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301

網民地圖尋路發現亡母照片瞬間流淚

GoogleMap發現亡母照–隨著科技發達,大家可能習慣用網上軟件或手機App去找路,例如Google Map就設有街景功能,讓人看到指定道路的實景環境。不過有台灣網民在尋路的過程,意外發現一些「驚喜」!

圖片來源:Dcard

一位台灣網民在討論區Dcard上分享,有天她與同事打算叫外賣,於是使用Google Map研究店鋪位置,打開實景地圖沿着街景走著走著,突然就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瞬間淚流滿面!

原來這個身影正是自己的母親,不幸的是,事主母親早已在一年前已去世,而街景上顯示的是2016攝得的照片。她十分難以置信:「以前看過在國外也有這種故事發生,但從沒想過這樣的事情居然會被我遇到!」幸好街景近年沒有重拍,才能令她看到這幀珍貴的照片。

原本事主正為客戶的事感到生氣委屈,卻因此刻而再也忍不住掉眼淚,得以抒發了出來。她認為可能是媽媽在天安排,默默地在身邊守護她。她更隨即發訊息到與媽媽的舊對話中:「媽咪我看到妳了喔,妳故意的吧,知道我剛剛在很生氣心裡不舒服。愛你哦。」

想知更多熱話,請按【城中熱話

教育局開學新指引有機會恢復全日課!校內午膳有條件

教育局開學最新指引–新學年開始,教育局近日更新學校健康指引,全港學校維持半日面授課堂,若師生完成接種兩劑疫苗比率達7成,便可申請恢復全日面授課堂。

教育局公布新一份《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學校健康指引》,適用於2021/22學年。中小學上課需維持以「面對背」方式單行排坐,學生之間保持最少1米距離,亦可考慮在學校安裝隔板。

而恢復全日面授課堂的學校,教育局容許進行集會及小組活動。若學校想舉辦陸運會及水運會,衞生防護中心建議:只容許已完成接種第二劑疫苗並超過14天的學生參加比賽。

學生如選擇在校內午膳,則可由教師或學校人員看管,讓他們享用獨立包裝得飯盒,並確保已為餐桌設置隔板,保持適當的距離。學校亦可按情況考慮讓學生分批午膳,以減少在飯堂及進食地方聚集。

想知更多開學資訊,請按【教育Share

網民集思小朋友刁鑽問題 考起大人齊呼尷尬

小朋友尷尬問題
小朋友尷尬問題

小朋友刁鑽問題–近日有個香港網絡熱話是與家長與子女的相處有關,有網民提問:「各位爸爸媽媽,有冇試過畀小朋友問到口啞啞?大家不如分享一下,被仔仔女女曾經問過最刁鑽嘅問題。」大家又想不想到日常與孩子相處時遇過,聽完哭笑不得而又不懂回答的問題?

網民於Facebook群組「巴打絲打『13親子育兒』Facebook Club」裡發帖,問各位家長曾經被小朋友問過最刁鑽的問題,隨即引發多位網民留言分享,當中以洗手間、乘搭交通工具的趣事最多。

乘搭交通工具時

「巴打絲打『13親子育兒』Facebook Club」群組截圖

乘坐交通工具往往會遇到很多陌生人,千奇百趣,卻最怕小朋友口直心快說出來!除了上面這位網民的女兒指著身旁叔叔問:「點解佢冇頭髮嘅?」之外,另一位網民都有類似經歷,她分享指兒子看到膚色較深色的人就問:「點解個個人咁似屎嘅。」令她尷尬不已,不懂得如何應對。

如廁之時

有媽媽帶小朋友去廁所,當時正值月經來臨時會遇到甚麼問題?不少留言分享小孩的搞笑問法,例如:「媽媽點解你用尿片?」較貼心的小童便會問:「媽媽點解流血血呀,有無事呀?」同樣地考起各位媽媽的回答技巧!

「巴打絲打『13親子育兒』Facebook Club」群組截圖

出位行為嚇倒父母

不止小孩可愛無知的問題會難倒家長,有時他們的出位舉動更會「直接擊倒」父母!有留言分享:「佢直接攞我銀包張提款卡岀嚟,求其入落部櫃員機度。」相信各位家長遇到這位機智的小朋友都會被她擊敗。

「巴打絲打『13親子育兒』Facebook Club」群組截圖

資料來源:原文

想知更多熱話,請按【城中熱話

【追夢故事】少年每日刻苦練習籃球 感動鄰居眾籌送籃球架

加拿大少年追籃球夢–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而在加拿大一位熱愛籃球的少年,獲全個社區的居民支持,合力幫助他追夢!

居於加拿大的14歲少年Anthony Muobike熱愛籃球,不過由於社區欠缺設施,他只能在家裡練習運球。他雖然擔心練習時會騷擾到鄰居,但是為了成為籃球員之夢,顧不得太多,決心每天練習。直到有一天,終於鄰居敲響門鈴,他心知不妙,硬著頭皮開門接受鄰居的投訴。結果卻喜出望外!

圖片來源:CTV NEWS

Anthony走出門外才發現,鄰居找上門的原因不是找晦氣,而是衷心希望幫助他達成夢想!原來他每日練球的堅持,感動到鄰居Ian Ray,於是Ian在社區群組眾籌,公開呼籲支持Anthony,成功獲多位居民捐款。他們窩心地為Anthony購置了一個籃球架和新籃球,還有$750加元(約$4,500港元)運動用品禮券。

圖片來源:CTV NEWS

收到禮物後,Anthony十分驚喜又感動,無以為報的他,向各位好鄰居承諾,自己會在5年後入到NBA,出現在電視面前,要令大家都為他感到驕傲!

而更意想不到的事,這件暖心好事幾經流傳後,連美國職業球星勒邦占士和卓文也為之動容,勒邦占士還在社交網站貼文鼓勵少年繼續努力!

圖片來源:勒邦占士IG story截圖

想知更多熱話,請按【城中熱話

牛奶真的健康嗎?專家:可能增加乳癌及前列腺癌風險【健康Share】

牛奶真的健康嗎?—— 小朋友快將開學,是時候讓他們重新習慣早起!早起的孩子有早餐吃!牛奶更加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無論直接喝還是沖麥片也非常普遍!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牛奶是身體健康必需品,即使是大人,也要靠飲奶保持骨質密度及吸收鈣質,但最近卻有專家力排眾議,直指牛奶與健康可能並無關係!

美國營養指引建議,成人及兒童每日適宜飲用3杯牛奶或奶類製品;而香港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站亦建議每日食用1-2份奶類及代替品。兩者的原因均為攝取足夠的鈣質及蛋白質等營養元素。

但在2020年,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及醫學院,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發文質疑,這類「健康指引」是否適合列出「建議牛奶攝取量」。

早在2014年,已有醫學及營養學專家提出,無足夠證據證明飲用大量牛奶及奶製品對身體有益。2020年,以美國哈佛大學流行病學與營養學教授Walter C. Wallet 博士,以及內分泌學家 David S. Ludwig 博士為首的專家團隊,整理並提出多個關於提倡多飲用牛奶的質疑。當中有幾點非常值得媽咪們留意:

  1. 兒童多飲用牛奶雖然有助發育,但同時亦帶來其他健康問題,包括癌症、髖骨骨折、肺栓塞等問題;
  2. 低脂奶比起全脂奶,未必更能控制體重;
  3. 並無確實證據證明飲用牛奶能控制血糖和血壓;
  4. 牛奶的高度鈣含量,雖能減低患上腸癌風險,但又可能會增加患上乳癌、內分泌癌及前列腺癌風險

英國牛津大學早前公佈一項研究成果,亦與上列各項相近,反映出過量飲用牛奶,的確會為身體帶來問題,甚至可能增加患癌風險,而非一面倒只有好處。

其實專家們並非認為牛奶對健康有害,亦是健康飲食的一環,但卻並非必要,只需按個人喜好,維持平均每日1杯奶或同等份量奶製品已可。養殖乳牛和生產牛奶的過程亦會加劇碳排放問題,令環境受到影響。

各位媽咪都要謹慎選擇,如果想增加鈣質吸收,亦可以食用西蘭花、果仁、豆類及豆製品等代替!

 

資料來源: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哈佛健康雜誌》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blog/dairy-health-food-or-health-risk-2019012515849

英國牛津大學網站
https://www.ox.ac.uk/news/2022-05-06-dairy-products-linked-increased-risk-cancer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請按【健康SHARE

Youtuber大J公開3年的不孕治療經歷 太太打過百支排卵針滿身瘀青

不孕治療經歷|為人父母固然辛苦,但有人為了想要小朋友,也歷盡艱辛。知名Youtuber 大J日前在網上分享自己與日籍太太過去3年的不孕治療。由看中醫、打「谷卵針」到試管嬰兒,先後花費60萬,兩人承受極大的痛楚。

Youtuber大J與太太3年不孕治療經歷

不孕治療3年經歷

大J和太太早在4年前已想要小朋友,第1年開始嘗試自然懷孕不成功,故兩人進行詳細身體檢查,證實兩人的精子和卵子均健康,開始嘗試各種有助懷孕的治療方法,包括吃中藥調理、服食補充劑、多次打「谷卵針」、到日本做人工體內受孕和IVF試管嬰兒等,都未能成功。

Youtuber大J與太太3年不孕治療經歷

每日打3支排卵針

在各種的治療方法下,太太子宮兩邊和腰間打了過百支針,每天要打3支針,每隔數天便要抽一次血,令她滿身瘀青和針孔。有一次太太更要一次過抽12樽血,左手抽乾轉抽右手,抽得站也站不起來。

最辛苦一次是做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他指醫生不斷在太太的子宮內壁刮以採集樣本,「她當時痛到快要休克,出晒冷汗面都青埋,誰知醫生說樣本不夠還要繼續刮」,令大J非常心痛。

Youtuber大J與太太3年不孕治療經歷

IVF試管嬰兒

而他們開始嘗試試管嬰兒,在首3次的失敗後,他們迎來短暫的快樂。他們收到診所打電話來跟他說恭喜,指胚胎成功著床,令他感動得落淚。以懷孕周期來計,太太已懷孕5至6周,當他們以為苦盡甘來的時候,卻突然收到通知說懷孕不成功。「多年來第1次有好消息,但開心咗唔夠兩個禮拜……好像從天堂墮回地獄。」

Youtuber大J與太太3年不孕治療經歷

太太鼓勵堅持下去

儘管花費了60萬,他們還未放棄生育。雖然大J看見太太的辛苦想放棄,但太太仍鼓勵他堅持下去:「頭3次都不成功,今次成功著床已是很大的進步。」大J認為懷孕的事順其自然,若最終還是不行,其實還有很多選擇,例如領養。

各位備孕的夫婦亦不要放棄,相信寶寶會在合適的時間自然降臨!不放棄就有機會!

資料及圖片來源:大J影片

更多城中熱話

脊椎側彎非只因姿勢不良!脊醫解構父母遺傳機會及預防方法

黃頴暘脊醫-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遺傳問題–不時會聽到家長對小朋友說:「坐好啲,如果唔係條腰會彎㗎。」又或是:「你再唔企好啲,條腰就變咗S型,蛇仔咁。」到底小朋友坐或站姿不正確會否導致脊椎越來越彎?註冊脊醫黃頴暘解構父母遺傳的機會率,有沒有預防方法家長可以做?

何謂脊椎側彎

先了解人體脊椎的構造,人體的脊椎由24塊脊椎骨,加上每節之間用作緩衝的椎間盤組成。若從側身看,頸椎、胸椎和腰椎會有不同弧度,形成「S」型;從背面看,脊椎則會成一條直線,連接著盤骨。

脊椎側彎症(Scoliosis)是指頸椎至胸椎,或胸椎至腰椎偏了向左或向右側彎,甚至從背後看會型成「S」曲線的脊椎。部分患者於幼兒及小童期已經出現脊柱側彎的徵狀,這些徵狀不太明顯,但會因為膊頭高低或一邊背肌比較突出而影響外觀,亦有可能因為肌肉不平衡而導致小朋友肌肉痠痛。

兒童後天脊椎側彎坐姿問題
圖片來源:Pixabay@StockSnap

脊椎側彎或與遺傳有關

近期有研究顯示,若父母患有脊柱側彎,他們的子女每3位就有1位有機會患有同樣問題,因此這種病被認為屬於「部分是遺傳性的」。而且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全港兒童出現脊椎側彎的發病率達3%,而女性患上嚴重脊椎側彎的機會比男性高出8倍。

脊椎側彎一般會在青少年時期因發育開始而出現,普遍個案發病的年齡在10至15歲之間,因此被稱為「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有遺傳性脊椎側彎的寶寶,脊椎在出生時並無異樣,慢慢長大後才逐漸變形,徵狀越見明顯。

兒童先天脊椎側彎
圖片來源:Pexels@Tima Miroshnichenko

家長應如何處理

脊椎側彎病況會按照側彎的孤度去判定嚴重程度,分成3個等級:
1)少於20度為「輕度」:可以先作觀察處理,確認沒有惡化或引起痛症
2)20度至40度為「中級」:發育時期建議佩戴支架固定,雖然不能完全消除脊椎側彎的問題,但持續佩戴支架有減慢或阻止脊椎側彎惡化。
3)高於40度為「重度」:有機導致骨架變形而影響心肺功能,嚴重者需要做手術去改善。

原發性脊椎側彎並不能預防,就算坐姿或站姿非常良好亦無可避免!但若果父母雙方都有脊椎側彎問題,便應該及早為子女安排檢查。透過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問題,並作出適當治療和做合適運動,有助減慢脊椎側彎的速度,預防因此症引起的其他問題,例如兩邊肌肉不平衡、扁平足等身體不同地方的痛症。

最後要提醒一點,原發性脊椎側彎雖然不會因坐姿不良而引起,但亦有因姿勢不良令肌肉失衡而引起的「後天脊椎側彎」,所以「坐好啲,如果唔係條腰會彎㗎」這句說話亦沒有說錯。

———————

脊醫黃頴暘
脊醫黃頴暘

作者:(Athalie Wong),香港註冊脊醫,於澳洲麥覺理大學完成脊骨神經科碩士學位,畢業後於澳洲執業幾年後回到香港,現為香港註冊脊醫及香港脊醫學會公共關係委員會委員。熱心於推廣脊椎健康,經常出席推廣脊椎健康及脊醫日常工作的講座並於不同報章專欄定期上載文章、影片等。

Facebook:脊醫王俊華 痛症常識分享 Dr. Antonio Wong Chiropractic Sharing

想知更多兒童健康資訊請按【生活健康

7仔2021年新推迪士尼印花精品:不鏽鋼杯、陶瓷碗、餐墊系列

7仔迪士尼印花精品2021

7-11便利店2021迪士尼印花精品–小朋友喜愛卡通人物用具,如果想以較便宜的價格買到心水好物,不妨多留意便利店印花換購的精品。最近7-Eleven就新推出3個迪士尼系列,有糖果色系「不鏽鋼雙層杯」及「陶瓷碗連匙羹套裝」系列。

第一彈:不鏽鋼雙層杯系列

雙層杯內層是食品級304不鏽鋼,不含BPA的塑膠物料,耐受溫度由0˚C至100˚C,冷飲熱湯都可以。杯底還有防滑底墊,小朋友不小心踫到杯子都不易倒瀉。全套8款,共2個系列:
4款「半透明杯身」有:
米奇與好友、愛麗絲夢遊仙境、鋼牙與大鼻、小飛象;
4款「杯身」有:
小熊維尼、唐老鴨與黛絲、101斑點狗、米奇與米妮。

印花派發:
由8月18日早上7時起至9月28日,於7-Eleven分店買滿$20有1張印花,其後每$10有多1張印花,如此類推。

換購方法:
由8月18日早上7時起至10月1日
1)儲齊6張印花加$42,可隨機換1個杯
2)儲齊10張印花加$69,可隨機換2個杯
3)yuu會員優惠,7,000 yuu積分加$2,可隨機換1個杯

(9月1日開始)第二彈:陶瓷碗連匙羹套裝系列+Chip’n’Dale野餐墊

闊口陶瓷碗附有手柄,可以疊起擺放,節省收納空間。碗身高約7cm,直徑約12cm,耐受溫度由0˚C至100˚C,能放入微波爐,方便盛載各種食物。而匙羹底部更有「凸線設計」,輕易平放於桌面上。全套4款:米奇與好友、愛麗絲夢遊仙境、鋼牙與大鼻、小飛象。

換購方法:
由9月1日早上7時起至10月1日
1)儲齊6張印花加$56,可隨機換1套碗
2)儲齊10張印花加$96,可隨機換2套碗
3)yuu會員優惠(限時9月1日及2日)8,400 yuu積分加$8,可隨機換1套碗

Chip’n’Dale野餐墊則十分適合迎接秋日野餐活動,加厚海綿可以隔絕地面濕氣,無論坐草地、石地甚至沙灘,不怕pat pat坐濕,而且一晃即能輕易去除沙粒。表面有防潑水設計,翻倒飲品時一擦即乾。展開後約有140cm x 140cm,附有2個扣子及手挽,方便攜帶。

換購方法:
由9月1日早上7時起至10月1日,以任何消費加$188即可換購一件。

(9月6日開始)第三彈:布餐墊連不鏽鋼餐具套裝

布餐墊展開約有43cm長x31cm闊,有2個小袋子用來放餐具,還附有固定帶連魔術貼,方便將餐墊捲起收納。而不鏽鋼餐具除了印有迪士尼角色圖案,也適用於洗碗碟機,方便清洗。只推出2款:Donald & Daisy唐老鴨與黛絲及Winnie the Pooh小熊維尼。

換購方法:
由9月6日早上7時起至10月1日,以任何消費加$89即可換購一件,可以選擇款式。

*以上此推廣不適用於迪欣湖、迪士尼行政大樓、香港迪士尼樂園食物亭分店。
*消費金額不包括購買報紙、雜誌、香煙、奶粉、網上遊戲卡、印花推廣活動換購品及其他服務項目。

想知更多親子潮流資訊?請按【城中熱話

不輸一哥焗豬扒飯 增量芝士拉絲版【YummyShare】

唔想出街食飯?喺屋企整返個爹哋同小朋友都一定鍾意嘅焗豬扒飯啦!跟住呢個教學,喺屋企都整到大廚級嘅美味!仲可以自由落芝士,想拉絲拉幾長打咭都得啦!

不輸一哥焗豬扒飯——增量芝士拉絲版

 

{港式焗豬扒飯}

 材料:

 牛油 60g
 麵粉 50g
 牛肉高湯 600g
番茄意粉醬 35g
茄膏 60g
茄汁 60g
美極鮮醬油 5g
喼汁  5g
洋蔥 180g
白菌 120g
車厘茄 300g
菠蘿 140g
炒飯 240g
馬蘇里拉芝士 50g
切達芝士 50g
鹽  適量
胡椒 適量

 

 方法:

 1 在小鍋中用中火融化牛油

 2 牛油融化後加入麵粉

 3 加入茄膏拌勻後關火

 4 加入牛肉高湯,攪拌均勻

0 5 大火煮沸,加入美極鮮醬油和喼汁

 6 添加蕃茄意粉醬和茄汁。 關火盛起備用

 7 將洋蔥、車厘茄和白菌炒至軟身。 加入醬汁

 8 將菠蘿加入醬汁中,以中小火煮沸10分鐘

 9 用鹽和胡椒粉調味豬扒

 10 將豬扒放入平底鍋中煎至中火

 11 將焗爐預熱至 160°C

 12 將炒飯放入厚身大盤(可放焗爐)鋪底

 13 將煎好的豬扒放在飯上

 14 把醬汁倒在豬扒和飯上

 15 將豬扒飯放入焗爐焗15分鐘

 16 從焗爐中取出豬扒飯,在上面撒上馬蘇里拉芝士和車打芝士

 17 再次在焗爐中烘焗5 分鐘,直到所有芝士溶化

 

PTA家長教師會、IMC法團校董會分別【家・校・神隊友】

家校神隊友-PTA及IMC意思
家校神隊友-PTA及IMC意思

PTA及IMC意思–「PTA」是甚麼?「IMC」的意思是?在香港,作為一個中小學家長,這6個字母不能不懂!

「PTA」全名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是家長教師會;
「IMC」全名Incorporated Management Committee,則是法團校董會。

究竟這2個群組的分別在哪裡?現任中小學家教會主席兼家長校董Kanris Lee解構3大迷思,讓大家認識如何參與家校合作,一起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給孩子。

校園生活
圖片來源:Unsplash@Jerry Wang

Q1)很多家長以為:法團校董會關我啥事?我又不是校監、校長,又不是教育界,又不是富商巨賈⋯⋯

原來2005年起,《教育條例》修訂了有關校董會的規定,每間資助學校的IMC內,都要有一個「家長校董」。(另有「替代家長校董」一職,暫且按下不談)

自此,很多學校每年都是選舉年了⋯⋯PTA要選舉,IMC的家長校董又要選舉⋯⋯

家校合作
圖片來源:Unsplash@CDC

Q2)家長每每收到選舉表格都會問:今次又選甚麼啊?有分別嗎?怎麼年年都要選?

筆者先後做過三間學校(中學、小學、幼稚園各一)的PTA主席,也正擔任兩間學校的IMC家長校董。就用自身經歷淺談一下,純粹拋磚引玉,歡迎互動討論。

PTA,由家長和老師組成,一般最少都有五六個、甚至十個八個家長委員。
PTA會辦活動,例如聚餐、旅行、講座等。
PTA也會協助學校聯絡家長做義工,例如帶隊參觀、午膳義工、故事爸媽等。
PTA可以替家長向學校反映意見,但沒有具體的動議和否決權。

IMC,是一群校董的聚集。校董包括辦學團體代表、獨立人士、教師代表、校友代表和家長代表。
IMC每年開三四次會不等,每次都涉及全校上上下下事務,小至買書買電腦,大至聘任校長、翻新校舍。
IMC內的家長代表,和PTA最大的不同是:有投票權!

[真實個案]

家長發現校服用料欠佳,易皺、難熨、掉色、掉毛⋯⋯

PTA可以做的,是向校方反映家長的真正用家意見。
這點很重要,因為穿校服的是孩子,洗衣服的是爸媽,校長和老師可能完全不知道校服掉色掉毛。
PTA可以建議學校下次招標時設定甚麼標準,甚至建議學校不採用某一個供應商。
但PTA沒有權力要供應商下馬!

IMC的家長校董就不一樣!
在IMC討論校服供應商能否續約時,家長校董可以直接將家長的顧慮帶進議程,甚至投反對票。

家校合作
圖片來源:Unsplash@Antenna

Q3)
有人說:PTA只是聯誼性質,IMC才是參與校政?

做PTA委員,可能有三五七個家長互相扶助著去履行任務。做IMC家長校董和替代家長校董,就只是兩個人,算是孤身上路。

要「聯誼」?當然是PTA強,因為人多,涉及的班級也多。
要「收風」?一定是PTA收得多,因為人多嘛⋯⋯

收到的「風」,自然有大有小。小問題,直接跟老師、主任、校長反映,已經可以處理和解決,不是每一個問題都需要帶到IMC內討論。大問題,當然要經由IMC處理。

層面不一樣,層次沒高低。

每一個家長都是持份者,說到底,沒有誰比誰強。做PTA委員也好,做IMC家長校董也好,只要不為名銜、不求權力、不謀私利,都可以與校方一同營造更美好的氛圍,有利孩子的身心成長。

———————

現任兩所中小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Kanris Lee
Kanris Lee

作者:Kanris Lee,退休中學教師,現任兩所中小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一所小學校友會主席暨校友校董,榮任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常務理事。並為全職媽媽,致力積極推動家校合作,為一對子女及師生同學們創建更佳學習環境。

更多Kanris的實例故事分享文章,請按【家・校・神隊友

想知更多親子教育資訊?請按【校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