎引發抑鬱症、焦慮症的生理、心理及環境因素是否仍然存在。無論如何,重視精神健康,增加抗逆力對抑鬱症、焦慮症是有幫助的。

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君訥醫生
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君訥醫生

 

想知更多兒童健康資訊?請按【生活健康

圖片來源:pexels

丹麥大學研究:重磅BB成年後較聰明 如何肥胎不肥媽?

嬰兒體重

BB體重與智力發展研究|研究證實早產嬰兒的智力一般比足月嬰兒發展得較慢,由於早產嬰兒的腦容量較正常嬰兒的腦容量低,因此對日後的學習生活和智力發育可能有一定的影響甚至障礙,那麼重磅BB腦容量較正常重量BB的腦容量高?BB體重與智力發展真的有關?

BB體重與成年智力調查

於2017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首席研究作者Trine Flensborg-Madsen發表過一篇文章,報告有關研究團隊探討3個不同成年年齡的出生體重和智力之間關係。該研究的對象是在1959年至1961年於哥本哈根出生的圍產期嬰兒群組組成,研究團隊收集了4,696名研究對象的出生體重資料及多於或相等於一項智力評估結果進行分析,智力評估測試分別在各研究對象於19歲、28歲及50歲三個不同年齡時期進行,而且三個年齡期分別採用適用於該年齡期的智力評估測試工具,結果顯示,智商和出生時體重是正比關係,出生時較重,成年後就較聰明!

BB體重

自古以來,老人家總覺得養孩子要養得肥肥白白,給他們多吃營養食物就越聰明,給孩子多吃營養食物固然沒有錯,但哥本哈根大學這個研究結果提出了新的洞察力,孩子長大後的智商或許與剛出生時的體重同樣有密切關係,由於胎兒在母親體內初期已經開始倚靠母親的營養,所以這個時候孕婦吸收足夠營養至為重要,讓胎兒成長有一個好開始。

懷孕早期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胎兒獲得足夠的營養,將來智商可能就較高,這與研究胎兒成長和大腦發育之間有著密切聯繫。

那麼母親在懷孕時期是否可以大吃大喝養肥胎兒?

大吃大喝當然不好,相反如果嬰兒出生時過重除了令分娩過程有風險,也會引致不少嬰兒健康問題,所以懷孕期間最重要是注意飲食健康、營養配搭及均衡攝取,尤其在孕早期絕不可吃得過多,在整個懷孕過程要保持體重,避免攝入過多熱量以致體重過度增加,引致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疾病的風險。孕婦可以少吃多餐,多吃一些豐富維他命、蛋白質、鈣質等食物。

BB體重與孕期體重

懷孕期理想體重增長

懷孕期間需要飲食均衡、保持適量身體活動,維持體重適當增長。

  • 懷孕初期三個月體重增加較少,約0.5-2.0公斤;
  • 懷孕第四個月開始,每星期平均增加約0.4-0.5公斤。

懷孕期體重應增加多少?

懷孕期的體重增加多少才是合適,要視乎懷孕前的體重指數(BMI)。
BMI是:懷孕前的體重(公斤)÷身高(米)÷身高(米)

懷孕前的體重指數 建議懷孕時體重增加* (適用於華人婦女)
低於19.0 13至16.7公斤
19.0至23.5 11至16.4公斤
高於23.5 7.1至14.4公斤

 

如果孕期體重量增加不足,應怎麼辦?

懷孕初期可能因孕吐或胃口欠佳,而體重輕微下降,孕婦可以「少吃多餐」的方式,定時吃正餐外,亦要有多次小吃,以攝取足夠營養,可選全麥麵包、果仁、乾果,並要確保喝足夠的水分。

資料來源:www.researchgate.net香港衞生署孕期的健康飲食

更多懷孕準媽文章

圖片來源:freepik



復活節甜品|朱古力活復蛋/兔仔/手工餅乾禮盒 可愛吸睛 躍進繽Fun美味世界

復活節快到,各大品牌一湊熱鬧推出各款應節甜點,當中包括奇趣朱古力蛋、香脆可口的手工餅乾、充滿傳統風味的麵包,及節日限定混合茶品等,造型可愛吸睛,更暗藏多個驚喜!

Venchi 黑巧克力小雞寶寶、牛奶巧克力小兔/各$100。

Venchi | 享受多重口味

Venchi 採用全新配方製作的復活節系列2023,從傳統皮埃蒙特甜品啟發,將標誌性的巧克力食譜改編成巧克力蛋版本,配以不同質感和口味融入巧克力蛋中。如當中的手工原粒榛子牛奶巧克力蛋和純素的手工原粒榛子黑巧克力蛋,內層均有鬆脆的無麩質皮埃蒙特餅乾及原粒榛子,包裹在巧克力中,每一口都能嚐到鬆脆口感。

當文歷餅店 by DOMINIQUE ANSEL| 清新可口甜點

每逢復活節,當文歷餅店 by DOMINIQUE ANSEL亦推出復活節限定產品,主打的Peep-a-Boos,盒內藏有 6 隻可愛趣緻的朱古力慕絲小雞,充滿香脆可口的朱古力脆脆和曲奇塊,享受多種口味。此外,當然不少得的十字麵包,包裹著香甜的提子乾、糖漬橙皮和糖漬檸檬滲出甜美果香,充滿傳統風味。

 

Fortnum & Mason |優雅華麗之選

獲得皇室認證的的Fortnum & Mason ,向以優雅賣相、英倫風味見稱,一系列精緻禮品及美點,當中包括節日限定混合茶品、趣緻朱古力復活蛋、復活節下午茶小食禮籃及精美餅乾等,外表華麗之外,內裡同樣吸引,送禮尤其大方得體。
Decorated Easter Egg Trio,三款精美復活蛋以古董模具手工製成,打開朱古力外殼,即可享受由牛奶和黑朱古力製成的可愛動物造型零食。($738)

 

LUCULLUS龍島|造型奇趣滿Fun

LUCULLUS龍島限定復活節系列,特別配以可愛插圖包裝,以及精巧造型產品的復活節禮盒,包括可愛小雞朱古力、復活奇趣雜錦禮盒,還有一款粉紅賓尼兔造型的士多啤梨麻糬芝士慕絲蛋糕,為節日增添無限活力與氣氛,同時滿足各位大、小朋友的童心!

 

Marks & Spencer|無塑膠復活蛋包裝

英國馬莎Marks & Spencer (M&S) 今年繼續推出多款應節朱古力,各款動物朱古力以3D造型呈現,如捲毛小狗和孵蛋小雞,還有外型激似恐龍蛋的朱古力復活蛋,設計精緻可愛。除了產品添加創意和驚喜外,亦同時採用100%無塑膠復活蛋包裝,不忘環保。

 

動物造型朱古力棒、迷你斑點復活節蛋及Percy小豬果味軟糖等,派對小吃之選。 ($35至$109)

 

中醫推薦1平價養顏食物 常保皮膚彈滑水潤防鬆弛下垂

平價養顏食物

平價養顏|人人都希望皮膚保持滑彈潤,有些人會為防止面頰下垂而花大錢、落成擔心機在外在的皮膚保養及護理上;另外有些人則喜歡透過食療來為皮膚作內在的「補養」。常常有人問筆者:「許醫師,以妳行醫將近20年的經驗去看,如果想皮膚常常處於幼嫩、光滑無紋、彈性充足又水潤,到底靠外在護理還是內在調養才能有最佳效果?」筆者的答案當然是內調外護,效果相輔相成。

平價養顏

平價養顏食材

外在護理不在本文範圍之內,本文介紹一種平宜、美味而養膚效果又非常好的尋常食材:雞腳。香港人又會稱之為雞爪或鳳爪。華裔或受華夏文化影響的族裔,對食用雞腳都是很接受的,亦普遍認為雞腳是美食。

不過,對於西方族裔或中東、北非一帶的人來說,雞腳並非食物,對於「吮腳趾」非常抗拒。最近有一則新聞是關於埃及的,由於食物價格怨脹,埃及政府呼籲人民食用雞腳以攝取足夠營養,在當地,雞腳是極之便宜的,因為,民眾視雞腳為貓狗食糧,極大多數的當地人不會以雞腳作為日常食糧。可見文化背境不同,對雞腳的認知也不同。

平價養顏食材

雞腳的營養及禁忌

中醫認為雞腳味甘,性平。雞腳皮多、筋多、無肉,含有豐富的鈣質及膠原蛋白。烹調得宜時質感脆嫩可口,若喜歡軟糯口感的,可以燜煮久些,雞腳就會變的腍滑軟糯,齒力欠佳者也能食用。

現代研究發現,雞腳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膽固醇、脂肪、鈣質等營養成份,多吃能修護細胞,補充膠原蛋白,所以對皮膚的養護功效非常好。不過,它的膽固醇及脂肪含量也不少,所以,高脂血症患者及減肥人士只宜吃少量。

留意食材來源

有指雞腳會含有殘餘的人造激素,對健康有危害。係真定係假?

人體會製造激素,用作調節身體生理機能,如成長、生殖等,這是天然的激素,是身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原素。

但是,很多飼養業者為了加快動物如豬、雞、鴨等的成長,或增加乳牛的產奶量,會用人造激素於飼養動物身上。根據本港法例,人造激素包括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及乙二烯雌酚等二苯乙烯類激素等皆屬違禁品,任何人不得輸入、售賣含有以上成份的魚、肉類、禽類、奶類等供人食用。

目前已證實致癌的人造激素,是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己烯雌酚,曾用作防止孕婦小產。後來發現己烯雌酚會增加患上陰道癌的風險,現已全面禁止使用。所以,大家在購買雞或雞腳時,請揀以有機、天然方式飼養的產品為佳,可降低接觸到人造激素的機會。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含激素的肉類,在經過高溫烹煮之後,其所含的激素也是難以被稀釋及分解的,人造激素跟蔬果中的殘留農藥不同,它不是水溶性,滲進肉類的肌肉細胞後,就很難用水沖走或降低其濃度,最有效避開食用人造激素的方法,就是不進食含有這些物質的食品。

筆者建議,要健康又能獲得雞腳的養膚功效,請勿進食一般飲茶時吃的鳳爪,請選購不含人造激素的雞腳,並以熬煮或燜腍方式進食雞腳,每周的進食次數不宜超過3次,每次大約吃3隻中等大小的雞腳便足夠。多吃反而不利健康。

圖片來源:freepik

作者:註冊中醫師許懿清博士,常於各大報章、雜誌及專欄分享中醫美顏及養生資訊,並著有19本中醫養生食療書藉。近年創立中醫養生美顏品牌「懿 YI BEAUTÉ」,結合中藥護膚概念及超過10年的行醫經驗,親自設計及監製一系列的中藥護膚品及養生茶包。

Facebook:許懿清中醫師懿 YI BEAUTÉ

更多許醫師的專業分享文章,請按【許懿清中醫師健康資訊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請按【健康養生

長滑梯公園|新蒲崗遊樂場本年1月重新開放 設旋轉360+3層滑梯樹屋

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外國的公園、遊樂場比較好玩,因為空間面積大,而且設施新穎,但其實香港在未來將會有很多 長滑梯公園 ,適合小朋友玩餐飽!Blogger工程師媽媽學堂最近介紹了一個位於新蒲崗的 長滑梯公園,滑梯樓高3層,絕對刺激!

工程師媽媽學堂表示,這個 長滑梯公園 有旋轉360、樓高3層的滑梯,屬170個康文署陸續改造的公共遊樂空間:「小朋友有無勇氣去挑戰?總是覺得外國的公園比香港好玩?我哋就由現在開始一同推倒古舊的思想,當移民的朋友回港後,香港的公園將會變得不再一樣。」

長滑梯公園陸續落成

康文署計劃在未來五年改造全港超過170公共遊樂空間。為使設施更具創意和趣味,同時滿足居民需要,康文署在改造設施過程中會鼓勵和促進社區參與和民間共議,聆聽和整合各方面的意見,並將可行及合適的設計和設施加入遊樂空間內,以提供更具創意、有挑戰性及趣味性高的遊樂空間。

大家無睇錯係170個,首批改建的遊樂設施已陸續排住隊落成。各位小朋友準備好去一一挑戰未?

香港的公園普遍面積細小,設計容量只是給予當區居民使用,切勿一窩蜂到訪。建築署和康文署已密鑼緊鼓努力進行工程,平圴每年有20至30個不一樣的公園更新,大家耐心等候,總有一個在您家附近。

地點:崇齡街遊樂場
https://maps.app.goo.gl/X3V1b5gCV1epUjk8A

分享:公園旁是馬會,附近環境一般,但煙民總算遵守規則,沒有在公園範圍內吸煙。

滑梯塔只限6-12歲小孩,大家緊記注意安全,家長請提醒小朋友注意規則,一個跟一個,用正確的姿勢落地!

圖文獲工程師媽媽學堂授權轉載

想知更多好去處,請按【親子好去處

消委會3款高分電磁爐推介!最平$350有找!容易收納、3段式定溫設置、定時烹飪!附機電工程署2大使用貼士

小型單頭式電磁爐

為了打邊爐,很多家庭都會有小型單頭式電磁爐,小型單頭式電磁爐可以靈活移動位置,使用時十分方便。消委會曾與機電署合作測試12款電磁爐,今次MameShare為大家整合了測試中3款整體評分4.5星的小型單頭式電磁爐,而這3款的效能表現出色,值得大家參考。

消委會測試電磁爐|3大高分電磁爐推介!

消委會高分電磁爐推介|1.  Ikea Tillreda – 4.5星

Ikea Tillreda 電磁爐適合小廚房,而且容易移動及收納。這款電磁爐電磁感應裝置可以直接將熱能傳導至磁性鍋具,所以能提供有效、快速的熱能。另外,使用方法都相當簡單,大家在輕觸式控制板上,只需按壓”+”和”-“,就可以調校溫度。

價錢:$349.9
尺寸:闊度27厘米、深度30.5厘米、高度6.2厘米
功率:2,000W

消委會高分電磁爐推介|2.  SPT IC-2020HF – 4.5星

SPT IC-2020HF電磁爐有超薄機身,所以十分適合小廚房及收納。而這款電磁爐有LED顯示屏,設多種功能,包括3段式定溫設置及定時烹飪設置,讓大家可以更易煮出不同的菜色。另外,電磁爐有隱藏式散熱風扇,方便散熱。

消委會電磁爐高分推介
圖片來源:clpdomeo.com

價錢:$429起
尺寸:寬29厘米、高4厘米、深37厘米
功率:2,000W

消委會高分電磁爐推介|3.  豐澤fortress FIC16T- 4.5星

第三款是豐澤fortress的FIC16T電磁爐在今次的測試中都取得好成績,但現時市面暫時看不到有現貨。不過,大家可以再留意一下這款電磁爐未來會不會繼續有,有的話都值得入手,因為在測試中評價相當高。而且它是附有配件,是鍋連蓋的。

消委會電磁爐高分推介
圖片來源:消委會

價錢:$498
尺寸:闊度29.9厘米、深度38厘米、高度4厘米
功率:2,000W

機電工程署使用2大貼士

  • 用戶在使用電磁爐時應遵照說明書指示使用及保養
  • 安排有經驗的技師進行定期檢查

資料來源:消委會

更多關於 家庭電器 選購貼士文章

澳門親子遊|澳門巴黎人酒店天倫房+新濠影滙3日2夜行程大公開

澳門鄰近香港,而且花費又不算高,絕對適合一家大小 澳門親子遊 !除了室外遊樂場、滑梯公園等好去處外,澳門的親子酒店亦有不少親子玩樂設施,Blogger MuiGs早前一家四口入住澳門「巴黎人」的天倫房,玩足3日2夜,以下為她提供的行程,有興趣去 澳門親子遊 的爸媽不妨參考一下!

澳門親子遊第1日

我哋今次係住巴黎人嘅天倫房,大概12點到酒店,好快就攞到房!其實呢間房我哋之前都住過,真係超鍾意!最大嘅原因係小朋友有自己嘅碌架牀同小朋友corner,爸爸媽媽又有自己張牀,真係啱晒一家四口!小朋友見到張碌架牀開心到飛起,當然係爭住瞓上格牀啦,好彩我哋係住兩晚,可以一人瞓一晚。

 

晏晝我哋食巴黎軒,喺巴黎人6樓。環境同嘢食都值一試,主要係喺鐵塔裏面食。作為一個遊客,呢個賣點都已經夠晒吸引!

食完之後,第一站就去巴黎人Playhouse「Qube Kingdom」,玩咗兩個鐘。呢個Playhouse有室內同室外遊戲區,室外主要有旋轉木馬同埋一個城堡造型嘅瀡滑梯。室內就有火箭造型瀡滑梯,波波池,switch etc. 夜晚行去倫敦人食自助餐 (呢個我覺得可以skip)。

我哋今次唔記得帶泡泡浴,諗住臨時去買,點知好多地方都斷晒貨。雖然冇泡泡,但係兩姊妹浸浴已經超happy。

澳門親子遊第2日

第二日行咗去新濠影滙食晏同埋玩Playhouse,新濠影滙PlayHouse超級大,有好多唔同樓層同埋區域。最正嘅係,價錢可以玩全日,總之你一路唔出嚟,就可以玩到佢哋閂門,我哋玩咗4個幾鐘,頂唔順要出嚟食晚飯。家姐最鍾意玩就係個跳樓機,玩咗好多轉!

夜晚我哋就上咗巴黎鐵塔睇風景,因為我哋係住客,可以免費上7樓,同埋37樓觀賞風景。Emma不嬲畏高,一上到37樓就腳仔都震埋。影咗幾幅相就返房開party。因為兩姊妹好鍾意間房,所以想好好enjoy吓。

文章獲MuiGs授權轉載

想知更多好去處,請按【親子好去處

親子行山鬧市路線 零難度攻龍虎山

龍虎山

香港都市人缺乏運動,最啱就係放假一家大小去郊遊,而今次介紹嘅龍虎山是香港遠足挑戰嘅其中兩個景點。唔好諗住遠足挑戰就會好難,其實今次要行嘅龍虎山係小朋友都會行得到,唔係行山老手都行得到。

龍虎山係香港其中一個郊野公園,佢嘅特色係留有其中一個英治時期嘅炮台,而呢個炮台仲係香港現存嘅一個二級歷史建築。為咗令到成日留係屋企嘅雪梨B都可以出去行吓,今次雪梨媽就帶埋雪梨B去龍虎山感受一下大自然。

星期六早晨,嗰日幾好天氣,雪梨媽同雪梨b就由山頂出發沿盧吉道向下行去龍虎山。全程都係已開發嘅石屎路,非常易行。沿路有唔少遊人,仲有人沿山路跑步㖭。松林嘅當中有幾道好似門咁嘅石造建築物。

龍虎山

雪梨b對於呢幾個建築物表示好奇,即刻問係乜嘢來。雪梨媽當然有做足資料搜集,同雪梨b 講解呢一個松林廢堡嘅歷史作用:「呢個廢堡就係香港抗日時期嘅作戰設施。」

雪梨媽係沿路都同雪梨b講左唔少嘅香港歷史,雪梨b喺有農舍、河流及瀑布等自然景色嘅龍虎山行程中都玩得好開心。

龍虎山

龍虎山資訊懶人包

龍虎山

難度:半粒星星(五粒星星最高)

適合年齡: 任何年齡

 交通工具:

由薄扶林水塘道出發

37A巴士、90B巴士、970巴士 由薄扶林水塘道下車。

由香港大學站出發

由香港大學港鐵站行5分鐘,23巴士、40M巴士、103巴士由香港大學東閘下車。

附近景點: 西高山、摩星嶺、薄扶林水塘

附近美食:

  • 一念素食(逸夫教學樓地下) 核桃豆漿、香芒鮮猴頭菇、蜜汁素叉燒配脆
  • Cafe330(莊月明文娛中心2樓) 檸檬芝士雜菌意粉、摩洛哥雞鎚有機米
  • 學。食(綜合大樓地下3B號舖) 汁燒牛肉飯、玉子燒、吉列豬扒野菜

_________________

撰文:雪梨媽 (Facebook : 雪梨家族吃喝玩樂Fun )

想知更多好去處,請按【親子好去處

妊娠糖尿病產後飲食3大法則!預防患上真正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產後飲食3大法則!預防患上真正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產後飲食|妊娠糖尿病是孕婦惡夢,因熊既可能會導致胎兒過大而令生產出現困難,或需提早剖腹生產,亦會增加畸胎、胎死腹中、羊水過多、早產等風險。雖然妊娠糖尿是暫時性的疾病,但患者在產後都需要注意飲食,不然以後會有更大機會患上糖尿病。註冊營養師魏凱怡博士分享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產後飲食禁忌及原則。

妊娠糖尿病成因

懷孕期間由於體重上升以及荷爾蒙出現變化,導致孕婦的胰島素功能降低,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不過妊娠糖尿病大多是暫時性,大部分孕婦的血糖水平會在產後回復正常。但是曾經患上妊娠糖尿病的婦女,日後較易患上糖尿病,因此產後應注意日常飲食並控制體重。

妊娠糖尿病

產後飲食3大原則

1)定時定量
許多媽媽產後忙著照顧嬰兒,無暇照顧自己的飲食,三餐不定時。媽媽應維持每天定時進食三餐主食,另加1至2餐小食。除了定時進食也要注意定量,盡量三餐份量相若。

2)適當攝取碳水化合物
攝取足夠碳水化合物能夠提供能量,對腦部有益,同時有助穩定情緒。坊間流傳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飯,但其實只要控制份量,妊娠糖尿病患者不需過度戒口,可以進食一定份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免血糖過低。

除了米飯類,碳水化合物亦包含其他五穀類、根莖類蔬菜、豆類、水果或奶類食品。控制份量的意思是,將身體每日所需的碳水化合物量平均分配到1日3餐,或因應小食的餐數作出調整。

假設1個體重約60公斤的媽媽每日需要1600卡路里,即是一餐大概需要進食1碗米飯,而小食可以進食1碗水果或者1杯牛奶等,不能在其中一餐攝取過量碳水化合物,例如午餐如吃了2碗飯,晚餐便不能吃。

3)避免進食不健康食品
媽媽應避免進食糖果、煉奶、蛋糕、汽水等含糖量高而且缺乏營養的食物。

妊娠糖尿病飲食原則
專業營養師顧問魏凱怡博士

魏凱怡博士(Dr. Heidi Ngai):香港大學營養學系博士,擁有澳洲註冊營養師及香港營養師協會認可營養師資格,臨床經驗達20年。身為一個香港媽媽,除長期關注下一代對有營健康飲食的普及認知,她亦是一位業餘三項鐵人運動員,現為「TeamStork」營養師顧問。

TeamStork送子鳥團隊:由兩位創辦人Elaine及Laurie於2021年新創立,為香港媽媽設計策劃,提供首創「產後私人助理」專業服務,希望重新定義更優質、更個人化的一站式坐月服務。專業婦科團隊有4大專業範疇專家,包括:婦科中醫博士、註冊營養師、嬰兒睡眠顧問及體適能教練,於懷孕期及坐月期間提供高度支援,例如上文資訊都會教授予各位新手媽媽。

更多 妊娠糖尿病 資訊

想知更多產後貼士資訊?請按【產後護理

書包過重會造成小朋友駝背,但會否導致脊柱側彎(Scoliosis)影響長高?【問問醫生先】

書包過重會否造成脊柱側彎?

學童書包過重一直是父母關心的話題:既擔心因負荷過重影響小朋友長高,更怕會出現脊柱側彎(Scoliosis)等更嚴重的情況。事實上,書包太重的確會令背脊長期受壓阻礙發育、背姿不良導致脊椎骨發展異常,造成小朋友「駝背」(又稱「脊柱後凸」),但這並非脊柱側彎的成因。全科醫生蘇勇柏醫生於今期專欄講解患脊柱側彎的原因,以及家長如何觀察子女有患上此症的風險。

認識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意指脊骨向左或向右彎曲,呈「C」形或「S」形。 任何年紀都有機會患上此症,並按其成因可分為4個類別︰

  1. 原發性脊柱側彎
  2. 退化性脊椎側彎
  3. 先天性脊椎側彎
  4. 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彎

青少年於10至15歲時期發病多屬於原發性脊柱側彎,是常見的脊椎側彎之一。目前確切成因仍然未明,惟女童患病風險較男童高;而父母患有脊柱側彎,孩子的患病風險也會相應增加。如患者於10歲以下已出現病徵,則多屬先天性脊柱側彎或神經系統肌肉病理引發的癱瘓性脊柱側彎。

書包過重會否造成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初期表徵或不明顯

不少家長擔心學童上學時使用的書包太重或坐姿不良是脊柱側彎的元兇,其實醫學上並未證實兩者有必然關係。病情輕微的患者大部分沒有症狀或不明顯,尤其因衣服遮蓋,家長更難以察覺,多在「學生健康服務」例行體格檢查時才發現。

小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以下表徵:

  • 盤骨傾斜
  • 肩膀左右高低不一(俗稱「高低膊」)
  • 左右肩胛骨或側腰不對稱

隨著學童的青春期發育成長,原發性脊柱側彎的弧度會惡化,病徵可能於外觀方面逐漸顯現。脊柱側彎多見於胸椎部位,患者會出現胸腔變形、上背隆起,甚至腰背痛楚、下肢麻痺等。在學童時期患有原發性脊柱側彎,成年後出現脊柱退化跡象的風險亦會較高。

脊柱側彎影響

此症長遠有機會併發多種健康問題,例如骨質密度下降、骨質疏鬆症;位於胸椎的脊柱側彎,可引發肺部變形、肺容量下降等長遠問題,影響心肺功能;或是因姿勢動作的代償作用,使不同部位的關節提早退化等等,影響身體活動能力,令患者身心受壓。

脊柱側彎診斷方法

脊柱側彎因應嚴重程度可大致劃分為3個等級:
1. 輕度︰多於10度但少於20度
2. 中度︰20度至40度
3. 嚴重︰40度以上

要評估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醫生一般會先透過面診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症狀等等,再配合臨床檢查,初步判斷是否患上脊柱側彎的問題。如有需要,將安排患者接受相關影像檢查,例如X光造影檢查(X-Ray)、較新式的EOS全身3D低輻射X光檢查,或採用無輻射的超聲波掃描儀Scolioscan Station,有助醫生斷症,以便安排適切的治療方案。

脊柱側彎治療方法

若脊柱側彎患者病情輕微,一般無需接受治療,但因側彎程度於青春期階段容易惡化,故需定期觀察及覆診,直至骨骼生長成熟,側彎程度大多會穩定下來;中度側彎的患者則有機會需要佩戴脊柱矯形器,以預防情況惡化;至於病情嚴重的患者,醫生將依據年齡、脊柱側彎的位置及角度、身體狀況等因素,或建議接受相關的手術治療,例如:脊柱內固定術、矯形及脊椎融合手術等。

矯正脊椎後,除了可改善患者的體形外觀,亦能放鬆受壓迫的神經線,舒緩痛楚,及減低胸腔器官及心肺功能所受的影響。

另外,患者接受物理治療,或有助提升脊柱的柔軟度及活動幅度,改善姿勢及强化背部肌肉。而針對需要長期佩戴脊柱矯形器者,治療也有助改善因活動不足引起的肌肉萎縮,避免加劇病情及出現併發症的機會。

脊柱側彎難預防

醫學界現時未有數據顯示不當姿勢、背部負重是引起脊柱側彎的元兇;而靠日常運動、物理治療等方法,亦難以阻截脊柱側彎出現。

但我們仍建議家長及早培養子女養成良好的坐立姿勢,不論子女是否患有脊柱側彎,以下方法均可强化骨骼,保護脊椎健康,減輕出現腰背痛的機會。

書包過重會否造成脊柱側彎?

兒童脊椎健康保護有法︰

  • 均衡飲食:適量進食富含鈣質及維他命D的抗氧化食物,有助强化骨骼及關節。
  • 恆常運動:兒童和青少年每天應合共做不少於一小時中等強度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患有脊柱側彎的人士可進行適當伸展運動,有益身心健康。
  • 姿勢正確:平時注意保持良好姿勢,避免久站或久坐,有助減少痛症。
  • 勤曬太陽:研究指,每日曬15分鐘太陽可為身體補足必需的維他命D,促進鈣質吸收。

書包過重會否造成脊柱側彎?

話說回來,書包過重會令兒童背部長期受壓,有機會引致背痛及肌肉疲勞等問題,家長應多加留意,協助孩子減省攜帶不必要的物件回校。

蘇勇柏醫生

作者:蘇勇柏醫生為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

更多Dr. So的專業分享文章,請按【蘇勇柏醫生健康資訊

想知更多兒童健康資訊?請按【生活健康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