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304

小一男孩小便不懂拉褲鏈?大埔小學設適應班提升學生自理能力

大埔小學教學生自理

大埔小學教學生自理–幼稚園學生升上小學時,除了要面對學習深一級的問題,也很考他們的獨立性及自理能力。學生數不齊26個英文字母,不能自行如廁等等都是常見例子。為了幫助小一新生適應新學校環境,大埔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就特設「小一銜接及適應班」!

校長在介紹「小一銜接及適應班」前就先分享過往遇過的新生問題,他憶述有小一生如廁後不懂得自行清理,要求老師致電祖母到校為他清潔屁股;又有男孩子想去小便時,連拉褲鏈也不懂拉!

校長認為情況實在令人擔心,所以今年特別在開學前設一連三日的小一銜接及適應課,教導新生上落樓梯、收拾書包、如廁衛生、正確坐姿、執筆、抄寫手冊等必學「常識」。

校長強調今年的「特設速成班」與往時適應班的不同之處,在於加強自理能力的訓練。他認為小一學生於幼稚園停課的時間長達10個月,吸收知識的能力較差,導致學生坐姿不好、不懂執筆、寫字太用力容易出界,所以希望特別藉此班幫新生「惡補」一下。

資料來源:保良局田家炳小學

想知更多學校新資訊?請按【校園教育

脊椎側彎小測試1分鐘做到!脊醫教5大改善方法

黃頴暘脊醫-脊椎側彎測試

脊椎側彎測試–脊椎側彎最常在兒童發育時期出現,一般沒有任何病徵,直到情況開始嚴重,始會見到身體兩邊出現高低不平,或因肌肉不平衡而引起痛症。如果父母本身患有脊椎側彎,小朋友患上此症的機率會更大,因為脊椎側彎大多有遺傳因素。註冊脊醫黃頴暘教大家用1分鐘簡單小測試,再推介5個改善方法。

在家初步測試脊椎側彎

家長如果看到小朋友兩邊肩膊高低不平,懷疑有脊椎側彎問題,其實可以先自行在家做一個簡單測試:「亞當式前彎測試」(Adams Forward Bend Test)。
步驟一)先讓小朋友直立站立,家長從後扶著小朋友兩邊盆骨
步驟二)然後叫小朋友向前彎腰,手垂直沿著大腿往下到膝蓋

家長要就從後觀察小朋友後背有沒有不對稱的現象。如果沒有脊椎側彎,小童的背部在進行測試時會完全筆直;如果有脊椎側彎,則他們肩甲骨的一側會比另一邊高!但要留意,這個測試只是一個初步驗查,不能夠用作確診的方法,所以如果檢查後認為患脊椎側彎的機會很大,就應該去找專業人士照X-光片去檢查脊椎孤度有否出現問題了。

脊椎側彎測試
圖片來源:Pexels@Ketut Subiyanto

脊椎側彎5大改善方法

脊椎側彎有機會引起身體其他地方的痛症,以下推介幾個改善及處理方法:

1. 選擇有承托力的背囊作為書包,而書包的重量不應該高於學童的六分一體重,以免增加脊椎負擔。
2. 溫習的書枱和椅子應該配合學童的身高,並且可以自由調整高低和前後。小朋友溫習時應保持良好姿勢,而每30分鐘要站起來休息。
3. 避免做單邊運動,例如是羽毛球、網球、劍擊等主要運用單手的運動。可以多做運用兩邊身體的運動,例如是游泳、踏單車等,幫助發展肌肉用量。
4. 運動後要做適當拉伸動作,將過緊的肌肉拉鬆。
5. 定期做身體檢查,如果脊椎側彎的問題惡化,便可及早發現並作適當矯正。

———————

脊醫黃頴暘
脊醫黃頴暘

作者:黃頴暘(Athalie Wong),香港註冊脊醫,於澳洲麥覺理大學完成脊骨神經科碩士學位,畢業後於澳洲執業幾年後回到香港,現為香港註冊脊醫及香港脊醫學會公共關係委員會委員。熱心於推廣脊椎健康,經常出席推廣脊椎健康及脊醫日常工作的講座並於不同報章專欄定期上載文章、影片等。

Facebook:脊醫王俊華 痛症常識分享 Dr. Antonio Wong Chiropractic Sharing

更多Athalie Wong的專業分享文章,請按【黃頴暘脊醫健康資訊

想知更多兒童健康資訊?請按【生活健康

TED史上最年輕7歲講者鼓勵親子互動!推介3種遊戲助腦部發展

TED女孩籲親子互動

TED女孩籲親子互動–美國著名演講平台TED Talks向來會邀請國際知名的傑出人士演講科學、設計、文學、音樂等不同領域,邀請登上講台是對演講者的肯定,也是一項殊榮。不過最近竟然有一位演講者出乎意料只有7歲?她的演講引起轟動,短短1個多月,影片的瀏覽次數已達200多萬次。本文為大家歸納了箇中重點,讓大家一文看清培育子女成長的關鍵!

這位TED Talks史上最年輕的演講者——7歲女孩Molly Wright的演講題目是「如何讓每個孩子都能在五歲前茁壯成長」。內容大約7分鐘,透過腦部科學和親子互動實驗向大眾說明,親子關係中「互動與連結」如何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和心理健康。

父母應把握5歲前關鍵期多作互動

Molly說明5歲前是小孩腦部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腦部健康成長建基於5點:連結、交談、玩耍、健康家庭及社群。幼兒每次與成人互動都能夠建立並加強他們的關係,把握5歲前多作親子互動有助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他們也會藉此學習重要的生活技能。

幼兒腦部發展
圖片來源:TED Talk

透過互動建立連結

家長可以採用「發球與回應(Serve and Return)」的方法與孩子互動,即是接收孩子發出的訊號並作出回應,這些互動能增強子女與家長連結。Molly列舉了3種遊戲:

1)模仿遊戲(Copycat game)能培養想像力和同理心
2)喚名遊戲(Naming game)能增加詞彙和注意力
3)捉迷藏(Peekabo)能確實建立記憶與信任關係

Molly做了一個實驗,她先讓幼兒Ari與父親玩耍,父親非常投入,Ari也享受與父親互動;相反,到第二次實驗,父親只顧使用電子產品,刻意忽視Ari,Ari爬向父親試圖引起他的注意,但父親的忽略使他情緒低落,當父親放下平板,重新關注Ari就令他變得高興了。

Molly解釋此實驗證明小孩重視與父母的互動,如果缺乏這些連結,他們會感到困惑並產生壓力。如果長期被冷落,會對小孩的成長造成深遠影響。親子積極互動能為他們建立信心、安全感以及信任感,心理健康的小孩會更願意探索和嘗試新事物。這些互動不僅僅是一場遊戲,更象徵著幼兒與世界的連結。Molly:「捉迷藏能改變世界!」

縱觀整個演講,家長應該多投放時間與子女互動,建立「優質親子時間」。當孩子鬧情緒,試圖引起你的注意時,不妨放下手機,正眼看看他們,回應他們的問題,以實際互動加強你們的連結吧!

資料來源及影片連結:TED Talks

想知更多熱門話題,即睇【城中熱話

幼稚園入學註冊證3大使用要點:甚麼情況要用臨時證?

幼稚園註冊證使用貼士

幼稚園註冊證使用貼士–踏入9月,不少家長已經著手為子女揀選心儀幼稚園,早前為大家整理了申請幼稚園註冊證的流程,但原來使用「幼稚園註冊證」也有許多注意事項,家長了解清楚、做好準備就萬無一失!

使用「幼稚園入學註冊證」注意事項:

1. 每名可在香港接受教育的兒童只會獲發一張 「註冊證」/「入學許可書」,有效期最長3年,持有該文件才能報讀已參與「幼稚園教育計劃」或「一人不佔多位」措施的學校。

2. 家長須在「統一註冊日期」內「註冊證」/「入學許可書」將提交予幼稚園,並由幼稚園保存至兒童離校為止。幼稚園會發出收據以確認收取「註冊證」,家長記得保管好收據用作留底!

3.如學童在「統一註冊日期」後才獲幼稚園取錄,家長需按幼稚園規定的日期到校辦理註冊手續,以「註冊證」/「入學許可書」註冊留位。

臨時註冊證(於11月開始接受申請):

1. 轉校/原校重讀K1時作臨時註冊之用。
2. 正式入讀幼稚園首天或之前須以「註冊證」或「入學許可書」取代。

更多常見問題可參考教育局網頁

如果未申請註冊證,可參考申請註冊證懶人包,了解報名時間表及登記程序!

想了解更多升學資訊?請看【升學分享

網民地圖尋路發現亡母照片瞬間流淚

GoogleMap發現亡母照–隨著科技發達,大家可能習慣用網上軟件或手機App去找路,例如Google Map就設有街景功能,讓人看到指定道路的實景環境。不過有台灣網民在尋路的過程,意外發現一些「驚喜」!

圖片來源:Dcard

一位台灣網民在討論區Dcard上分享,有天她與同事打算叫外賣,於是使用Google Map研究店鋪位置,打開實景地圖沿着街景走著走著,突然就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瞬間淚流滿面!

原來這個身影正是自己的母親,不幸的是,事主母親早已在一年前已去世,而街景上顯示的是2016攝得的照片。她十分難以置信:「以前看過在國外也有這種故事發生,但從沒想過這樣的事情居然會被我遇到!」幸好街景近年沒有重拍,才能令她看到這幀珍貴的照片。

原本事主正為客戶的事感到生氣委屈,卻因此刻而再也忍不住掉眼淚,得以抒發了出來。她認為可能是媽媽在天安排,默默地在身邊守護她。她更隨即發訊息到與媽媽的舊對話中:「媽咪我看到妳了喔,妳故意的吧,知道我剛剛在很生氣心裡不舒服。愛你哦。」

想知更多熱話,請按【城中熱話

教育局開學新指引有機會恢復全日課!校內午膳有條件

教育局開學最新指引–新學年開始,教育局近日更新學校健康指引,全港學校維持半日面授課堂,若師生完成接種兩劑疫苗比率達7成,便可申請恢復全日面授課堂。

教育局公布新一份《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學校健康指引》,適用於2021/22學年。中小學上課需維持以「面對背」方式單行排坐,學生之間保持最少1米距離,亦可考慮在學校安裝隔板。

而恢復全日面授課堂的學校,教育局容許進行集會及小組活動。若學校想舉辦陸運會及水運會,衞生防護中心建議:只容許已完成接種第二劑疫苗並超過14天的學生參加比賽。

學生如選擇在校內午膳,則可由教師或學校人員看管,讓他們享用獨立包裝得飯盒,並確保已為餐桌設置隔板,保持適當的距離。學校亦可按情況考慮讓學生分批午膳,以減少在飯堂及進食地方聚集。

想知更多開學資訊,請按【教育Share

網民集思小朋友刁鑽問題 考起大人齊呼尷尬

小朋友尷尬問題
小朋友尷尬問題

小朋友刁鑽問題–近日有個香港網絡熱話是與家長與子女的相處有關,有網民提問:「各位爸爸媽媽,有冇試過畀小朋友問到口啞啞?大家不如分享一下,被仔仔女女曾經問過最刁鑽嘅問題。」大家又想不想到日常與孩子相處時遇過,聽完哭笑不得而又不懂回答的問題?

網民於Facebook群組「巴打絲打『13親子育兒』Facebook Club」裡發帖,問各位家長曾經被小朋友問過最刁鑽的問題,隨即引發多位網民留言分享,當中以洗手間、乘搭交通工具的趣事最多。

乘搭交通工具時

「巴打絲打『13親子育兒』Facebook Club」群組截圖

乘坐交通工具往往會遇到很多陌生人,千奇百趣,卻最怕小朋友口直心快說出來!除了上面這位網民的女兒指著身旁叔叔問:「點解佢冇頭髮嘅?」之外,另一位網民都有類似經歷,她分享指兒子看到膚色較深色的人就問:「點解個個人咁似屎嘅。」令她尷尬不已,不懂得如何應對。

如廁之時

有媽媽帶小朋友去廁所,當時正值月經來臨時會遇到甚麼問題?不少留言分享小孩的搞笑問法,例如:「媽媽點解你用尿片?」較貼心的小童便會問:「媽媽點解流血血呀,有無事呀?」同樣地考起各位媽媽的回答技巧!

「巴打絲打『13親子育兒』Facebook Club」群組截圖

出位行為嚇倒父母

不止小孩可愛無知的問題會難倒家長,有時他們的出位舉動更會「直接擊倒」父母!有留言分享:「佢直接攞我銀包張提款卡岀嚟,求其入落部櫃員機度。」相信各位家長遇到這位機智的小朋友都會被她擊敗。

「巴打絲打『13親子育兒』Facebook Club」群組截圖

資料來源:原文

想知更多熱話,請按【城中熱話

【追夢故事】少年每日刻苦練習籃球 感動鄰居眾籌送籃球架

加拿大少年追籃球夢–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而在加拿大一位熱愛籃球的少年,獲全個社區的居民支持,合力幫助他追夢!

居於加拿大的14歲少年Anthony Muobike熱愛籃球,不過由於社區欠缺設施,他只能在家裡練習運球。他雖然擔心練習時會騷擾到鄰居,但是為了成為籃球員之夢,顧不得太多,決心每天練習。直到有一天,終於鄰居敲響門鈴,他心知不妙,硬著頭皮開門接受鄰居的投訴。結果卻喜出望外!

圖片來源:CTV NEWS

Anthony走出門外才發現,鄰居找上門的原因不是找晦氣,而是衷心希望幫助他達成夢想!原來他每日練球的堅持,感動到鄰居Ian Ray,於是Ian在社區群組眾籌,公開呼籲支持Anthony,成功獲多位居民捐款。他們窩心地為Anthony購置了一個籃球架和新籃球,還有$750加元(約$4,500港元)運動用品禮券。

圖片來源:CTV NEWS

收到禮物後,Anthony十分驚喜又感動,無以為報的他,向各位好鄰居承諾,自己會在5年後入到NBA,出現在電視面前,要令大家都為他感到驕傲!

而更意想不到的事,這件暖心好事幾經流傳後,連美國職業球星勒邦占士和卓文也為之動容,勒邦占士還在社交網站貼文鼓勵少年繼續努力!

圖片來源:勒邦占士IG story截圖

想知更多熱話,請按【城中熱話

牛奶真的健康嗎?專家:可能增加乳癌及前列腺癌風險【健康Share】

牛奶真的健康嗎?—— 小朋友快將開學,是時候讓他們重新習慣早起!早起的孩子有早餐吃!牛奶更加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無論直接喝還是沖麥片也非常普遍!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牛奶是身體健康必需品,即使是大人,也要靠飲奶保持骨質密度及吸收鈣質,但最近卻有專家力排眾議,直指牛奶與健康可能並無關係!

美國營養指引建議,成人及兒童每日適宜飲用3杯牛奶或奶類製品;而香港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站亦建議每日食用1-2份奶類及代替品。兩者的原因均為攝取足夠的鈣質及蛋白質等營養元素。

但在2020年,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及醫學院,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發文質疑,這類「健康指引」是否適合列出「建議牛奶攝取量」。

早在2014年,已有醫學及營養學專家提出,無足夠證據證明飲用大量牛奶及奶製品對身體有益。2020年,以美國哈佛大學流行病學與營養學教授Walter C. Wallet 博士,以及內分泌學家 David S. Ludwig 博士為首的專家團隊,整理並提出多個關於提倡多飲用牛奶的質疑。當中有幾點非常值得媽咪們留意:

  1. 兒童多飲用牛奶雖然有助發育,但同時亦帶來其他健康問題,包括癌症、髖骨骨折、肺栓塞等問題;
  2. 低脂奶比起全脂奶,未必更能控制體重;
  3. 並無確實證據證明飲用牛奶能控制血糖和血壓;
  4. 牛奶的高度鈣含量,雖能減低患上腸癌風險,但又可能會增加患上乳癌、內分泌癌及前列腺癌風險

英國牛津大學早前公佈一項研究成果,亦與上列各項相近,反映出過量飲用牛奶,的確會為身體帶來問題,甚至可能增加患癌風險,而非一面倒只有好處。

其實專家們並非認為牛奶對健康有害,亦是健康飲食的一環,但卻並非必要,只需按個人喜好,維持平均每日1杯奶或同等份量奶製品已可。養殖乳牛和生產牛奶的過程亦會加劇碳排放問題,令環境受到影響。

各位媽咪都要謹慎選擇,如果想增加鈣質吸收,亦可以食用西蘭花、果仁、豆類及豆製品等代替!

 

資料來源: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哈佛健康雜誌》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blog/dairy-health-food-or-health-risk-2019012515849

英國牛津大學網站
https://www.ox.ac.uk/news/2022-05-06-dairy-products-linked-increased-risk-cancer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請按【健康SHARE

Youtuber大J公開3年的不孕治療經歷 太太打過百支排卵針滿身瘀青

不孕治療經歷|為人父母固然辛苦,但有人為了想要小朋友,也歷盡艱辛。知名Youtuber 大J日前在網上分享自己與日籍太太過去3年的不孕治療。由看中醫、打「谷卵針」到試管嬰兒,先後花費60萬,兩人承受極大的痛楚。

Youtuber大J與太太3年不孕治療經歷

不孕治療3年經歷

大J和太太早在4年前已想要小朋友,第1年開始嘗試自然懷孕不成功,故兩人進行詳細身體檢查,證實兩人的精子和卵子均健康,開始嘗試各種有助懷孕的治療方法,包括吃中藥調理、服食補充劑、多次打「谷卵針」、到日本做人工體內受孕和IVF試管嬰兒等,都未能成功。

Youtuber大J與太太3年不孕治療經歷

每日打3支排卵針

在各種的治療方法下,太太子宮兩邊和腰間打了過百支針,每天要打3支針,每隔數天便要抽一次血,令她滿身瘀青和針孔。有一次太太更要一次過抽12樽血,左手抽乾轉抽右手,抽得站也站不起來。

最辛苦一次是做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他指醫生不斷在太太的子宮內壁刮以採集樣本,「她當時痛到快要休克,出晒冷汗面都青埋,誰知醫生說樣本不夠還要繼續刮」,令大J非常心痛。

Youtuber大J與太太3年不孕治療經歷

IVF試管嬰兒

而他們開始嘗試試管嬰兒,在首3次的失敗後,他們迎來短暫的快樂。他們收到診所打電話來跟他說恭喜,指胚胎成功著床,令他感動得落淚。以懷孕周期來計,太太已懷孕5至6周,當他們以為苦盡甘來的時候,卻突然收到通知說懷孕不成功。「多年來第1次有好消息,但開心咗唔夠兩個禮拜……好像從天堂墮回地獄。」

Youtuber大J與太太3年不孕治療經歷

太太鼓勵堅持下去

儘管花費了60萬,他們還未放棄生育。雖然大J看見太太的辛苦想放棄,但太太仍鼓勵他堅持下去:「頭3次都不成功,今次成功著床已是很大的進步。」大J認為懷孕的事順其自然,若最終還是不行,其實還有很多選擇,例如領養。

各位備孕的夫婦亦不要放棄,相信寶寶會在合適的時間自然降臨!不放棄就有機會!

資料及圖片來源:大J影片

更多城中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