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253

【繪本童心】因材施教建立孩子自信心

繪本

【繪本童心】早一陣子,孩子因隔離令而差不多兩星期沒有回校上課,除了課程需要追趕,更要適應全日制的生活時間表。學校恢復全日制,意味孩子的學習時間延長,專注力也需要調整,這個轉變過程的適應好不容易。

在家長日時,老師向我表示孩子上課時表現不夠專注,好像發白日夢般。因此,老師會刻意叫她回答問題,而她當然立刻感到徬徨失措,又不懂得回答老師的問題,更被老師提醒要專心上課。聽後我立即可以想像孩子尷尬的心情,及往後帶著恐懼和不安上課。於是,我不禁向老師分享孩子在家中也有類似的情況,但她是一個需要很多鼓勵和肯定來建立自信心的小朋友。

繪本共讀

假如在這個情況突擊問她,反而會令她感到焦慮和挫敗,往後更難專心上課。因此,我建議老師可以嘗試問她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她能有信心回答。這樣除了能幫助她建立自信及成功感,更可以令她投入課堂。感恩老師也觀察到孩子的需要,她嘗試用另一個方法引導孩子。

老師和家長的關係很微妙,彼此都為孩子的成長而用心付出。透過老師可以得知孩子在家庭以外的表現,在學習和群體生活的情況。而家長可以讓老師更了解孩子的性格及需要,令老師可以更因材施教。

記得有一次網課期間,孩子被老師開咪提問,她因為太緊張而整個人凝住了,老師因為她沒有回應更加生氣,亦誤會了孩子不尊重課堂。我當然目擊整個過程,事後也私下向老師解釋,孩子其實很認真和努力學習,只是她當時因為太驚慌而不敢反應。

此事以後,老師因了解而態度改變了。老師與家長的合作非常重要,但願彼此能互相尊重,而非互相指責,共同培育孩子成長。

延伸閱讀繪本書目:

(1) 《大西老師》
作者/繪者: 長谷川義史
譯者: 林真美
出版社:維京
內容簡介: 第一節課剛開始的時候,大西老師說:「今天從第一節到第六節都要上美勞課。」等大家要拿出美勞課用具時,大西老師又說:「那些也收起來,從今天開始都用一枝16號的筆來畫。」那是一枝好粗好粗的畫筆! 這本繪本正是作者長谷川義史的親身經歷,為要感謝他五年級的畫畫老師。想不到他被老師的一句話打動了……

(2) 《烏鴉太郎》
作者: 八島太郎
譯者: 林真美
出版社:遠流
故事簡介: 從山裡來的男孩,因為害羞顯得奇怪,大家因為不了解,常常以取笑他為樂,但新來的老師卻發現了他獨特的才能。老師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可以扭轉情勢,全班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重新認識這名原本被譏笑的同學,學習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3) 《聰明餅乾 / The Smart Cookie》
作者: 喬里約翰 (Jory John)
繪者: 皮特奧瓦德(Pete Oswald)
出版社:格林文化
故事簡介: 開心的小餅乾在薑餅學校求學的時光,她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不管多認真溫書,總是最後一個交卷,對自己很沒自信。一天,老師要大家交出百分百「原創」的作品。小餅乾嘗試烘焙、做木工、雕塑,通通都失敗。突然想到,寫詩好了!完成詩作『我的心碎日記』。朗讀出來時,同學們的反應會是如何呢?小餅乾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聰明」嗎?

(4) 《喜歡的事和不擅長的事》
作者: 新井洋行
繪者: 嶽真衣子
出版社:未來出版
故事簡介:每個人都不完美,卻獨一無二。正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需要彼此幫忙、互相協助。小琳害怕動物,不過不要緊,很喜歡動物的阿健會幫她。阿健不太會唱歌,讓阿健站在最愛唱歌的蘇菲旁邊,他就能跟著一起唱……
這是一本繪本傳遞:接納自己有不擅長的事,學習接受別人善意的幫助、欣賞他人的長處,也發揮自己擅長的特點,用友善的態度去幫助他人。

部分翻譯圖書可選購英文版,各大書局或網上書店有售。
(中) www.open-house.com.hk ; www.books.com.tw ; www.cite.com.tw
(英) www.bookdepository.com; www.amazon.com
(簡體中文) book.douban.com ; book.jd.com ; book.tmall.com

作者:丘成瑤,Yoyo Yau,美國註冊遊戲治療師 (T4182),輔導學碩士,香港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親子共讀培訓及遊戲治療輔導工作,為家長提供支援,促進兒童在愛中快樂成長。

更多【繪本童心】文章

Facebook: Play Seed

圖片來源:PEXELS

增高食物+湯水推介 把握春天孩子發育黃金期!

增高

增高食物+湯水推介|雖然人的身高大部分靠遺傳決定,但透過改善後天習慣和良好飲食,都有助增高。家長想小朋友快高長大,就要把握6歲前的「發育黃金期」!透過飲食入手,攝取充足鈣質及蛋白質,推介以下5款小朋友增高食物。

增高

增高食物1:牛奶

普遍都知道牛奶具備豐富鈣質,有助骨骼生長,而且牛奶中的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是小朋友後天增高的絕佳飲料,有研究建議每日可飲用2至3杯牛奶。

增高食物2:海鮮

包括三文魚、海蝦在內的多款海鮮,都具備豐富蛋白質,另外沙甸魚的魚骨有豐富鈣質,三文魚則含豐富OMEGA-3脂肪酸,小朋友不妨多食,但要注意食材來源。

增高食物3:雞肉

除了海鮮外,雞肉亦含豐富的蛋白質,除了有助小朋友身高,更可以幫助小朋友肌肉及身體組織發展。

增高食物4:牛肉

牛肉含充足蛋白質之餘,更含有豐富鐵質,對增高有幫助。不過要切記要適可而止,攝取太多脂肪隨時造成「癡肥」及心血管問題!

增高食物5:雞蛋

年紀較小的小朋友,未適合食用肉類或海鮮,其實雞蛋亦是好選擇。雞蛋不僅擁有豐富蛋白質,更含有維他命B12,能夠為小朋友迅速補充營養。

而據Blogger BallsyMami 所述,其兒子因身高較矮,故琴行的姨姨推介了以下增高湯食譜,每星期飲一至兩次,試飲了兩個月,的確高了2cm,若以一年需要至少高5cm的標準計,算是有效果。

增高湯食譜

增高湯材料(一人份量):

生田七( 一小塊 )
杞子 ( 十粒 )
龍眼肉 ( 五粒 )
花旗蔘 ( 幾片 )
瘦肉 ( $20 )

增高湯做法:

一碗水隔水燉2.5小時即可

睡眠對增高的重要

不過也要提醒爸媽,除了要食得營養均勻,睡得足才長得高,因為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是在睡眠的慢波期,即是入睡後30-60分鐘,而且睡眠週期每60-90分鐘循環一次,所以睡眠時間愈長就分泌愈多,而根據國際衞生組織建議,小學生每天要睡足9-11小時,而中學生要睡8-10小時。

圖片來源:PEXELS

【問問專家先】吃菠菜中毒嬰幼兒高危!食菜過量易患藍嬰綜合症

【問問專家先】吃菠菜中毒!蔬菜含有豐富營養素和纖維,有助嬰幼兒成長及維持腸道健康,吃蔬菜有益健康這觀念深入民心,不過原來有很多蔬菜都含有亞硝酸鹽,3個月以下的嬰兒、孕婦及患腸胃炎的人士多吃或會中毒,特別是嬰幼兒會有機會出現「藍嬰綜合症」,導致缺氧,嚴重的更會死亡!

一齊睇睇慈慧幼苗合作伙伴 加拿大認可營養學家伍雅芬提供的分享!

吃菠菜中毒 嬰幼兒高危

吃菠菜中毒 嬰幼兒高危

蔬菜含有豐富營養素和纖維,有助嬰幼兒成長及維持腸道健康,尤其菠菜含有豐富的鐵質,有助彌補嬰兒離開母體後,其體內的鐵質儲備因飲食供應不足而漸漸減少的情況。但早前有內地傳媒報導,一名6個月大女嬰吃了菠菜汁米糊後,出現嘴唇發青及呼吸困難等亞硝酸鹽中毒徵狀,幸得到及時治理才保住性命。其實,我們日常所吃的蔬菜都有不同含量的硝酸鹽,但只要正確處理和烹調,無論是大人或小朋友都可以放心進食。

引致藍嬰綜合症

蔬菜含有豐富營養素和纖維,有助嬰幼兒成長及維持腸道健康,尤其菠菜含有豐富的鐵質,有助彌補嬰兒離開母體後,其體內的鐵質儲備因飲食供應不足而漸漸減少的情況。但早前有內地傳媒報導,一名6個月大女嬰吃了菠菜汁米糊後,出現嘴唇發青及呼吸困難等亞硝酸鹽中毒徵狀,幸得到及時治理才保住性命。其實,我們日常所吃的蔬菜都有不同含量的硝酸鹽,但只要正確處理和烹調,無論是大人或小朋友都可以放心進食。

亞硝酸鹽會黏着人體的血紅蛋白(Haemoglobin),氧化為高鐵血紅蛋白(Methaemoglobin或Met Hb),影響血液的帶氧功能。一般成人體內有少於2% 的高鐵血紅蛋白,小孩有2%,3個月以下的嬰兒有3%;但當高鐵血紅蛋白高達10%時會令嬰兒因為缺氧,皮膚呈現紫藍色的「藍嬰綜合症」。當人體內的高鐵血紅蛋白高於10%時,便會造成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或正鐵血紅蛋白血症)(methaemoglobinemia);到高鐵血紅蛋白有20% 時,大腦開始缺氧;50-60% 時,可能會引致死亡。高危一族包括:3個月以下的嬰兒、孕婦及患腸胃炎的人士,所以家長不容忽視。

處理和烹調方法

為免嬰幼兒出現「藍嬰綜合症」,家長平時要留意以下四大處理及烹調蔬菜的正確方法。

  • 在烹煮前才切碎或磨碎蔬菜,為嬰幼兒烹調的菜粥或菜泥,不宜存放太久,因為在多次加熱的過程中,可能會令食物變質,所以最好即煮即吃。
  • 硝酸鹽是可溶於水,所以在烹調蔬菜前,最好用水徹底清洗,可減少10至15%的含量。
  • 建議用沸水將硝酸鹽含量較高的蔬菜,例如:莧菜、小棠菜和白菜等浸一至三分鐘,再將沸水倒去才烹調。
  • 將蔬菜放在攝氏零下18度以下的雪櫃內,可以抑制硝酸鹽的累積,減低其活躍度,及受細菌污染的機會。

另外,家長在選擇蔬菜時,不妨留意不同蔬菜的硝酸鹽含量作參考。在眾多蔬菜中,最高硝酸鹽含量是菜葉類,當中菠菜、莧菜、小棠菜及白菜四款含量最高,每公斤超過3500毫克硝酸鹽;其次是根莖類、瓜類,最少是豆類。而硝酸鹽含量較低的節瓜、冬瓜及番茄則適合嬰幼兒進食。不同種類蔬菜的硝酸鹽含量平均值差別亦很大,最低是秀珍菇,每公斤 5 毫克(介乎每公斤少於 4 毫克至 9 毫克),最高的是莧菜,每公斤 4800 毫克(介乎每公斤 3700 毫克至 6300 毫克)。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合作伙伴 加拿大認可營養學家伍雅芬提供

想知更多教養資訊,請按【親子教養

費用全免!香港演藝學院3月開放日 參觀學院灣仔本部+古蹟校園!設舞蹈公開課、導賞團及知名校友分享會

香港演藝學院是本港藝術界的搖籃,不少本土出色藝術家、表演者、藝人都曾在這裡受訓。3月份香港演藝學院將會有開放日,讓公眾參觀兩大校舍之外,還可以欣賞到多項表演藝術活動,如果子女對藝術有濃厚興趣,不妨參觀一下。

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學院)的開放日將於3月5日(星期日)舉行,免費入場,毋須報名。今次開放日一共會開放2處校園以供大家參觀,包括:演藝學院灣仔本部及位於薄扶林的伯大尼古蹟校園。

開放日的節目會融入藝術科技元素,而演藝學院的師生們更製作了很多精彩活動、表演,包括:青少年音樂課程交響樂團演出、中樂及西樂音樂會、音樂劇、戲劇、中國戲曲選段演出、舞蹈公開課及畢業電影作品放映。

戲曲學院節目時間表

如果小朋友想參加舞蹈公開課,可以留意其歲數限制及需要自備合規格的舞鞋。

舞蹈學院節目時間表

音樂學院節目時間表

而對表演舞台後台有興趣的朋友,更可以參加表演藝術與科技體驗導賞團,參觀後台展出的佈景、道具、服裝和舞台效果等。

舞台及製作學院節目時間表

另外,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邀請了多位著名校友在《精英校友對談 —— 香港電影,What’s Next》分享會說說對香港電影的展望,著名校友有麥天樞、黃浩然、彭秀慧、陳詠燊、何爵天和張繼聰。

對這次開放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演藝學院網址社交媒體平台參閱開放日的節目內容。

演藝學院開放日2023

日期: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地址:香港灣仔告士打道一號(灣仔本部)、香港薄扶林道139號(伯大尼古蹟校園)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時(灣仔本部)、下午1時至下午5時(伯大尼古蹟校園)
交通:提供免費專車服務往來灣仔本部及薄扶林伯大尼古蹟校園(額滿即止)

西貢賞花遊 上山觀賞靚絕吊鐘花海

提起香港賞花,除了上個星期提過的櫻花和元朗錦田4月份的花海外,大家又會想起甚麼地方呢?近年愈來愈多人行山,同時發掘了不少賞花的好地方。今次為大家介紹一下為於西貢東郊野公園內的大枕蓋,這裡最吸引的是簇擁盛放的吊鐘花。

吊鐘花又被稱為「廣東年花」,每到過年時節,都有人來到大枕蓋慕名賞花。今次雪梨媽帶着雪梨B由北潭涌出發,到大枕蓋欣賞吊鐘花。由北潭涌出發大槪行3公里便到大枕蓋,這裡在1月尾至2月尾有遍地吊鐘花之外,還可以俯瞰整個萬宜水庫,由西壩至東壩以及滘西洲一帶的景色一覽無遺。話說雪梨B最近就好有興趣舉機拍照,大家看看拍得如何。

 

難度:2粒星星(五粒星星最高) 

適合年齡: 7歲或以上

交通工具:

94巴士、96R巴士、289R巴士 由麥理浩夫人渡假村下車

附近景點:

麥理浩夫人渡假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民俗文物館

附近美食: 

西貢咖啡餅店(地址:西貢海傍廣場2號金寶閣6-7號舖地下)
必食推介:菠蘿油

金雞去骨海南雞專門店 (地址:西貢福民路(食街)34號地舖)
必食推介:海南雞飯、椰青

六福菜館 (地址:西貢市場街49號地舖)
必食推介:手渣骨、自家醃製炆鹹菜、黑沙雞

 

元朗親子農莊鮮甜大蝦即釣即燒 泊車方便 兼有露營電動車跳彈床

親子農莊

親子農莊既可以讓小朋友體驗耕種樂,亦可近距離接觸小動物,不同兒童遊樂設施更可令小朋友盡情放電,面元朗一親子農莊更有鮮甜大蝦即釣即燒,不用出海泊車方便最適合一家大小。

親子農莊釣蝦體驗

親子農莊釣蝦體驗

親子農莊釣蝦體驗

親子農莊釣蝦體驗

Blogger 鯨魚‧蝦子媽咪親子log 早前約埋一班朋友去富來休閒農莊玩,有自助釣蝦、亦有任食BBQ,釣蝦要收租竿費,而成功勾起的蝦一定要購買(以重量計),不能放回池中,農莊有免費提供炭爐即場鹽燒!只需清洗大蝦後再用竹籤串起,加鹽就可以燒,不過要提醒父母,粗鹽跌落炭火時有機會會彈起,故此小朋友不宜靠得太近。而鯨魚‧蝦子媽咪親子log認為「收費尚算合理,而且釣蝦好easy,大蝦多膏又清甜,大人小朋友都玩得開心」。

親子農莊釣蝦體驗

小朋友仲有得玩吹氣彈床 、撈金魚、電動車、籃球機、彈珠機等娛樂設施(部份額外收費/買幣)。至於電動車,$40/15mins,大概適合6歲以下小朋友。

親子農莊

富來親子農莊收費

富來親子農莊收費

富來休閒農莊釣蝦場

地址:元朗錦田水尾村 DD107 1750A5 RP (詳細地址

(駕車:青山公路長春新村路口入)

電話:6273 0538 

相片授權:鯨魚‧蝦子媽咪親子log

3步處理孩子分離焦慮 父母千萬不要「心太軟」

【育兒鬆一Zone】處理分離焦慮 父母不要「心太軟」

上星期我在巴士上,聽到後座兩名女士的閒談,深感父母管教子女的堅定和決心尤為重要。

女士A:「我個仔成日好黐我,搞到有時想出街買嘢都唔得,真係唔知點算好!」

女士B答道:「你仔仔幾大呀?我個女都係咁,因為我同老公都要返工,晚晚好夜先返到屋企,平日奶奶會嚟我哋屋企湊佢,最近當我哋出門口時,女女就開始扭計,大哭大鬧,甚至唔畀我同老公出門口,搞到我哋遲到。」

女士A:「我個仔同你女女應該差唔多大呀,阿仔啱啱22個月啦,原來大家都面對同一問題,咁你哋點處理?」

女士B回應:「老公試過叫奶奶同女女玩玩具分散佢注意,然後我哋偷偷地出門口,點知都畀女女發現,佢喊得仲大聲,最後我同老公要返入屋安慰佢一輪,真係無佢符。」

正當兩位女士高談闊論之際,我卻到站下車了,但可能是職業病作怪,腦海自動浮現了一些幫助她倆的解決方法,例如……

分離焦慮 父母不要「心太軟」
pch.vector@freepik

為何出現分離焦慮?

孩子年紀幼小,父母要明白他們在這階段很需要照顧者給予安全感,加上正處於依附情緒的高峰時期,因此出現分離焦慮是常見的表現,隨著成長,這些情緒會逐漸減少的。

正如上述情境,當父母要上班離家,孩子總是哭鬧著,甚至拉著父母的手不放;若父母嘗試偷偷地離開,卻換來孩子哭得更慘,父母不忍心又再次折返回家,情況似乎更加惡劣。

【育兒鬆一Zone】處理分離焦慮 父母不要「心太軟」
fwstudio@freepik

正確處理方法

當然,照顧者不宜靜悄悄地離開需要安全感的孩子,因為這樣只會令他們更焦慮和不安。當孩子因與父母離別而出現情緒激動時,父母首先要接納和明白孩子的擔心和恐懼,可以平靜的說話描述孩子的情緒,表示家長的理解。

另外,父母與孩子分離前預留一些時間說再見,同時可以告知甚麼時候回來,例如:「媽媽現在去上班,今晚會回來與你一起吃晚飯。」家長切記要遵守承諾,這樣可以慢慢建立孩子的信任和安全感。當父母與孩子說再見便要立即離開,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折返安慰,這樣只會令孩子將哭鬧變成技倆。

父母每天抽時間與孩子進行親子活動,例如:一起玩樂、洗澡、伴讀,透過擁抱、拍肩等的身體接觸,都有助孩子增加安全感。

慈慧幼苗親子學堂(資深註冊社工)關愷恩姑娘(Doris)提供

想知更多育兒貼士?請按【育兒心得

你想孩子贏在起跑線還是終點呢【小富翁大富翁 】

近期接獲一位家長Titania的查詢,她的孩子將於明年進入幼稚園,她問到應如何規劃孩子的教育支出。

Titania和很多家長有近似想法,便是為了想令孩子贏在起跑線而打算孩子由幼稚園階段開始,到小學時會花較多金錢在她的教育中,包括報讀不同興趣班及讓孩子到國際學校讀書等,預算每月學費及雜費會花上萬多元,就算如此亦絕不「手軟」。但同一時間,她又認為花在孩子教育上的支出應該有「封頂」的安排, 即是要按家庭的負擔能力及平衡其他家庭財務需要而決定一個金額。

超過20年的計劃

根據這兩個考慮因素,原來她已經有想法,便是孩子將來不會安排到海外升學, 除非是去一些比較便宜的地方, 例如到國內大學升學,如果去歐洲便會是一些國際學生都能夠享有優惠學費的地方, 例如德國,荷蘭或是一些北歐國家等。

我跟Titania說沒有任何一種必然正確的教育基金規劃方法,但父母必須要有清晰的目標,要清楚為孩子提供教育安排是想達到什麼效果。供書教學一定是父母的責任,亦不是一種可以半途而廢的計劃。能力容許的話,一般都是由孩子出生到完成大學為止,可以說是一個超過20年的安排。

有很多家長因為想孩子贏在起跑線,所以在孩子還未開始進入小學時已經大灑金錢,為她們報讀不同課程,期望孩子能夠從幼稚園開始便一帆風順,入到心儀的學校,直到大學畢業。

但是隨著孩子成長及升讀中學,需要學習的知識及理論越來越多,難度亦持續有增無減,所以到高中後的挑戰更大,到時亦需要孩子自己面對,父母能夠幫忙的可能只是財政上的支持。

贏在起跑線但輸在終點

Titania的計劃是在孩子還很年幼時已經花去大部分的預算,而到孩子成長及修讀中學階段時可能已花去絕大部份的教育儲備,而且因為早花掉而儲備難而利用複式效應製造更多儲備。

如果孩子非常聰明及有能力應付任何程度的學習要求當然沒有問題,但家長不能夠單憑孩子小學或更年幼時的學習表現而確定孩子將來能夠應付高中學習及考試要求,以為他們必定能夠在香港升讀他們心儀的大學或學科,而且香港因地方較小而有些科目是沒有提供的。

當知道孩子未能達到期望時,家長卻因以往已動用大量儲備在孩子較年幼的學習階段而未能安排到海外升學,變相限制了選擇,可能不幸地出現贏在起跑線但輸在終點的結果。

另一方面,隨著孩子成長,他們的個人想法及朋輩影響將會改變他們幼時的興趣,所以我認為不需要在孩子很年幼時便投放過多資源,反而不妨在初中或以上級別時讓孩子愉快學習,讓他們多了解自己的興趣,平常家長亦可以多用時間和他們「傾計」,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愛及關懷,加強他們將來面對任何挑戰的勇氣及能力,然後保存適當資源到將來用作升讀大學之用,到時就算香港沒有合適學科或大學都有能力選擇面向世界。

如果孩子非常優秀而無須用家長為她們儲蓄的教育儲備,這筆資金亦可以留作未來他們創業需要或是父母的退休儲備,相信在整體家庭理財規劃上彈性更大。

  林昶恆(Alvin) 專業理財教練(Money Coach),積極向公眾灌輸正確理財觀念,致力推廣親子理財教育,著有《親子10分鐘 啟動孩子理財力》、《富足家庭ABC》、《職場女性理財36計》、《富足險中求》、及《四桶金投資快上手》等暢銷理財書籍。 林昶恆(Alvin)主頁:【Facebook】【Website更多林昶恆分享親子理財教育,請按【#小富翁大富翁想看各界專家分享育兒貼士,請按【親子教養

N班、Playgroup爸媽如何選擇?報名前先了解4大不同

N班與Playgroup比較 —— 現時盛行幼兒教育,家長都會為小朋友報讀N班或Playgroup,有些家長甚至兩樣都會報,有些依然猶豫不決。如果未清楚該如何選擇,家長應先了解兩者分別。以下會就4個範疇比較:時間、形式、性質、性格,讓各位新手爸媽參考。

N班是學前預備班(Pre-Nursery),年滿兩歲的小朋友才可入讀;而Playgroup就是幼兒興趣班,有些1歲已經可以參加。爸媽不妨從以下4大方面考慮:

N班與Playgroup比較1:時間

N班:類似幼稚園,恆常固定逢星期一至五都要上課,可選擇半日或全日,時間較長,能讓小朋友更快習慣群體學習環境。

Playgroup:上課時間通常較短及有彈性,每堂一至兩小時,一星期上多少堂,或上課時間都可以自己選擇。

N班與Playgroup比較2:形式

N班:可以學習及實踐禮儀、社交能力等,加上家長不會在場,可以訓練小朋友自理及獨立性。

Playgroup:玩樂、體育、藝術類的課程佔多,主要是透過唱歌及遊戲方式刺激小朋友的腦部發展,或幫助大小肌肉發育。

N班與Playgroup比較3:經營性質及價錢

N班:大多在註冊幼稚或幼兒園上課,受《教育條例》及《幼兒服務條例》監管,課程質素有所保證,但學費多以一年為主。

Playgroup:不受教育局監管,是獨立教育機構經營,學費逐科計算。

N班與Playgroup比較4:性格

N班:如孩子較為內向,甚至是獨生子女,N班可以讓他們提早習慣與「陌生人」交流溝通,一起上課。發展社交及自理能力,有助適應幼稚園課程。

Playgroup:如果寶寶日常生活中多和不同人士接觸,可以考慮這些短期興趣班,吸引例如音樂及語言等知識,全面發展才能。

想知更多教育資訊,請按【教育Share

幼兒進食鯁喉可致命 專家教路保命急救法

【問問專家先】幼兒鯁喉致命的悲劇時有所聞,父母想防患於未然,除了要先培養他們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外,還要注意容易鯁喉食物及學定急救方法,各位父母可參考由專家提供正確處理幼兒鯁喉及預防方法,以防萬一。

一齊睇睇慈慧幼苗合作伙伴 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何寶琪醫生提供的分享!

幼兒進食鯁喉 嚴重危害性命

幼兒進食鯁喉 嚴重危害性命

香港也曾發生兒童進食時意外鯁喉致死的新聞,包括:一名8歲的女孩在學校小息期間,進食墨魚丸鯁喉窒息死亡,及一名兩歲大幼兒懷疑進食一粒直徑約1.5厘米的提子鯁喉窒息,最終搶救無效的不幸消息,實在令人難過,更喚起全城父母關注幼兒進食時的安全問題,和預防鯁喉的方法。以下由專家提供數個正確處理幼兒鯁喉及預防方法,各位父母要好好學習一招半式,以防萬一。

高危食物 慢慢吞嚥

人在進食時,有吞嚥的動作時,會厭會反射性向下蓋住氣管以防止食物在吞嚥時誤掉入氣管內引起窒息。食物太大、太硬或太滑都會增加食物誤入氣管而導致窒息的危險。加上,嬰幼兒對食物的掌握度不足,所以父母要多加留意。

要預防幼兒鯁喉,父母先要培養他們有良好的飲食習慣,當幼兒進食時不應給他們玩玩具、看電視及手機等,以免他們分心而忘記吞嚥食物,口中有太多食物在口中亦會增加鯁喉的風險。在進食時,父母應該教幼兒用牙咬食物,父母應從旁觀察他們進食及吞嚥情況,以培養他們有良好的咀嚼習慣,又或採用一些幼兒餐具來吸引他們進食。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父母宜將幼兒從未吃過的食物切成適合的大小,一些質感較硬或較滑的食物則要切成更小,並與幼兒一起進食,過程中要教他們專心進食,避免催促他們。當吃一些「高危」的食物,例如:提子、麻糬、丸類食物、湯圓、年糕、糯米飯、蒟蒻、啫喱、果仁、花生、糖果及角仔等,要避免一次過放入口中,並提示幼兒逐下咬着食物再慢慢吞嚥。

保持鎮定 施行急救

當幼兒不幸鯁着食物時,父母應盡快清出他們口腔內的食物,避免影響氣道暢通。如果食物咔在食道或氣道時,應保持鎮定,一人打電話召喚救護車,另一人立刻進行急救。

針對3歲或以上兒童鯁喉的急救法:

  1. 父母可以將幼兒向前彎曲,左手手掌放在幼兒的橫隔膜位置,並配合右手一起向上拍推。
  2. 另一急救方法是將幼兒微微向前彎曲,將拇指一側的拳頭放在肚臍正中位置,再以另一隻手放在拳頭前方,以快速向上腹推力五次。
  3. 父母要持續為幼兒進行五次反催,及五次腹部推力的方法,直至他們擠出食物、出現強烈咳嗽或呼吸等情況。

針對嬰幼兒鯁喉的急救法:

  1. 將他們的頭部向下,左手手掌放在他們的面與下巴位置以固定頭部,再配合右手在他們的肩胛骨之間一起向上拍推。
  2. 可將兩隻或三隻手指放在嬰幼兒的乳頭線正下方的胸腔中央,向上推壓約1.5吋深,連續拍五下。
  3. 當幼兒仍然失去知覺時,父母要立即進行緊急的心肺復甦法,給予救援的呼吸及胸部按壓,打開口部,清除異物及食物,以保持氣道暢通。
  4. 再給予第二次救援呼吸,快速按壓胸部中間位置,以每分鐘快速按壓最少100次,可以一邊進行心肺復甦,一邊等候救護車前來。

 

 

總括而言,平時父母要細心留意幼兒進食,以免悲劇發生。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合作伙伴 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何寶琪醫生審批

想知更多教養資訊,請按【親子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