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276

變幻才是永恒【家.校.神隊友】

兒子今年升中。

每年的家長都愛討論哪所中學師資好、校風好、成績好(下刪一萬字)。

今年,多了另一番討論:聞說XX中學轉校長啊⋯⋯YY中學明年十幾個老師離職啊⋯⋯ZZ中學這兩年來了新校長,很多改變⋯⋯

教育界這幾年流失率嚴重,校長、主任、老師的轉換,好像已變成一個「不可抗力」因素。作為家長,可以怎麼辦?

Image by 潜辉 韦 from Pixabay

我身邊的真實個案

以下恕我沒法開名,但請相信我,這些都是我身邊的教書朋友和家長朋友遇到的真實個案:

A直資中學,自從換了校長,功課和測考壓力都多了。家長們後來才知,新校長來自某傳統Band 1中學。於是家長流傳,換上了來自津中的校長,學校的路就走偏了,跟原本不再一樣。

B津中,一向被區內家長視為Band 3頭。早幾年轉換校長,新校長原本是某神校的副校長。幾年間,學校果然有所提升,在坊間網站被列作Band 2尾。但與其同時,這幾年有不少老師因為沒法適應新校長對教學的要求,陸續離職了。

C津中,十年間由Band 2頭,升到站穩Band 1中流。期間每年都有十個八個老師轉職,和若干個退休,而副校長和主任都轉換過不止一次。

還有更多、更多⋯⋯

不可抗力的因素

選校遊戲本身不容易玩。

一來,要看成績,能配對到適合自己水平的學校不是易事;
二來,要碰運氣,隨機抽獎畢竟有先有後,次序不由人;
三來,所謂的banding都只是坊間揣測,不存在100%可靠數據。

這年頭,要再加上一個難以估計的因素,就是要猜想心儀中學會不會很快換校長?又或者是否剛剛換了校長?辦學方針會不會改變?

這種人事變遷,我覺得簡直是「不可抗力」因素,就是「人們不能預見、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意思。

圖片來源:Jan Vašek from Pixabay

不能預見、不可避免

這一兩年,身邊不斷朋友選擇移民他鄉,其中有些朋友由申請到離開連半年也沒有。不是他們想走得這麼急,而是種種天時地利人和,讓他們只能匆匆離去。不少教育界朋友也一樣,為了家人,匆匆申辦移民,也匆匆離開。對學校來說,縱是婉惜,卻怎也留不住。

也有些前線教育工作者選擇離開,是因為眼見職業保障大不如前——有人担心公積金改制,有人担心投訴文化最終會令自己丟了飯碗,有人担心工作上誤觸紅線⋯⋯林林總總的理由,令很多學校面臨史無前例的高流失率,而且補聘人手時困難重重。

作為家長校董,我往往較一般家長稍早一步知悉老師離職和聘任的消息。每次都要按下心頭的不捨,理性面對校方的人事安排,還要告訴自己和其它家長:「新未必不如舊」。

變幻原是永恆

我唸書的年代,開學日只會收到上課時間表,不會顯示哪位老師任教。第一個上課天,是最刺激的,因為當鈴聲響起,老師踏進課室的一刻,我才能知道未來一年是他/她執教。每一科的第一節課,就這樣刺激一次。作為學生是完全沒主導權,完全No Say啊!

學校每年有重新編班,也是No Say的——很多人都試過和自己好朋友被「拆散」,被安排在不同班別的經歷吧!

「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從未遇過的老師,帶來的化學作用可能改變你一生。好朋友被拆散了,可能是迎來更多的新朋友。走在舊路,是可預知的穩定;踏上新路,是未可預知的挑戰。

江洋浩瀚

如果校長是一間學校的總舵手,教師團隊就是船上不同崗位的水手、工匠、後勤。我們最多只能盡量選擇登上哪一艘船,卻不能選擇誰來駕駛這艘船。

在育人、育才的汪洋,本來就是浩瀚無邊,不存在單一航道,不需要死守路線。只要最終能達到目的地,航程裡的小風小浪,都可以略去不提了!

———————

現任兩所中小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Kanris Lee
Kanris Lee

作者:Kanris Lee,退休中學教師,現任兩所中小學家長校董、一所小學校友會主席暨校友校董,榮任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常務理事。在中、小、幼都曾任家教會主席多年。現為全職媽媽,致力積極推動家校合作,為一對子女及師生同學們創建更佳學習環境。

更多Kanris的實例故事分享文章,請按【家・校・神隊友

想知更多親子教育資訊?請按【校園教育

 

記憶法介紹(一)——艾賓浩斯記憶法

記憶法介紹(一)——艾賓浩斯記憶法

華人的傳統認為,只要孩子勤奮苦幹,努力學習,便會有好的成績。我認為,勤奮雖然是美德,但若要求孩子像牛一般盲目勤奮,是追不上時代的。更理想的做法,是如運動員般用科學方法優化其訓練方法,使他們可以用最少的付出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因此,我時常鼓勵孩子學習記憶法和學習法,讓他們學習可事半功倍。

今天我想向各位介紹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發現的遺忘曲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1880年到1885年 ,曾經透過實驗,研究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個人所能記憶的事物有何變化。他以自己作為實驗對象,先把 13 個無意義的單字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 ,熟記至能全部正確背出,然後測試自己在經過不同的時段後,能回憶起多少個單字。

透過這項實驗, 艾賓浩斯發現了遺忘曲線(見附圖1)。

記憶法介紹(一)——艾賓浩斯記憶法
附圖1

根據遺忘曲線,在學習的一小時後,已學會的內容會有56%記不起來;一天之後,有66%會被遺忘;一個月後,更會遺忘掉將近80%。

然而,艾賓浩斯發現,假如在第一次學習後有定期複習,便可以把遺忘率降至約50%。

於是後來的人根據遺忘曲線設計了艾賓浩斯記憶法,要求學生在首次學習後的第5分鐘 、30分鐘 、12小時 、1天、2天、4天、7天和15天等時間點作簡單複習(約10分鐘內),便可把遺忘率降至約50%。

這等於說,只要利用艾賓浩斯記憶法學習,便可以用同樣的學習時間,把學習的效果倍增!

今天起,來讓你的孩子利用艾賓浩斯記憶法學習吧!

 

文:阿丹. 托爾斯泰

(筆者按:以上實驗數據只能作參考,真正實行艾賓浩斯記憶法時,效果可能略有出入。)

遊戲與遊戲治療

遊戲與遊戲治療

遊戲與遊戲治療 ——「你用了甚麼魔法,讓我的孩子改變了?」記得是在數年前,一位5歲孩子的媽媽跟我說過的話,我不時還在思考著。是甚麼魔法能讓這位孩子由安靜退縮,變得活潑愛笑,主動舉手回答老師問題? 如果真有這種魔法,遊戲或許就是答案,而魔法師想必是孩子自己。孩子在遊戲治療中,透過自主的玩耍,認識及確立自己,實現自己的能力,發掘潛能和創意,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孩子就如故事中的勇者一樣,在遊戲室裡儲夠了魔力,去到日常生活就揮灑自如,表現真正的自己。

遊戲與遊戲治療
圖片來源:freepik@standret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玩具是孩子的文字,遊戲是孩子的語言。」玩是孩子的天性,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遊戲是自願性的,並不為達到什麼目的。但孩子卻可以透過自由自在的玩耍去表達,去學習,去理解,去發掘。孩子的「說話」被聆聽,被明白,被瞭解,心中的困擾,例如:父母是否愛我、自己是否有價值、是否能幹、情緒是否可以被掌握等等便能解開。曾經有位學生,每次來到遊戲室,都會重重覆覆地玩排列動物的遊戲,將牠們由大排到細、或相同的排在一起,然後又用新的方式排列。孩子在這過程中透過玩具訴說著自己與身邊的人離離合合,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再重新定義自己在關係中的價值。因為孩子的遊戲被接納(治療師沒有嫌棄他的重重覆覆),被明白(治療師理解他玩耍的內容),孩子便很安心地用玩來「說」出他的困擾,讓自己找到一個出口。家長也可多嘗試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遊戲。

遊戲與遊戲治療
圖片來源:freepik@pressfoto

遊戲是情感的出口

在電影《在晴朗的一天出發》(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中,美國著名兒童節目主持—費廸‧羅傑斯(Fred Rogers),有句名言「凡可以被提及的事都可以被應付的」。當情感變得可以被表達,情緒就可以被處理。在我們的成長中,有很多的感受都被埋藏,不能表達。從小就不可以哭,不可以生氣、不可以害怕,到長大後漸漸跟我們的情感疏遠了,更不懂處理。然而,孩子在遊戲中嘗試與這些情緒接觸。回憶小時候,我最喜歡和哥哥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投射在熊熊、狗仔(毛公仔的名稱) 中。當時當然不知道那種玩完舒服的感覺便是現今常說的「療癒」。在玩的過程中,情緒可以表達出來,無論是憤怒或是害怕,情緒亦比較容易被接納,成為了一個出口。很常會聽到家長叫孩子不可以生氣、害怕或太興奮等等,因為生氣會打人,害怕會退縮,樂極會生悲。有看過《反轉腦朋友》的人,便知道情緒是與生俱來,不能抗拒。情緒和行為應被分開來看,而不是以為抑壓了情緒便沒事。一個人真正需要的是認識這些情緒,接納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不用害怕這些情緒的出現,然後才有管理這些感受的能力。

遊戲與遊戲治療
圖片來源:[email protected]

遊戲治療師的意義

遊戲有自癒的能力,你可能會問:「那讓孩子自由玩耍,是否就可以解決問題?」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很多挑戰和帶著自身的盲點。在專業輔導的基礎下,遊戲治療師應受過相關訓練,有能力在治療中營造接納關懷理解的環境,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困難和尋找解決的方法。遊戲治療協會(香港)認為遊戲治療師應具備輔導學相關的碩士學歷,同時受過相當時數的遊戲治療訓練和實習,才有能力有效地在遊戲治療中幫助孩子。市面上有太多服務提供者,家長在查詢遊戲治療服務時,應留意治療師的背景及認證而作選擇。

 

慈慧幼苗親子學堂及合作伙伴遊戲治療協會(香港)總幹事、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及認證遊戲治療師魏威麗提供。©2022Healthy Seed

想知更多育兒貼士?請按【育兒心得

社交活動增加 提防兒童傳染病爆發

社交活動增加 提防兒童傳染病爆發

提防兒童傳染病爆發 —— 隨著教育局宣佈復課,加上暑假臨近,小朋友的社交生活漸漸增多。除了繼續注意防疫外,全科醫生蘇勇柏醫生提醒家長也要留意兒童因病毒感染而較容易引致的疾病。

 

手足口病

踏入夏天,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以往本港衛生署於這段時期也會錄得個案有上升趨勢,或曾有幼稚園、小學出現小型爆發。病因主要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EV71型腸病毒)而起,透過直接接觸到患者的排泄物、呼吸道飛沫或玩具等傳染;而接觸患者身上穿破了的水疱亦能感染。此症主要出現在五歲以下的幼童身上,由於傳染性頗高,所以很容易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做成爆發性傳染。惟成人也有機會患上此症,容易與小朋友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家長要加倍警惕。

家長可留意子女有否出現發燒、身體疲倦乏力、食慾不振等病徵,或於手掌、腳掌及口腔三個主要部位,甚至臀部及生殖器官附近長出皮疹、水疱;皮疹大多不痛不癢,水疱則會逐漸收乾結痂,只要護理得宜,消退後一般不會留有疤痕。而於患者舌頭、口腔黏膜、牙肉及上顎位置出現的紅點狀水疱,則會慢慢變成潰瘍,令患者感到疼痛並影響進食、吞嚥。

大部份病徵會於 7 至 10 日內消散,患者一般可自行痊癒,身體亦會對是次感染的腸病毒產生抗體。不過,因腸病毒種類繁多,病癒後亦有機會再患上由其他腸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若患者出現持續高燒、手腳乏力、因吞嚥困難以致出現脫水或體重下降,甚至反覆嘔吐、抽搐、神智迷糊不清、持續嗜睡等,則需盡早求醫,按情況安排住院檢驗及治療。

社交活動增加 提防兒童傳染病爆發
圖片來源:Freepik@rawpixel

 

玫瑰疹

玫瑰疹也是常見的兒科疾病,由人類疱疹病毒6型及7型(統稱為玫瑰疹病毒)所致。此病症的感染途徑跟手足口病相似,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或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而感染,潛伏期由 5 至 15 天不等,在這期間雖然患者未出現明顯病徵,但其傳播性最高。

大多數嬰幼兒患者於兩歲時發病,起初會持續發高燒 3至 5天,退燒後頸部、身軀、以至四肢會出現不痛不癢的紅疹(此時病毒的傳播力已減弱),持續一至兩日後會退卻痊癒。

一般而言,玫瑰疹甚少引發嚴重併發症,大部份患者病情會自行好轉,只需若干紓緩症狀的治療。惟高燒期間,兒童有機會出現發燒抽筋(又稱熱痙攣);家長要保持警覺,一旦發現孩童出現反白眼、手腳抽搐等情況,應立即求診。

社交活動增加 提防兒童傳染病爆發
圖片來源:Freepik@jcomp

皮膚疣

此外,家長趁假期帶子女前往遊樂場、波波池、游泳池及更衣室等,往往是最易感染疣病毒的場所。尤其是因為兒童的抵抗力較成年人弱,又喜歡隨處觸摸探索,更加容易「中招」。

皮膚疣具傳染性,是因「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而產生的良性皮膚增生,除了可透過直接接觸感染,一些間接接觸,例如:與患者接觸共用球拍、地板、毛巾和滑鼠等也有機會傳播病毒。其實不論成人或兒童,抵抗力較差的話更易受到感染,因此若同住家人是皮膚疣患者,小朋友感染疣的風險亦大增。

HPV 的潛伏期可長達數月,因此接觸到病毒之後,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會形成肉眼可見的疣。少部分疣有機會自行消失,但也歷時數周至數月。疣存在的時間越長,愈難自行消失,若果沒有及時處理,有機會愈長愈多甚至傳染他人。

由於皮膚疣與其他皮膚問題(例如油脂粒、雞眼等)相似,一般人未必能辨別,應諮詢醫生意見選取合適的治療方案。坊間的皮膚疣治療方法林林總總,有人會嘗試購買疣藥膏、疣藥水,甚至冷凍棒,自行處理問題,結果弄巧反拙,胡亂用藥在孩童身上就更危險了!

社交活動增加 提防兒童傳染病爆發
圖片來源:Freepik@pvpriductions

預防方法

家長除了要保持個人和環境衛生,還要教導小朋友提防感染具傳染的疾病。可參考以下建議︰

  • 注意個人衛生
  • 勤洗手或用消毒搓手液清潔雙手
  • 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睡眠,有助增強免疫力
  • 避免赤腳行走
  • 切勿亂摸街上物件,接觸後應即時清潔
  • 家長需要經常清潔和消毒小朋友常接觸的物品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 1︰99 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待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

 

———————

蘇勇柏醫生

作者:蘇勇柏醫生為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

更多Dr. So的專業分享文章,請按【蘇勇柏醫生健康資訊

想知更多兒童健康資訊?請按【生活健康



致未來的兒子(四)——該體罰孩子嗎?

致未來的兒子(四)——該體罰孩子嗎?

(筆者按:《致未來的兒子》系列是一封封康納爸爸寫給長大成人後的兒子的信,屆時的他作為新手爸爸,必然面對著很多育兒相關的疑惑。康納會透過這些信,把一些為人父母的原則、智慧和經驗分享給未來的兒子。)

兒子:

父親和兒子是一種很特殊的關係,一方面父母應是世界上最愛兒子、最想他得到幸福的人,但另一方面,有時父母又必須是世上對兒子最嚴苛的人。這矛盾,是身為父親的人永恆的難題。

是遺傳的關係吧?(十歲時的)你可愛的時候很可愛,氣人的時候卻也很氣人。有時候你的語氣、態度實在令人難受,作為父親的我,也久不久會為此動怒。

致未來的兒子(四)——該體罰孩子嗎?
圖片來源:freepik@wirestock

說來慚愧,年輕時的我,是個脾氣火爆,動輒發怒甚至與別人翻臉的人。雖然後來在社會打滾久了,學會控制自己,但你那惡劣的語氣和態度,有時真的會氣得我想動手打你。

然而,看著你那稚嫩的臉龐時,我又打不下手了。

肌膚上的傷痕總會有癒合的一天,但刻在心裡的傷疤,卻一生都不會磨滅。今天我若一時衝動打了下去,我們之間的縫隙,一生都難以修補吧。

但又不能縱容你,該怎麼辦呢?

於是,我想到一個方法:和你一起踩單車。(作者按:是受到陳奕迅的金曲《Shall we talk》的啟發嗎?)

兩個人踩一架單車。你年紀還少,要緊緊抱住我的背,才不至於掉下。而我認為,這段你緊緊抱住我的背的時間,是適合情深對話的時間。

於是,我對你說:「兒子,你知道嗎?你其實是一個很聰明伶俐的孩子,但你現在的聰明,只是『小聰明』,全用在怎樣作弄別人,怎樣吵架吵贏別人上面。你這樣做,只會令別人越來越疏遠你,令朋友越來越少。真正的聰明,是要讓別人喜歡你的。你應該想想,如何把你的聰明放在照顧別人、成就別人之上。」

背對著你,無法看見你的表情,所以我不知道你是否聽得進去。但比起平常話都沒聽完就立即反駁,這次你卻是沉默著。是靜靜地在思考我的話嗎?還是只是太累,睡著了?

 

康納爸爸

代筆:阿丹. 托爾斯泰

————————————

作者:康納爸爸,三兒之父、多職父親。

更多康納爸爸分享的育兒心聲,請按【康納爸爸

想知更多教養資訊,請按【親子教養

【育兒貼士】伍智聰6個暖心育兒貼士

伍智聰6個暖心育兒貼士 —— 食品供應界達人伍智聰在接受訪問後,向我們分享了6點暖心育兒貼士,希望大家可以跟子女一起改變與成長︰

  • 善用碎片化時間,如駕車送女兒回校時,播放經典流行曲,藉此講解人生道理
  • 營造全面閱讀環境,如全屋放滿不同種類書藉,並按女兒閱讀情況自製教具,女兒有疑問亦立即解答
  • 不催逼不比較,要有耐性,靜待女兒對事物產生興趣
  • 細心觀察子女喜好,依據他們的興趣協助發展
  • 願意犧牲個人時間,營造改變並多親近子女
  • 以身作則,希望子女做的,自己要先做到

 

即睇伍智聰訪問全文【名人專訪】飲食界強人伍智聰 樂於改變自己 以愛陪伴女兒成長

睇更多名人訪問同親子教養心得? 即按【名人專訪

 

【企業家爸爸專訪】食品供應達人伍智聰 樂於改變自己 以愛陪伴女兒成長

【企業家爸爸專訪】 —— 成為了父親的男人,不論何種地位,總會比一般人多了一個視角 —— 關愛與呵護的視角。一般人如此,商界大忙人、企業家亦如是。今日得遇香港食品供應界、牛肉界、清酒業達人伍智聰先生,其人生於食品供應世家,環球採購供應給本地及中國市場 —— 包括日本清酒,在食品業界已有30年工作經驗。他半生精彩,自小放假便寄宿於伙計家中,在公司與舖頭跟出跟入,子承父業,更曾遠負巴西屠場學藝,是名符其實的「牛魔王」;去年更與好友韋國雄策劃、資深傳媒人譚偉健執筆,出版了十分暢銷的書藉《牛兄牛弟》。今回,且看這個事業與生活經歷同樣充滿故事的男人,怎樣與兩名女兒共處。

7 分好爸爸

問到如果跟女兒的親密指數滿分有10分,覺得自己有幾多分?伍智謙虛回應:「我會俾自己得7分。」

伍智聰浸潤於女兒們的日常,由陪伴、關懷到教導,他都身在左右, 見證女兒成長的同時,改變與付出亦從沒停止。他說太太曾跟他分享,跟小朋友說話,別站著居高臨下,最好是跟他們平視,眼對眼,用他們的視角(Eye Level)跟他們說,這樣不但可以拉近距離,亦可以嘗試以他們的角度觀察世界。伍智聰聽後,一直照做。

他認為: 「如果你唔陪住佢哋多啲,你基本上見證唔到佢哋嘅成長同轉變。即使而家大女10歲,細女8歲,都仲處於重要階段。人格成長、教育等等,都係好關鍵嘅時間。佢哋嗰時好似嚿海綿咁,你可以介紹好多嘢俾佢、同佢講好多嘢,變化成長可以好大。」

善用碎片化時間

說到陪伴,對伍智聰而言,週末固然是 Family Day,他決定多行一步。「星期一至五,無論我幾忙有幾多會要開,最多外出三晚,另外兩晚留起嚟陪我兩個女。」當一被問到如何抽時間陪伴女兒時,笑得極甜。伍智聰和太太會找相關書籍學習育兒,和女兒互相交換對等條件,不居高臨下。當然父母也有威嚴時候,但更多的是互相尊重, 共同探索新題目。

早上伍智聰會車她們上學 女兒知道他會在車上聽舊歌 他亦會趁機教她們內容由中文講到人生道理,這成為了父親在她們心中的特性。

營造改變親近女兒

那在家中呢?

「最多嘅情況就係,我坐喺度唔做其他嘢,陪佢哋睇書睇電視,俾佢靜靜地挨住你黐住你。你郁呢,佢哋會話你隻手可唔可以唔好郁?哈哈!喺佢哋覺得舒服嘅距離,我都會咁樣陪住佢哋」看似是尋常家庭畫面,簡單而溫馨,讓女兒得以放鬆,感受父親對她們的愛。

 

家教及身教最重要

伍家家中由母親許嫣醫生執掌教育,父親伍智聰則要配合執掌家教。他認為世上確有「贏在起跑線」這回事,而那條起跑線,是「家教」。

他常跟女兒說,生活富裕與否,跟生活質素和修養是兩回事。別人判斷一個孩子,不是單看他讀甚麼學校、穿甚麼衣服,而是小朋友的品行是否端正。

以身作則從生活示範

「我太太叫呢樣嘢做身教,你唔可以淨係叫小朋友做,自己唔做。要女兒多睇書,自已要先一齊睇,全屋每個角落都有書,先有環境薰陶。女兒走嚟問問題,我哋立即放低手上事情,立即回應,否則佢下次唔會再搵你。又或者你叫佢哋等,咁佢下次又會叫你等下。」他說只要女兒看到他如何回應,久而久之她們就學會了見到人要打招呼及立即回應別人

此外,原來睡前故事也很重要。他笑言,不論有多忙 也會9時前回家陪她們讀書,夫婦倆會用心甄選童書,講述德育內容:「當你好 Nice 對座山講嘢嘅時候,回音返嚟都係好 Nice,反之亦然。佢會發覺,係喎原來係咁樣喎!唔係硬梆梆同佢哋講,好多時透過書啊、故仔啊、生活日常啊,將一啲平時佢哋發生嘅事,慢慢話返俾佢哋聽。」所以兩個女兒都是憑自身的修養自學,沒有補習而考進全港最難考進的名校。

尊重子女選擇

伍智聰圍繞著生活幾十年的,都與食有關,與女兒的相處亦如是。

「同佢哋一齊,最難一定係食!」伍智聰想也沒想就即時反應:「我大女4歲之前都唔食肉,就算撈落餬仔度呀、喺叉燒包入面碎晒嗰啲,佢一粒都唔會掂㗎!會用個咀過濾晒佢哋出嚟,唔會吞㗎!」伍智聰是飲食大行家,要食什麼都有,但女兒如擇食,他也覺無奈。

及後女兒稍長,又發現飲食習慣獨特,愛食天然健康的食物,不知道是甚麼的、沒興趣試的,一概不會放進口中,不喜食添加食品,尤其不喜醬汁。有次一家人外出食西餐,席間女兒忽然哭了起來。伍智聰趕忙去安撫女兒,哪知女兒指著他餐碟中的薯條哭著說:「爹哋點咗好多茄汁啊!」伍智聰非常嗜食茄汁,當場哭笑不得!

以愛與耐性靜候轉變

但隨着成長,女兒們常於天會突然說想試新菜,所以伍智聰會一直繼續介紹不同食物給她們,深信她們有天會改變。作為食家,應該很希望子女有同樣興趣,但伍智聰沒有強行扭轉女兒的喜好,反而尊重女兒們的選擇,付出耐性,靜候改變。

當今世代,隔閡漸解,父親也不再是嚴肅寡言的角色。伍智聰作為飲食界強人,既建立起事業,更成為了一位適應這個年代,不惜調節自己的工作與女兒共同成長堅持成為女兒的最強人肉沙發細心留意女兒成長及調節在適當距離守護女兒的好父親

最後,伍智聰同各位爹哋媽咪分享6點育兒貼士,希望大家可以同子女一同改變、成長!
【育兒貼士】伍智聰6個暖心育兒貼士

睇更多名人訪問同親子教養心得? 即按【名人專訪

珍寶海鮮舫,永別了……

珍寶海鮮舫沉沒 —— 2022年6月20日晚上約9時許,各大傳媒也在報導「珍寶海鮮舫遇風浪於南海沉沒的消息」,這是國際性的大新聞。上週二 (14號) 它才啟航離港,很多香港人仍希望它只是暫別,或期待它找到更好停泊點再發熱發光,萬萬想不到竟是永別。

珍寶海鮮舫落成於1976年,曾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是中外名人必訪之地,它曾接待不少國家政要及國際巨星,如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湯告魯斯、威廉 · 荷頓等亦曾到訪。珍寶海鮮舫䢖造過程並不順利,在開業前6天,因燒焊火花燃着裝修物料發生四級大火,釀成裝修工人及附近漁艇居民34死42傷的悲劇,其後再由何鴻燊先生和鄭裕彤先生合資買下它的業權重新興建。

頗多香港人集體回憶的地標,隨著時代變遷已被清拆,歷史建築物賦予香港獨特價值,對香港旅遊業有莫大影響;著名武打巨星李小龍先生揚名國際,代表著香港,然而他位於九龍塘的故居,曾有匿名人士願意收購改為紀念館,唯希望政府支持營運開支,但久未獲政府回覆,最終亦被清拆。

珍寶海鮮舫不幸事件亦提醒我們,在假期裡不妨多與家人多去一些俱歷史教育的景點,讓下一代多認識香港,珍惜這屬於我們的家。

香港極需倚賴其獨特文化景點興旺旅遊事業,帶動本土經濟,香港政府必需重視文物保育,否則香港珍貴的歷史文化景點將漸漸消失於無形,將來可以甚麼特色吸引遊客呢?

 

想知更多熱話,請按【城中熱話

 

哈利波特25週年 馬份父子每年準時獻上生日祝賀!

哈利波特–哈利波特25週年–《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出版25 週年,曾經在《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電影系列中飾演父子的Jason Isaacs及Tom Felton,每年生日的時候父親都會為這個「假兒子」每年準時獻上生日祝賀,十分感動!

哈利波特
圖片來源:twitter@jasonsfolly

馬份爸爸 Jason Isaacs 為 9 月 22 日生日的兒子Tom Felton獻上長文祝福並寫下:「在近來這些詭異又黑暗的日子裡,你總是閃耀著我的心靈,感謝你為粉絲或更多人所創造的音樂、可愛的惡作劇和魔法,孩子我愛你,假爸爸上。」而兒子Tom Felton也親自回應:「Love you dad x」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然而Jason Isaacs 每一年都會為這個「假兒子」留下生日祝賀,過往的生日祝賀例如:「我最愛的兒子已經成為了一個技藝普通的吉他手和一個大好人。」兩人更試過相約去遊樂園玩樂。兩人的感情戲內戲外都如此好,令人感動,被喻為最暖父子!

想知更多熱門話題,請按【城中熱話

致未來的兒子(三)—— 關於父親節

致未來的兒子(三)——關於父親節

(筆者按:《致未來的兒子》系列是一封封康納爸爸寫給長大成人後的兒子的信,屆時的他作為新手爸爸,必然面對著很多育兒相關的疑惑。康納會透過這些信,把一些為人父母的原則、智慧和經驗分享給未來的兒子。)

兒子:

今個星期是父親節,讓我們來談談父親節吧。

現代社會消費主義氾濫,節日淪為商家推銷產品的展銷會,以致很多人在享受消費之樂之餘,卻忘卻節日本身的意義。我認為這是不好的,因為做人不應忘本啊!

父親節有什麼意義?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身為兒女的我們能重新認識父親。就好
像農曆新年的存在,是讓平時各有各忙的親戚們可以有個機會聚首一堂。同樣,父親節也是
一個和父親相聚,建立關係的好時機。畢竟現代社會,很多父親的工作都很繁忙,有的甚至
需要離鄉別井工作。然而到了父親節,兒女們便會想:好像好久沒跟父親好好聊聊了,也該打個電話給他吧。又或者,會約父親吃飯,相聚一刻。更重要的是,對於父親給予我們的一切,心存感恩。

致未來的兒子(三)——關於父親節
圖片來源:[email protected]

以上是我認為父親節對於兒女們的意義。(需知道,每一個父親首先也是一個兒子。)那麼,父親節對於父親們的意義呢?

我認為,父親節既是一個享受溫情的日子,同時,也是一個教育的好機會。

話說雖然還未到父親節的正日,但今年(十歲時的)你已經準備好給我的禮物了。(不知道
你記不記得?)話說我最近常常抱怨我的鬚刨,結果你和媽媽真的買了一個鬚刨給我。看著你雀躍地侃侃而談這鬚刨的性能、特點,倒背如流地和我分享推銷員如何介紹這鬚刨,我感受到,你真的有花心機為我挑選這一份禮物。(要感謝媽媽的暗中引導吧!)

對於十歲的你,花心機挑禮物的這經驗,我認為是十分有價值的。從中,你可以學到換位思
考,可以學習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什麼是他真正需要的,而不是忽略對方的意願,把自己
想給予的強塞給對方。

因此,收到你這份禮物,我感到既溫馨,又欣慰。 小時候的你,氣人的時候很氣人,但可愛的時候其實也很可愛啦……

康納爸爸

代筆:阿丹. 托爾斯泰

————————————

作者:康納爸爸,三兒之父、多職父親。

更多康納爸爸分享的育兒心聲,請按【康納爸爸

想知更多教養資訊,請按【親子教養